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2/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一、关于《长恨歌》主题思想的三种观点。历来,研究者对白居易的《长恨歌》的主题争论不休,众说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理论:爱情说、讽喻说、双重主题说。持爱情说者认为,《长恨歌》的前半部分虽然对李杨荒淫误国有所不满和讽喻,但全诗主要描写了李杨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爱情的纯真性。如褚斌杰在其《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及其评价》中首先指出,白居易借李杨爱情故事“歌颂了爱情的坚贞与专一”,这在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具有进步性。郑秀萍在《谈〈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中也认为,作者通过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歌颂了那种与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情感相一致的纯洁无暇的爱情”。林志浩在《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及其争论》中认为,诗中写李杨前期爱情只是爱色,随着时代和人物遭遇的变化,进而升华为爱情。实际上作品塑造的李杨形象,已经脱离了他们的“历史原型”,作品所描写的爱情悲剧也不再“仅仅是帝王宫妃的悲欢离合,而具有普通男女爱情悲剧的性质”。因此,应从较广阔的时代意义上去把握和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所蕴含的社会历史内容:既要看到作品通过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歌颂了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倾诉了对他们爱情上不幸故事的深刻同情”,也要看到作品“在客观上反映了李杨故事的原始创造者—处于中唐战乱时代的人民对美好爱情的理想和渴求”。从持爱情说的研究者的观点来看,他们能够把历史与文学、历史原型与文学形象加以区分,从诗歌本身出发,对《长恨歌》的主题做出比较合理的阐释。二、“爱情说”的理论支持爱情,一个让人心动的字眼。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竟相赞美她、歌颂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轻松快乐,跃然纸上;“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生动的比喻,表现了焦刘爱情的忠贞不渝;“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情景交融,生离死别的抒写传诵至今。文学作品中,动人的语言因它而难忘,浪漫的场面因它而柔媚。“开元盛世”开创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上踌躇满志的唐玄宗自然也会在情感上寻觅自己的红颜知己。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李杨的爱情进行了热情的赞美和歌颂,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千百年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净化着人们的灵魂,抚慰着人们的精神。首先,从《长恨歌》的结构上看,长诗显然是在表现和歌咏李杨坚贞专一的爱情,而不是在讽喻和批判。《长恨歌》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铺叙男女主人公悲欢离合的故事,作者借身为帝、妃的李隆基和杨玉环的躯壳来歌颂人类的美好纯真的爱情。这首长诗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段(从开头到“不重生男重生女”)写爱情悲剧的起因,从唐明皇求女、杨玉环入宫受宠到杨家荣极一时。这一段无论是就李、杨之间的关系还是全诗的情节发展,都是基础。杨玉环本是李隆基的第18个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归李隆基。公公纳儿媳,总是不见得光彩的事。但白居易在长诗中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两句,将这一史实掩盖过去。除了有“为尊者隐”之意外,恐怕作者还“别有用心”,即表示杨玉环是个纯洁的女子,正待于闺中,李、杨二人的爱情是纯洁的,婚配是正常的,因而也是值得歌咏的。这样,作者在长诗中表达爱情主题也就不使人感到突兀了。作者在这里将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恩宠大加渲染,用意是为后文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作铺垫,如果不这样处理,那么诗的后半部分写李隆基对杨玉环铭心刻骨的思念便无以附属。第二段(从“骊宫高处入青云”到“不见玉颜空死处”)着重写马嵬坡之变。时间的跨度是两年多,包括了安史之乱、杨妃琐命、玄宗返京等重大事件。就全诗看,这一段写的是悲剧的形成。写动乱先从骊山歌舞写起,作者显然寓意于乐极生悲。好景不长,蓄谋已久的安禄山叛乱了:“渔阳擎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接着,瞳关失守,京城已不容他们安身,只得仓惶西逃。才到离长安百余里的马嵬坡,士兵哗变,杀掉杨国忠犹嫌不足,又逼李隆基赐杨玉环死。作者抓住与杨玉环死别后李隆基揪心的痛苦,用凄楚动人的语言,描述他在蜀地落寞惆怅,难以名状的心境。“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这些句子饱含着作者的同情,作者写这些,目的是“以幸蜀之无日不思,引起还京之彷徨旧念。”看得出作者在篇章结构的安排上是颇具匠心的。第三段(从“君臣相顾尽沾衣”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写回到长安后,李隆基对杨玉环的苦思苦想。李隆基不见玉颜,空见死处,泪如雨注,他的这种情绪必然感染左右侍臣,所以“君臣相顾尽沾衣”。以下再写李隆基进宫后的心情,反复地铺陈和渲染他凄清孤寂的生活和对杨玉环的苦恋之情。很显然,诗人是以赞扬的口吻来写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深情,歌咏他对待爱情的专一。无穷长恨正是源于这种坚贞之爱。