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里权威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308/4782734.html60年弹指一挥间。60年来,乌鲁木齐各族群众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光辉的照耀下、在自治区党委和乌鲁木齐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开放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市委带领下,全市各族人民坚定“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信念,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日趋扩大,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各民族团结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始终如一将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全面落实“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执政理念,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新疆实际、具有乌鲁木齐特色的基层基础建设之路。 求固本 “十有”夯实基层阵地 市民感言:天山区翠园社区居民张喜说:“从前不知社区为何物,如今婚丧嫁娶都能想到社区工作人员。” 翠园社区是天山区年底在城南经贸合作区新成立的社区,社区户居民全是来自内地的菜农,之前一直归属乌鲁木齐种牛场管理,居民没有社区概念。 社区成立后,迅速按照“十有”(有人员、编制、阵地、经费、食堂、警务室、车辆、文化活动中心、高配待遇、管理考核制度)标准开始各项工作。根据辖区特点,社区制定了入大棚走访制,成立了便民服务巡逻队,安排专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户籍、就学等服务,每周还举办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有了社区,就有了主事的地方和主事的人,大事小事都能找社区。”张喜说。 创新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兴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职责。 年开始,乌鲁木齐市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向基层花、劲往基层使,加大人财物投入,完善街道社区组织体系,巩固社区“十有”条件,加强基层阵地。 “把社区作为一级政权组织来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阵地建设,健全组织,扩大编制,增加人员,改善工作条件,完善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两大工作机制。”年,在乌鲁木齐市委九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朱海仑对加强基层工作思路清晰。 五年内,乌鲁木齐市投入80多亿用于基层建设,新建(增)管委会(街道)24个、社区个、派出所19个,社区工作人员增至3.1万余人,均比年增加一倍左右。 记者观察:年11月6日~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乌鲁木齐市调研时说,近年来,乌鲁木齐基层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民生得到切实改善,变化变革、敢于担当,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氛围越来越浓厚,队伍建设有了重大变化,社会保持了繁荣稳定和谐。 基础牢,才不怕地动山摇。社区力量的增强,既筑牢了维护稳定的基础,也让最广大的基层群众感受到了各项政策的温度。 9月14日,天山区赛马场东社区干部通过监控查看辖区情况。 谋实策 “群防群治”筑牢维稳第一防线 市民感言:水磨沟区旭东社区居民黄新玉说:“60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安稳。” 旭东社区自年创立以来,一直将维稳作为重点工作,社区的15名维稳巡逻队员保证了全天候巡逻,社区内设有司法警务室,有民警长期驻岗。社区设有数字监控平台,实现24小时人员值守和网上巡控。 社区发动楼栋长、十(商)户长成立了群众联防队伍,培养热心居民成为信息员,确保维稳信息第一时间上报。 “社区有执勤的社区巡逻队员,外出有巡逻的武警特警,有这么多人保护,我还害怕啥?”黄新玉说。 创新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党中央作出重要指示:“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着力打好反恐怖人民战争,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通过打击极少数教育团结大多数。” 全市大力推行警力下沉,不断提高街头见警率,全面实现“一区一警”和“一区多警”警务管理模式。 同时,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还改变思路,变提高破案率为降低发案率。 目前,除政法公安专门力量外,乌鲁木齐基层已构建了以社区民警、专职巡逻队员为骨干,社区干部和社区工作者为基础,辖区联防队员、民兵、单位保安和小区楼栋长为补充的7万余人的群防群治队伍。 记者观察:基层政权组织力量薄弱、维稳力量不足,我们就没法在关键时刻主动出击、打击敌人;群众工作没有做到位,我们就没法在关键时刻构筑反恐群众战线。 张春贤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必须主动亮剑、主动进攻、全面出击、重点突破,形成强大“势场”、压住敌人,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乌鲁木齐正是按照这一要求,始终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基础、维稳力量基础、群众工作基础作为根本性举措,打牢了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朱海仑说,通过系列工作,乌鲁木齐市“各族干部群众主动发声亮剑,在暴恐犯罪面前挺身而出,构筑起维稳的铜墙铁壁,打响了反恐的人民战争”。 9月14日,在天山区赛马场东社区房管站,居民李颜林(右)正在登记自家房屋出租信息。 求创新 “四化”创新基层管理新模式 市民感言:天山区赛马场东社区居民努尔·艾买提说:“以前把社区当成暂住地,现在当成家,谁要来破坏,我第一个不愿意。” 9月14日,发现6岁的儿子不见了,努尔并没着急,而是第一时间来到社区监控室,通过监控找到了正在玩耍的儿子。 作为乌市社区单位化的发源地,赛马场东社区从社区“单位化”管理到社区“三化”再到“四化”(庭院化、网格化、社会化、数字化管理)的转变,努尔是见证者。 创新之举:年,乌鲁木齐天山区赛马场东社区创新了“单位化”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单位化”管理就是社区建成有大院、有门卫的单位大院,把居民当作“庭院人”“单位人”来管理,把居民事当成自家事来办理。 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视察赛马场东社区时,充分肯定了社区的“单位化”管理做法。 乌鲁木齐市经过实践,在“单位化”管理基础上创新了“庭院化、网格化、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试点工作。 年初,在“三化”的基础上,乌鲁木齐市又创新了“数字化”支撑模式,在全市全面推行社区“四化”管理模式,随后成为全疆推广的社区管理模式。 结合社区“四化”,乌鲁木齐市又创新了流动人口双向管理、限时工作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