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而立貌似年轻的空军大连士官学校,当回首往昔的时候,却总会给人一种沧海桑田、恍如隔世的错觉。 这种感觉,由来已久了。 这块土地,似乎就是与学校结缘的,虽然有时并非善缘。年,沙俄侵占旅大后的第三年,将金州城内的南金书院强拆,在金州东门外,如今空校所在地,建立意在培养亲俄奴仆的俄清学校。而南金书院,这所始建于年乾隆盛世的金州最高学府,也随之雨打风吹去,见证了中华民族落寞时代的屈辱与无奈。4年后,金州城新换了一个入主的强盗——日本,随即在俄清学校旧址建起南金书院民立小学堂,后易名为“关东州公学堂南金书院”。 日军留下的老营房与学校现在的家属区。 而此南金已非彼南金,所谓民立,也是日本民立,因为书院总教司已为日本人岩间德了,所教所学当然不会是中华血脉。年,康有为踏足书院,愤然赋诗:“血气尊亲于此见,神明教化岂能亡;便作东方君子国,舟通日照大国扬!”20年后,中华儿女终于驱逐外虏,一雪前耻,扬眉吐气了。后续历史已为大家所熟知:苏军进驻后,作为兵营进行改造,解放后,为我所有,几经调整,建校前为沈空通信教导队和政工教导队等单位所在地。 历史的痕迹总在不经意间穿越着弥久的时空。30年前,尽管已过去一个多甲子,俄日苏的印记仍重,那些低矮泛黄的营房,带着沉重的气息,进入了改革开放生机勃勃的80年代。 学校成立大会。 年,百万大裁军后,我军正式施行士官制度,年,学校应运而生。可以想象,当多名以年轻人为主体的队伍来到这所“新”学校后,新奇自然有,兴奋恐怕少。院内杂草丛生、陈旧荒芜,见到凹凸不平的大操场,内心恐怕也是五味杂陈。尤其天气渐冷,需要暖气驱寒,而只能用烟熏火燎效果欠佳的火墙时,难免会重新“评估”一下不远百里千里来校的初衷。 院外,吴家村那时确实是个村,校门口一眼望去,尽是农田苞米地,路面坑洼,出行不易。再往远一点去,光景则大不一样,首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建立2年,初具规模、日渐繁华,高耸入云的银帆大酒店快要封顶了。 建校初期的校门与现在的校门。 望着一幢幢高楼大厦,看着一个个衣着光鲜的人儿,似乎也会感叹改革春风尚未吹遍每个角落。回校后,仍要面对艰苦的条件,顺便也调侃一下:“金县金县,停水停电”。学员也不容易,冬天教室宿舍气温很低,有时冻得连笔都握不住,下半夜扛不住,只能团在一块取暖,人人戏称自己为“团长”。教室不够,就裹着厚棉衣在室外寒风中上课,器材不够,就轮流排班上机实习,有时甚至要排到凌晨两三点才得到机会。 困难吗?当然困难。而且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尤其是学员,首次考学,门道还没摸清就来了。当时不少同志以为上了士官学校出来就是干部了,有的在家里已摆了几十桌宴席庆祝,有的是从高考独木桥上滑下来的,有的是飞行学员淘汰的,有的是在部队待提干的,本来心气很高,面对骨感的现实,不觉陷入彷徨,个别竟把书包上“士官”字样中的“士”字抹掉,以换取些许心理安慰。即便一些从农村、从基层来的同志,也怀揣着三梦(将军梦、大款梦、城市梦)、意图摆脱四难(长在基层职难动、前途狭窄利难求、生活艰苦日难熬、对象难找家难安)而来。人员思想十分复杂,波动很大。 校园一角今昔对比。 物质上缺,精神上苦,学校就在这样的薄弱基础和艰难境地中,起步了。 那时候,空校之路通何方?没人知道。 那时候,空校精神是什么?影都没有。 那时候,空校自信在哪里?我问谁去? 小平同志说:“不干,一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既然是拓荒,既然没有答案,那就别想太多,先干吧。 年10月6日,学校还没正式成立,就接到空司军务部下达的接收名学员培训任务,且明确11月1日必须开学。25天,就25天,任务就是荣誉,时限就是命令。 建校初期,自筹建设实验室。 为力争“开门红”,校党委叫响“大干25天,确保按时开学”的口号。房舍破旧、教具奇缺,那就自己动手吧,白天人人当泥工、瓦工、木匠,晚上再伏案备课、编写讲义、相互推课。教材紧缺,怎么办?当时教材参谋陈明(女)同志跑遍军内外20余所同类型的专业技术学校,想方设法解决燃眉之急。由于经费奇缺,陈明等3名教保处参谋拿出自己三个月的工资,垫付了购教材款。终于,空校人突破重重难关,拨云见日、首战告捷,创造了建校奇迹。开学后,由于教员缺编多,有的同志每周授课达到30多个小时,但他们从不讲价钱,隆冬寒风刺骨,热天汗水湿透衣衫,也在所不惜。 年11月7日,原总参军训部副部长徐舫艇来校检查时,了解到艰苦建校的历程后,热泪盈眶,感叹地说:“士官制度的实行,你校走在了前面,难啊!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定会培养出一大批合格士官人才。