基金经理 破圈 本文共分四部分: 一、基民与饭圈的梦幻联动 二、抱团取暖到底是不是真的 三、再说说白酒的事儿 四、号外:大洋彼岸的机构被无产阶级韭菜爆锤? 全文没有一丝干货,纯粹网络爽文 一、基民与饭圈的梦幻联动 最近段子漫天飞,其中一条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就是“世界三大知名酒庄:罗曼尼康帝、拉菲、易方达”,说不出来是到底算讽刺,还是表扬。起因就是易方达前段时间公布了自己的持仓,前十大重仓股票之中有六支是白酒公司。年白酒起飞是有目共睹的,整整涨了一年。随之而来的,是该公司的某位基金经理被推向了神坛,听说全球应援团都已经开始发超话了——“坤坤勇敢飞,ikun永相随,坤坤不老,蓝筹到老”、“全世界最好的坤坤,不是蔡徐坤,不是谢广坤,而是张坤”。惊呆了简直! 但是稍微复盘一下就不难发现,涉及民生的消费类最近几年走得确实漂亮。所以,问题关键在于不是谁操盘,而是无论谁操盘,只要买这些标的,资金量足够大,拿的时间足够长,都能获得非常可观的收益…… 讲真的,我甚至有点开始担心起这位基金经理了,估计最近这段时间,很有可能是他职业生涯所处的压力巅峰阶段。因为一个普通人一旦被推向公众,便很难再以普通人自居了,就被套上了光环,变成了一个所谓的公众人物,这个角色转变会不会引起生理不适还真不好说。金融这个圈子本来并不大,大佬就那么几个,大家圈子里忽悠来忽悠去,或者合起伙来忽悠忽悠外人啥的本无所谓。当然也有特例,几位这家那家的首席经济学家每天例常性的表达观点;也有极个别天天自拍二百五的;也有那么几位强出头的私募大佬,一上来就非得给市场定调子,其实这帮人其实活的也很挺累,无非也是在互联网上奋力卖吆喝,混点人气,私下里卖卖自己的产品,都太著名了就不指名道姓了,懂的自然懂。 粉丝是把双刃剑,随着普通人逐渐被推崇为偶像,个人形象也逐渐在基民的眼中崇高且神圣了起来,随着流量与热度的增加,大家会不断为了信仰去充值,而有关于他的一切可能都会很快的暴露于众,如果不慎人设出现拐点,很能会被反噬,甚至面临灭顶之灾。 粉丝其实是非常可爱但是又有点可怜的群体,为什么呢?追星没错,但是人家心甘情愿当韭菜。就拿最近一段时间某位顶流女星弃养孩子这个惊天大瓜来举例,这位小姑娘年纪不大,但是其微博坐拥万粉丝,这个庞大的量级别说让她买个1.5亿的别墅,甚至足够为她一大家子人三生三世的生活费买单了。粉丝的一个细分领域叫脑残粉,这个群体既不可爱也不可怜反而可恨。脑残粉本质上就是D-KEffect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勒庞口中的乌合之众。这帮人不仅蠢,而且坏,当出现极端情况的时候,这部分人仿佛邪教组织一般,不仅不知悔改,而且变本加厉,妄图力挽狂澜,反倒适得其反,最终令其偶像跌入万丈深渊。再举个例子,两三年前,某顶流男艺人的出事,本来不是啥大事,闷不作声可能有机会翻盘,奈何脑残粉持续作死,导致其被各大官媒强力封杀,咸鱼翻身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因为已经被锤成了死鱼一条。 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指出,目前出现的应援团等基金行业新现象,与互联网时代、基民逐渐年轻化密不可分。同时有数据显示,新增“基民”中,90后占据了半壁江山,成为互联网时代炒基的新势力。 这让我想起了年的某一天,走在某新一线城市的打工人聚集地,听到了两个尚未被社会狠狠摩擦过的少男少女的对话: 少女:“我基金昨天赚了多!” 少男:“是在支付宝上买的么?” 话锋一转, 少女:“你看XX的节目了么,好帅啊!” 少男:“我还是觉得XXX更好点……” 表面上看来,基民们对热门基金产品的追捧上升到对某位基金经理的追捧,这本不足为奇,就像大家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奉为神明一样,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想找个精神寄托,多挣点零花钱罢了。但是像现在这样,按照饭圈的形式照搬过来,这样好么?恐怕不太好。不要给人家“kunkun”了那么大压力了好不好,闷声发大财他不香么? 或者说,这帮人活该被别人收割(再说就多了啊,细品一下)…… 二、抱团取暖到底是不是真的 年刚开年就被一个词给轰炸了——“抱团”!每次听到这个词就像吃了二十五只小老鼠一般,那叫百爪挠心。真的是词穷到这个地步了么? 其实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抱团”,或者要么就是自始至终就一直在“抱团”。因为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就知道,资本是干嘛的?