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通过反复渲染,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作品的这种思想倾向,与诗人后来写的《李夫人》中的“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大相径庭。说《长恨歌》的主题是讽喻,在这一段中无论如何说不通。第四段(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结束)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突破生活现实的局限,展示了一个虚无飘渺而又真实的仙境,沟通了人间天上坚贞不渝的爱情。长诗已经着重写了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恋,将那种脉脉柔情态意作了铺叙,但作为爱情的另一方杨玉环对此又持什么态度呢?李隆基在她的心中占据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如果不交代清楚,就会使人觉得李隆基不过是在单相思,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诗人便借助想象,虚构出一个神话境界,写杨玉环寄居仙境,仍是不忘旧情,一往情深,使故事得以延续。临别之际,她还殷勤致词,叮嘱李隆基不要忘了唯有“两心知”的誓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两人真挚的爱情对当初的声色之情的超越和升华。由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长恨歌》是表达爱情主题的,长诗按时间的顺序铺叙男女主人公悲欢离合的故事。在写作上,诗人既尊重历史事实,有若干史实作依据,又充分发挥想象,虚构了不少情节,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故事情节,创造出这深沉悠远,时真时幻的艺术境界,烘托和深化了作品的爱情主题。确如日本学者小尾郊一所言:作者“十分同情身为天子的玄宗和贵妃之间的爱情,在这个基础上描写杨贵妃,充分肯定他们两人之间的爱情世界。”其次,从封建皇帝这一特殊的社会角色来看,诗人热情赞美、肯定了李杨坚贞、专一而伟大的爱情。“皇帝”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社会角色,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因此,封建皇帝在两性问题上可以为所欲为,往往是三宫六院,后妃成千,美女如云。皇后的确立也必须服从封建社会的政治需要,并不以“爱”为原则。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皇帝是不能谈“爱情”的。但封建皇帝也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同样强烈地渴求美好的爱情。然而,皇帝的社会角色及其角色意识却残酷地制约着这种渴望的实现。这就使皇帝在对待爱情与国家的关系上陷入两难的境地,要江山就不能要爱情,要爱情就不能要江山。《长恨歌》中所塑造的唐玄宗在面对自我的生命体验与角色意识的尖锐冲突时,敢于冲破强大的封建文化、自我的角色意识的束缚,听任发自灵魂深处的内在生命需要的支配,强烈呼唤、执著追求美好的爱情,在美女如云的环境中,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上,钟情于一个女子杨玉环,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能不是对真正而伟大的爱情的热情歌颂与赞美吗?最后,从诗人的创作心理来看,诗人借李杨坚贞专一的爱情表现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与向往。任何文学作品都必然是作家心灵外化的产物,中国古代就提出了“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和方法。因此,我们在解读一个文学文本的时候,必须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人手,分析其创作心理,才能接近作品的真味。白居易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出身官僚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志得意满,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梦想。年轻的诗人率性而为,敢于冲破封建门第等级的偏见,勇敢地爱上了一个出身寒门的女子“湘灵”。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情深意笃。然而,腐朽的封建门第等级观念最终还是残酷地拆散了这对恩爱情侣,给年轻诗人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伤痕。这次不幸的恋情是创作《长恨歌》的直接动因。《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的可能而痛苦不堪。钟来因在《长恨歌的创作心理与创作契机》中指出,对初恋者湘灵的思念及不能与之结合的“绵绵之恨”,是其创作《长恨歌》的“感情酵母”。从诗人的生命体验与角色意识的矛盾关系来看,显然是诗人的生命体验占了上风,正是发自诗人生命深处的对浪漫、美好爱情的向往,冲破了诗人作为一个封建官僚的角色意识的束缚,超越了历史现实与历史原型,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造了《长恨歌》这一曲赞美浪漫、美好爱情的赞歌,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爱情的热情歌颂与向往。
|
------分隔线----------------------------
- 最新文章
-
- 古诗词母恩深似海,诗词表心意榆木斋
- 长恨歌你以为是讽刺君王误国其实是歌颂
- 黄袍论坛2018第九期讨论会诗歌里的
- 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妻被休的真相,小姑子
- 人生中的刘巧珍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不是
- 古人如何优雅地表达我想你原来他们才是
- 原神27活动文案夹带私货,直言魈ku
- 济南人,一线一景,解锁山东博物馆观
- 七夕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古典文学与诗
- 从158cm,80公斤的胖子到比希腊雕
- 天下谁人不识君君字飞花令,你记得多少
- 诗词里,谈情说爱
- 祝福祝福太低调了,大郅五一迎娶90后美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