我军士官培训之路将从你们起步,以带动我军其他士官训练机构完成士官培训任务。” 初期简易操场与现在的操场。 正是带着这股劲,学校再接再厉,苦心孤诣探索办学理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思想,广泛开展人生导游活动,以劲推中心任务,凝聚军心士气,确保出色完成“出人才、出经验”的历史使命。年,总部决定在学校召开全军首次军士长工作会议,并推广学校办学经验,标志着试办成功、步入正轨了。 毛主席曾教导我们:“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建校亦如此,“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应急作战易,持之以恒难。看办校是否成功,不仅要看到初期的成绩,更要看看如今到底怎么样了。 30年后,在上级党委、首长和机关的持续关心关怀下,在一茬茬空校人不懈努力奋斗下,学校早已不复当年旧貌,发展变化令人惊奇:“纵观今日之空校,一座规划科学、体系完备、优势凸显、环境宜人、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军事院校已然呈现”。 建校初期,学员步入课堂(左);现在的学员走在去课堂的路上(右)。 可以告慰前辈们的是:不断在变的是“面子”,永远不变的是“里子”:用雷锋精神励志育人和具化而来的“台站脊梁”精神。这些年,尤其是近几年来,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综训馆、信息楼、宿舍楼等数年间拔地而起,两个训练场整修一新、优势互补,饮食保障中心、商业服务中心集中配套、蔚为大观,当初最揪心的供暖而今始终是暖心工程,官兵学习工作生活条件与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语。 而日渐厚实舒适的基础条件并没有消磨空校人不懈奋斗的冲劲干劲。尤其在评价期间,全校上下面对巨大差距和压力,同心同德、毫不妥协、攻坚克难,吴家村里“不夜人”的优良传统毫无保留地继承过来了。通过战天斗地的猛打猛冲,空校取得了评价达优的好成绩,全面建设站上新台阶。之后几年,毫不松懈、持续奋进,空军、全军乃至全国级的各类奖项荣誉更是接踵而至、呈现井喷之势;培养的学员成为“坚守、担当、进取”的台站脊梁,部队满意率%。这一代空校人没有辜负上级和前辈的期望,通过自身努力,让学校建设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足以彪炳校史的灿烂辉煌。 初期食堂与现在食堂。 可以交棒后来者的是:“空校之路”明亮清晰、直通远方,我们有了“空校自信”的厚实底气。在强军目标引领下,建一流创品牌已成全员共识。政治建校、改革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四大支柱擎天而立;“注重精神品质塑造,用直击内心的形象砺志铸魂;注重专业素质打造,用紧贴台站的训练精武强能;注重组训能力培养,用教学相长的模式深化强化;注重管理能力培育,用引领部队的标准厚基固本”:四大品牌锋芒毕露,已成功趟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空军通信士官人才教育培养之路,学校被誉为“红色传令兵的熔炉”。 我们自信,因为所从事的是遵循规律、上升发展的“朝阳产业”;我们自信,因为有一个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党委领导班子;我们自信,因为有一支深可依赖全面过硬的教职员工队伍;我们自信,因为有上下内外关系坚如磐石的坚强后盾。踏上“空校之路”,胸怀“空校自信”,后来者们一定能够继承发扬、再接再厉,续写新的靓丽篇章,推动学校建设发展迈上一个又一个高峰,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作出应有的卓越贡献! 三十年,我们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三十年,多少人黑发变白发,又有多少人来了又远去。无论身在何方、人在何处,空校人的心永远在一起。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呼吸、共命运,祝福学校的明天更美好,祝愿空校人的梦想永圆满! 俄清学校旧房改造的图书馆与现在的图书馆。 苏军俱乐部改造的大礼堂与士官文化广场。 训练设施的变化。 原苏军办公楼与现在的综合楼。 早期生活服务中心与现在的商业服务中心。 中国空军网 投稿邮箱 kj81cn .白癜风怎么能看好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