是逐利的,但凡有点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资本是流动的,哪里挣钱往哪走!在前几年深、沪港通开启后,经常能听到的词汇,叫“北上资金”、叫“聪明钱”,SmartMoney这个词其实源于赌场——成功记录赌徒作出的赌注。后来被应用到了资本市场之中,泛指由机构,银行、基金等专业机构控制的资本。这说的够明白了吧,人家从几百年前就开始抱团儿了。 CFA大中华区代言人洪灏老师在本月做过的一次演讲之中提到了“大妈投资逻辑”并认可了这种投资方式,即买指数里面的前五到十名的股票。原来大妈们早就悟出了专业人士口中的“指数增强”。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甚至认为,高领资本奉行的就是“大妈投资逻辑”……大家快去抄张磊老师的作业吧! 三、再说说白酒的事儿 不要只看年,白酒股就从年以来一路狂奔,基本就没歇过。在过去三年之中,起初的时候一部分白酒股还是符合有效市场的,但是到年后面就不同了,某一些垃圾蹿起来之后,完全变了味,转向了投机主义。但是垃圾终究是垃圾,这点毋庸置疑,之所以能得瑟一会儿,只是“聪明钱”在追逐热点的时候发现子弹不够用了,只能退而求其次……但是最终只会原形毕露,丑态百出。 茅台作为中国白酒一哥,首先,“53度飞天茅台”这个品牌在中国人民心中已经犹如思想钢印一般屹立不倒,那就是精神图腾,国之重器。其次,就是它的价格与价值齐飞,并且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具备了金融属性。这时候有人出来抬杠了,要拿数据说话,说中国的人均酒精消耗量在持续下降,白酒凭啥要持续景气下去?我说中国的人口的增长率还在持续下降呢!而且茅台酒作为商品本身的定位在那放着呢,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它的定位就不是让老百姓随便能喝到的。1月9日的上交所ETF高峰论坛上,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发声了:“茅台酒价格不贵!”,二十年前月均工资可以买三瓶,现在依然可以买三瓶,没有大涨。消费群体在那摆着,人情世故在那放着,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罢了!很巧的是,我身边的一些小伙伴们,无论喝不喝酒,无论男女,都已经开始在各大网购平台上抢购茅台酒,乐此不疲,不关心粮食和蔬菜,只关心“散飞”是否又涨了! 我作为浸淫酒场多年的酒精容器,对白酒这个行业倾注了太多的情感,见证过很多白酒企业与人民、与地方财政之间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过往。 多说一句 对于一些茅台护肝保肝的陈词滥调、歪理邪说实在不敢苟同,这种反科学的言论就是笑话。但是,中国白酒的酿造方式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实打实的用粮食堆出来的,放眼全球唯一能和中国白酒酿造方式沾点边的只有威士忌,其他的真的不能同日而语,附加值太低! 号外:大洋彼岸的机构被无产阶级韭菜爆锤 本以为年就够魔幻的了,结果没想到年才过了二十多天,各种大瓜接踵而至,一瓜大过一瓜,让我觉得年可能是未来十年最正常的一年。最近这几天,大洋彼岸著名的做空机构被韭菜们给锤爆仓了?这已经不能简单地叫薅空头羊毛了,简直就是烹羊宰牛且为乐。有位老哥分享了他全程参与这次薅羊毛活动的心路历程,美国韭菜联合欧洲韭菜整齐划一,坚如磐石,把空头们放在火架子上烤。但是光靠韭菜买股票是干不出来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的,背后应该是有高人指点的,因为这一系列的操作非常专业。散户们通过买入CallOption,抬高股价后,股票价值脱虚向实,做市商就得不断买入股票对冲,而空头们面对巨额亏损,可能就不得不平仓接受亏损,如果不这么做,面对的就是更高的价格、更大的亏损甚至爆仓。这次历史罕见的散户逼空行情,在起初散户们是为了信仰豁出去了,后来这帮本质上就是赌棍的韭菜们,终于把维护信仰的战场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赌场,把空头拍在了沙滩上! 截止至发稿前两日,知名做空机构CitronResearch(香橼研究公司)的掌门人官宣今后向人民低头,放弃做空,人间正道是沧桑! #突然想起了那句被用烂了的名言,注意是全文啊: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祝各位周末愉快! 波斯湾飞马 BF_BoFei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