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徐帅和粟总的指挥风格惊人地相似,粟裕的军事天才,突出表现在三点:一能以小吃大,二擅打巧仗加险仗,三是坚忍不拔有帅勇。粟总的淮海战役自不必说。苏中战役,三万对阵十二万,一个半月七战七捷,生生吞掉敌军五万,这是以小吃大的经典。总兵力处于劣势,仍发起孟良崮战役,硬从敌方紧密排列的八个整编师中剜出最强的七十四师,予以歼灭,既巧又险。孟良崮战至最苦时,许世友向粟裕请示不要打了,许是敢死队长出身,勇冠三军,连他都发怵的仗,可想而知险到什么程度。但粟总要得是结果不是伤亡数字,他丝毫不为所动,战役决心坚如磐石,将勇与帅勇的区别显而易见。徐向前的军事天才也是如此。鄂豫皖反第三次围剿,徐帅初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也是三万来人,七个多月连打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战,歼敌六万。考虑到红军时期与解放时期的装备差别,两役基本相当。四方面军转战川陕苏区后,川军田颂尧部六万三路围攻。徐总一万八迎战,节节阻击,收缩防御,然后突然反攻,一举破敌,历时约四个月,歼敌二万四。反三路围攻,徐帅以弱胜强,是创立川陕苏区的奠基战,规模虽小,但意义深远,四方面军自此柳暗花明,再次勃发壮大。三三年八月,徐总发动三次进攻战役,历时两个半月,歼敌近两万。拓地五百余里,部队增至八万,苏区面积与红军规模双双进入全盛时期。反六路围攻,刘湘集结川军一百四十个团二十五万人,徐帅以四次收缩防御空间和两次大规模反击阻遏了川军的前三期进攻。第四期进攻时,四方面军的防御空间不足百余里,部队已压缩到极致,徐帅遂以万源为中心展开决战。当其时,川军已呈强弩之末,红军于青龙观突破反攻,楔入敌军纵深,一路奔袭飙进,先后在东线、西线打垮川军。此役历时十个月,四方面军伤亡两万余人歼敌八万多,这是红军战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开国的千名将军中,有近三百名曾血洒万源。如不是张的掣肘,歼敌数量能达到十万。此役时间和规模在红军战史上都是空前的。万源之战,川军攻势异常猛烈,志在必得。仗越打越险,越打越恶,千钧之际,也曾有人力主兵退汉中,但徐帅的战役决心异常坚定,主张血战到底,帅勇风格极其鲜明。三九年徐帅奉调入鲁,任八路军一纵司令,统率山东苏北部队,独挡一面。但只干了一年又回调延安了。其后徐帅任联防副司令,抓生产保供给,后任抗大校长,徐帅曾希望带兵打仗,没有结果。解放战争第一年,徐帅没被安排军事任务。陈帅在山东打得不好,曾有派徐帅的说法,但他恰好病了,也未成行。刘邓主力南下前夕,徐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因主力走了,需要一个军事人才主持全局。刘邓、陈谢兵团几乎带光了主力,仅剩的正规部队少得可怜,补之以地方武装凑成六团,组建八纵,算是军区的主力,另外把全区的地方武装和游击队编组成独立旅团,总兵力约五万人,装备很差。但就是这么一支无论敌我双方都没当回事的留守部队,却被徐帅锻造成令人刮目相看的主力兵团,横扫山西如落叶。早在抗战期间,阎锡山控制的地盘就有限,解放战争时阎主要控制城市和县城,因此山西的战事多是攻坚,对装备差的留守部队而言,难度很大。首战目标徐帅选择了防守较弱的运城,头次失利接着打,耗时两个月,歼敌一万三,部队经过摔打,战斗力明显提高。第二个攻坚目标挑了临汾。临汾是历史上著名的坚城,绰号卧牛城,守敌二万五,比运城难打得多。历时三个月,部队伤亡一万五,最终全歼守敌,是场啃骨头的硬仗。经此一战的铁血淬炼,留守部队已成无坚不摧的劲旅。战后,八纵二十三旅被授予临汾旅的称号。这是我军历史上最大编制的荣誉称号。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临汾旅就被定为接待外军参观的标杆部队。临汾战役后,晋察冀和晋冀鲁豫合并为华北军区,打仗稍弱的聂帅为司令,徐向前依惯例任副司令,山西部队编为第一兵团,六万人,辖两个纵队。四八年夏收,困守城市的阎军进入晋中平原抢粮,兵力出动五分之四,为第一兵团提供了打运动战的良机,尽管纵深不够,但也为徐帅提供了展示打大歼灭战才能的舞台。晋中战役历时一月,期间有下级将领也曾向徐帅叫苦缓攻,病中的徐帅严令督战,最终歼敌十万,解放十四座县城。晋中战役歼灭阎的主力兵团,在山西战局中的作用相当于全国战局中的淮海战役,此战徐帅驾轻就熟,先机制敌以弱旅吞强师,显示出成熟的军事指挥造诣。令人遗憾的是,少量的兵力和狭小的战区只能供徐帅牛刀小试,无以尽情展示其能征善战的天才能力。两个多月后,太原战役打响。为抑留傅作义集团,太原战役实施的如闲庭信步。期间第一兵团改番号为十八兵团,结束了平津战役的十九、二十兵团也加入此役,终以优势兵力攻克了太原。解放战争后,徐帅出任总长,聂帅副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