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林教授 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之初至20世纪上半叶,主要是以伦理话语的方式参与汉语文学的现代性建构的。由于特殊的历史机遇,基督宗教伦理在这里部分地转化为世俗化的文学伦理、诗学伦理,从而使现代汉语文学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特殊质态,其文化后果异常复杂,直接关系到汉语文学现代性的诸多核心问题。 导言 “基督教”在本文中是天主教、东正教和耶稣教为主的教派的合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在其学科意义上通常指年至年间的现代汉语文学。“话语”就其实质是一种意义建构的方式。由此,本文实际上要做的工作是,在现代性视野下,考察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意义生成之间的关系。即基督教文化如何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建构?在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按照马克斯?舍勒关于知识类型的划分,基督教属于获救型知识,它涉及个体的福乐、悲苦、希望、安慰,指向超越世界。文学在审美主义论述那里,也常常被赋予获救型知识的某些特征,但它毕竟复方斑蝥胶囊价格郑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