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往期内容

第一章知道为要行道

第二章上帝形象的亏损

第三章永恒的恩赎计划

第四章上帝的恩召

第五章对罪的悔悟

第六章重生(上)

第六章重生(下)

第七章对基督的信

第八章真正的悔改

第九章蒙上帝称义(上)

第九章蒙上帝称义(下)

第十章被上帝纳认为儿子(上)

第十章被上帝纳认为儿子(下)

第十一章与基督联合(上)

第十一章与基督联合(下)

第十二章上帝的拣选(上)

第十二章上帝的拣选(下)

第十三章罪势的瓦解(上)

第十三章罪势的瓦解(下)

第十四章面对的属灵交战(上)

第十四章面对的属灵交战(下)

第十五章对罪的治死(上)

第十五章对罪的治死(下)

第十六章永蒙保守(上)

第十六章永蒙保守(下)

简要介绍:

如果拿一张三足鼎峙的凳子来比喻,基督徒生命的三条腿凳,第一条是上帝的道(即教义),第二条是信徒切身的经历,最後一条是信仰的实践。人若想在灵程路上站立得稳,这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然而,不少信徒的灵命并没有全面地具备这三方面,他们不是只注重教义,就是只追求个人经验,再不然就是只讲求信仰的实践。

此书的主旨就在这里:人必须重新回到圣经中所谈到的,关乎真生命的源头、真生命的本质和真生命的外在表现等等基要真理上。基督徒信仰与生活的根基,若不是建立於圣经的教义,则是将房子盖在沙土上。唯有藉着听道、知道、行道,将房子盖在磐石之上,信仰才能经得起考验。《磐石之上》强调真知力行,毫无空洞理论。读时能让脑中清晰,心中火热。

在今日「信仰与生活脱节,追求灵恩却忽视救恩」的後现代,傅博士的名着《磐石之上》是「归回圣经,向下扎根,向上结果」的实践指南。信徒追求灵命更新与成长的最佳用书!推荐教会小组、信徒造就班、读书会研读。

