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160212/4769995.html 家住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波泥河镇清水泉村的71岁老人杨德有告诉记者:“这几年,我就像住进了‘大花园’,村里村外和家里都干净了,村子里还栽了很多花草树木,睡醒就能听到鸟鸣,看到绿树杨柳和满村花开,还能闻到花香。我要好好享受这‘净、绿、美’带给我的幸福生活。” 杨德有口中的“净、绿、美”是长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的目标。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这一工作目标,把一个个农村打造成了农民乐于居住、幸福感满满的“大花园”。 垃圾“收运处”体系净乡村 年,长春市全年共清理生活垃圾86.07万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98.2万吨,清理村内水塘个、河道公里、农村道路3.8万公里,拆除废弃房屋、废弃畜禽圈舍、残垣断壁3.26万处,迁移柴草垛9.4万余处,厕所改造整村推进个,完成了全市处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整治。新建县级垃圾处理厂4个,建成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座,配备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台,配置居民户用垃圾箱5.6万个。生活垃圾“收运处”村级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运处”体系初步建立;全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装备配套率分别达到93%和94%;三年行动计划安排20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已完成19个。目前,全市已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乡镇达到55个,力争到年底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建和维修改造29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农村危桥24座;完成“畅返不畅”全部年度整治任务.8公里;完成村屯道路硬化工程.3公里。 在榆树市五棵树镇龚家村,村民龚艳明告诉记者:“我家盖了新房,又在院子里抹了水泥地面,卫生要是搞不上去,自己住着不舒坦,别人也会笑话我们。”五棵树镇党委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初以来,五棵树镇调动名党员、名网格员,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参与环境整治、卫生监督和义务保洁,并把各村屯的杜绝‘垃圾反弹’工作纳入镇、村年末考核和干部任用考核中。” 花卉苗木种植绿田野 记者在九台区波泥河镇清水泉村看到,村路两侧都栽上了松树、柳树、金钱榆、五角枫等,在微风吹拂下,这些树木扬起纤弱的“臂膀”迎接远方的客人。丘陵山地、房前屋后各种苗木花草争相展示英姿、吐露花蕊。村党支部书记单海龙告诉记者:“我们村有户人,公顷土地除了公顷种植玉米外,其余的根据村实际情况都用来发展苗木花卉。全村48名贫困人口,年底已全部脱贫,全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2万元,今年苗木花卉销售收入能达到万元左右。我们村早已实现了‘净、绿、美’,村民就像生活在一座绿色的花园里。” 波泥河镇下辖24个行政村,是著名的“中国北方苗木花卉之乡”,其中的波泥河村、锦绣村、清水泉村被评为吉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镇政府投资万元退耕还林公顷,24个村个屯都开展了村屯绿化,村屯绿化率达到85%。 镇党委书记刘国告诉记者:“我们镇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已超过公顷,可以向城市、乡村提供优质苗木,苗木花卉产业为美化绿化九台大地、助力脱贫攻坚和早日步入小康社会作出了贡献。现在我们镇的村屯都已经干净起来、绿化起来、美丽起来。” 据了解,长春市结合“全民共建绿美长春”活动,制定了《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村屯绿化行动实施方案》,按照以绿净村、以绿美村的工作要求,重点实施以“绿路旁、绿广场、绿庭院”为主的村屯绿化美化工程,重点打造绿化美化示范村个、示范村屯18个,年底全市村屯绿化覆盖率实现30%。今年,已完成绿化美化村屯个,新栽植树木万棵。到年底,长春市将基本实现“让村村屯屯绿起来”的目标。 人居环境整治美家园 年,长春市落实吉林省“百村引领、千村提升”工程,建设省级引领村23个、省级示范村个;评选出“长春市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双阳区太平镇肚带河村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全年共打造美丽庭院0户,干净人家1.4万户。实施了“小手拉大手、齐心扮靓美丽新农村”长春市青少年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辖区、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风尚。 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长春市先后出台了行动方案、实施意见和《长春市农村环境治理条例》等,明确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年三年工作任务。通过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年见成效、两年上水平、三年大变样,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干净整洁向绿色生态、治理有效、乡风文明、产业兴旺转变,“让村村屯屯美起来”。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长春市在省里为每个村下拨5万元的基础上,市级财政同比配套5万元,专项用于环境卫生整治;又为每个村单独投入5万元,用于绿化美化工作;同时,还为每个户用旱厕配套元。仅此3项,市级财政年投入资金2.2亿元。到年底,长春市还将完成4万户厕所改造、公里农村公路“老旧路”改造、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以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为深入推进“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兴新突破”教育实践活动,富太镇党委、政府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以产业扶贫为核心,全力建设葡萄特色产业园区,不断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擦亮扶贫成色。 连日来,富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按照镇党委、政府防疫扶贫两不误的总体要求,陆续组织全镇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到镇葡萄产业园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等余人,每村负责一栋葡萄大棚,在大棚内开展翻地、打垄、打孔、施肥、灌水、栽苗等葡萄种植工作。该园区按照“党支部+产业园+贫困户”模式,由党支部牵头,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带领,贫困户自主参与劳动,助推脱贫攻坚。目前,葡萄苗已栽植完毕。通过活动,拉近了党群距离,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凝聚了党心民心。 据了解,为解决扶贫产业项目小、支撑能力弱问题,年富太镇采取了“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相结合”“集中管理和自主经营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扶贫产业发展。通过争取扶贫专项资金万元集中建设葡萄大棚项目,建设葡萄大棚14栋平方米,覆盖全镇14个村和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葡萄大棚建成后,预计每年每栋大棚可产0公斤茉莉香葡萄,每栋收入00元左右。项目收益用作村集体经济收入和为贫困户分红。富太镇为解决葡萄大棚当年无收益问题,利用部门帮扶资金集中流转水田地2公顷作为短期项目种植绿色稻米,产生的收益全部分红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全镇14个村共流转土地10公顷继续实施党群联建扶贫田,以各村为主体,调动村党支部的自主性,依托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结构调整优惠政策,发展白菜、蒲公英、甜粘玉米、植桑养蚕等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