OlivetChurch

17在基督里的安睡

死亡!一般我们不认为死亡是基督徒属灵历程中的一部份。然而,我们毕竟是会死的,而我们则没有想过这也是一件要靠上帝恩典完成的事。我们一般也不认为死亡也是圣经的教义之一,对基督徒现今活着具有很切身的实际作用。回应。说实在的,这个题目并非一个时下基督徒会产生共鸣的题目;这个题目与现今的时代精神(Spiritofourtime)相去甚远,谈这个题目,或许别人会指你是否有「病态」行为,(甚至你自己可能也这样怪责你自己)。无论怎么说,我们只需用一点时间仔细想想,就必然会发现「死亡」在基督徒人生中的确占一席位,不仅如此,死亡标志著灵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greatcrisis)和转捩点(transitionpoint)。我们已经讲过,一般而言,上帝在我们身上的工作特性是漫长的、渐进的。而非突发性或危机性的。但我们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的一生乃是充满关键时刻的:一开始,重生就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因为重生内含一种洁净的大能,叫我们一次性彻底地摆脱罪势的管辖;接踵而来的乃是一种持续的、漫长的、与世界、与肉体、与魔鬼之间的争战;但这场战役总得有个了结,基督徒总不能永远争战下去,入了坟墓以后还在争战呀!这最后一站就是死亡这个关键时刻了。越过了这个时刻,我们就要踏入一个崭新的领域。在本书最后一章,我们将会看,到在这新的领域里,上帝的形象将会得到恢复,原来死亡并非真正的终点,好戏还在后头。这就是为什么说基督徒最大的盼望不是死亡,而是基督在尊贵与荣耀中的再来。基督再来之后一切都要结束!但是,如果基督不在我们有生之年再回来,我们人生的路途总会先让死亡给我们画上休止符,那救恩的终曲会在此之后才奏出。这样,死亡对我们来说,就有必要好好思想。我们要对圣经有关的教导好好了解,并且好好预备自己,为主的荣耀,在基督里迎接死亡。死亡的本质医学和科技在近几十年来的突飞猛进,也为人类带来了许多现实和伦理上的难题,医学界人士也为如何界定「死亡」而大伤脑筋。然而尽管科技如何发达,仍然没有为我们解开死亡之谜。从某些方面来说,反而更加增了它的神秘性。读者当中若有人曾经有过丧亲之痛的,相信一定不会忘记你们所熟悉、所亲爱的人那个躯体当中所隐含的神秘。一个垂死的人(即使他身体已非常虚弱)和一个已死的人,两者之间是有无限的差距。你说你感觉到那个「人」已经不在了,已经「走」了,这种感觉是很难用言语表达清楚的。由于我们认识对方都是透过这个躯体,我们整个人的个性为人都装载在这个躯体里,所以当我们发现这个躯体和以往的那个不同了的时候,也难怪我们会觉得难以置信,不知所措。对有些人来说,到了这个时刻,他们才恍然意识到原来人不只是这躯体而矣,在我们里面有比这仅仅的物质更超越的东西。但这一切不过是人类共同经历的一些特征。圣经有关死亡的教导又是什么呢?死亡对基督徒又有什么意义呢?圣经教导说,死是罪所带来的后果。在罗马书,保罗最核心的教导,就是解释了人在整个宇宙中的状态。他指出了第一个人类的罪,藉著他的罪,死亡就临到了人间,并扩散到全人类--因为所有的人都在亚当的罪上有份,亚当是他们的代表,是带头悖逆上帝的(罗5:12-21)。这也是为什么保罗说死就掌了王权,即使在那些不与亚当犯同样罪的人身上,也有辖制权。这是不是就是圣经为婴儿夭折的解释呢?这些婴孩可是从来不曾自愿地、有意识地犯罪喔!早期的圣徒的确认为是这样的。罪的工价乃是死,而且工价平等分配,人人有份。不但如此,在圣经里,死亡被视为罪的咒诅。死亡并不是像我们有时误解的那样,是一种祝福,一种解脱,一个平安的结局。不错,这一切在一个基督徒离世的时候或许都是真的,但这些情形实际上是与死的本质相违背的。因为死即等于决裂、离散。死乃使我们与上帝所造的契合(Fellowship)隔绝了,死亡的身体乃是极丑恶、极具毁灭性的--死乃我们「最后的仇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死将我们与我们所爱的人分隔开了;它把使我们彼此间身体、思想、心灵相联接的系带割断了;死夺去了我们世上一切的产业;他人的死叫我们与他们隔离,并将他们带到一个无法与我们沟通的地方;我自己的死则表示我撇下了我一生所爱、所牵挂的人在后面,也就是说,死将我和我生命的一部份:我的丈夫、妻子、儿女、父母、弟兄姐妹.....割绝了。死亡还带给我们另一种的分割,不仅是我与我自己生命的一部份(即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分隔,死还把我自己分裂了--我的身体和我的灵魂分家了。我们这个暂居其中的帐棚必须留在地上(林后5:1),我这副唯一的、用以认识自己、用以与别人交往的器具,必须与我的永恒的灵魂分割开来,与我天性相违的部份(contrararytonature)。这样的事,实在远远超过我脆弱的理性所能想通的。仅仅涉足窥探一下这种事情,已足以叫人不寒而栗。此乃咒诅也!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的主想到死之将临时,他说他心中充满忧伤。圣经形容他当时的心理状态所用的描述,暗示了主在想到他将要亲尝的可怖经历时,整个人在战栗。圣经形容主在客西马尼园的那一幕所用的形容词是属于用来形容「困惑、不安,因身体上的失调或精神上的困扰、忧伤、羞辱、失望而产生的近乎精神错乱的状态」。难怪马丁路得评述说:「从没有人像那人一样,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表现得像那般惊恐。」所以,唯有当我们看到基督时,才能发现死亡真正的本质。在其他人身上,我们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反应,有的惧怕到不在乎,有的悲伤,有的乐观,林林种种,什么都有。而这些反应都是基于当事人对死亡之后的眺望。但当我们的主思想到死亡的时候,他却是因看见死本身而退缩起来。当他看到他究竟要藉著死来肩负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对上帝说假若许可,叫这杯可以被撤去。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死亡本身的厉害。死亡是生命的毁灭者,而生命则是上帝他无穷的大爱所赐予人类的,因此死亡不仅是我们最后的仇敌,同样也是上帝的仇敌。死亡之死虽然以上所说的都是真的,也的确是圣经的教导,但仍然不是真理的全部,至少对信徒来说,不然。因为信徒不会单单思想死亡本身。基督徒看待死亡,正如看待其他所有的事,都是「在基督里」来看的。死亡本身确实是一个叫人退避三舍的经历,但在基督里,死亡的必须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面向。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新约圣经中,我们每逢读到有关死亡的经文时,所讲的总是死亡如何已被击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那些殉道者在面临死亡时才会以得胜者的姿态出现;而大大小小的信徒在自知死之将临之际,才会仍然安之若素。我们看到,在一个已经战败的仇敌面前,人们勇敢面对,好比早期卫理公会的信徒那样,他们知道他们的信徒是「安然去世」的。如果我们也想有同样的勇气,就必须清楚对基督徒来说,死亡为什么会被击败,以及是怎么被击败的。

死亡啊,你少狂傲!有比你壮的已向你开刀,他直捣你的黄龙,逮了你去报到,休想我们今后会再给你吓倒!布伦克(WilliamC.Plunket)

基督是如何直捣死亡的黄龙、夺去死亡的权势呢?圣经给我们提供了几个答案。

(i)基督以和我们一样的肉身形状来到世上,以致他可以亲尝并且分担我们的死亡。希伯来书的中心思想,就是,基督成为我们的形象,体验我们的软弱,接受试探的考验,忍受我们的苦难,为了要经历死亡。他这么做,以致可以成为我们救恩的「元首」(来2:10)。他的父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好让他成为永活的救主,人类的朋友,并且能够承诺永不离开我,也永不丢弃我(来13:5)。即使他没有再做别的什么事,已足够叫死亡成为我面前的败将,因为我知道,当我行过死荫的幽谷,他会与我同在,我不会是孤单一人的,我有那位既是复活的主又是生命的主伴我同行。我们可以将这种信念,称为对死亡之惊恐的夸胜。

(ii)基督已经征服了「那掌握死权的」(来2:14)。希伯来书这里用的这个动词,英文圣经常常被翻译成destroy(消灭),基本上就是「废除了别人的武功」的意思(horsde







































白癜风诊疗指南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