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7/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在线咨询 http://www.xftobacco.com/

吉林省内有八个名字极为悦耳的县,您想知道都有哪些吗?您了解这些县名的来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其中是否有您的家乡。

首先介绍的是农安县。

农安县隶属于吉林省长春市,位于松辽平原中心地带。年,即清光绪十四年,这里设立了农安县。"农安"这一名称源于"隆安"与"龙安"两词的谐音。根据民国时期的《吉林地志》记载,因县治附近的古塔建于辽朝圣宗年间,名为龙安塔,音误被称为农安,因而得名。"农安"的名字寓意着农业丰收。

农安县

农安古城的起始可追溯到古夫余国,两汉时期为扶余国的都城。扶余国是中国东北地区古老的扶余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当时是汉朝的属国。到了隋朝,这里被称为高句丽扶余城,唐朝时期更名为扶余府,隶属于渤海国。辽朝灭渤海后,又更名为黄龙府,年,即光绪十五年,长春厅升为府,并设立了农安县。年曾短暂更名为长安县,年后恢复为农安县,此名至今仍在使用。

接下来是舒兰市。

舒兰市属于吉林省辖的县级市,由吉林市代管。它位于吉林省中北部,南连吉林市,北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西面松花江与长春市相望。

舒兰市地图

舒兰这个名称源自满语"苏勒赫",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认为是由于舒兰河得名,第二种说法来自《东三省纪略》,指舒兰为满语中"果实"的意思,此地曾盛产山梨红并作为贡品。第三种说法是满语中"梨"的意思。舒兰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一个人的名字,发音顺畅且易记。

再来看看永吉县。

永吉县属于吉林省吉林市,位于省中东部,东邻吉林市丰满区,南接桦甸市和磐石市,西面与长春市双阳区隔河(饮马河)相望。

永吉县

永吉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约六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周秦时期,这里居住着满族的祖先肃慎人。清雍正四年(年)设置永吉州,乾隆十二年(年)升为吉林厅,后升为府,年改为吉林县。由于吉林省和吉林县同名不便,年改名为永吉县,取“永远吉祥,长久安宁”之意。永吉这个名称字面意思明显,寓意佳,易于记忆。

第四个是集安市。

集安市是吉林省通化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省东南部,通化市南部,坐落于长白山西南麓。最初名为辑安,意为和安。这个名称出自《史记·司马相如传》,意指“辑文安武”,即收拢民心,确保地区安宁。

集安市

由于辑安地处边境,还蕴含着治外安内、集体安宁的含义。年,根据辑安的谐音更名为集安。年撤县设市,更名为集安市,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第五个是延吉市。

延吉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县级市,位于省东部,延边中部,长白山脉北麓。关于延吉的历史名称有许多,如南荒、南岗、烟集、烟集岗、延吉岗、局子街、“间岛”等。延吉的名字及其曾用名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明朝时属锡璘卫、瑚叶吉朗卫、布尔哈图卫、爱丹卫管辖,“叶吉”音变为延吉市。到清代这里被称为南岗,满语中延吉意为山羊。

有观点认为,由于开发初期这里常有雾气和烟气,因此得名烟集岗。还有说法称延吉是清光绪皇帝赐名,寓意延绵吉祥,也有人认为延吉意为“吉林的延长”。无论真实来源如何,延吉这一名称仍然悦耳动听,寓意吉祥。

第六个是龙井市。

龙井市属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县级市,位于省东南部,长白山东麓。龙井是延边地区文化教育的摇篮,中国朝鲜族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最集中的朝鲜族居住区及最完整的朝鲜族原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

龙井市的满语意义为两山之间的一江(海兰江)。龙井原名六道沟,这里是满族的发祥地。据传,早年这里极度缺水,一次突然有条龙从天而降,在此地形成了一口井,因而得名龙井。还有一种说法,称早年有人迁至此地开垦,发现一口井,为方便提水,架起了吊桥,朝鲜族称此桥为龙吊井,故简称龙井。

第七个是汪清县。

汪清县隶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省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北部,接壤吉黑两省。汪清有“千年部落百年县”之誉,历史上北沃沮、高句丽、靺鞨、契丹、蒙古、女真等民族在此地繁衍生息。

汪清县地图

汪清县名来自女真语,汪清满语音译为“旺钦”,意为“堡垒”,满语中也是厚皮猪的意思,象征着富裕。

最后介绍的是安图县。

安图县也隶属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省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南部,与朝鲜三池渊市毗邻,是长白山下的第一县。安图名来自满语“安晴”,意为向阳之地。

#深度好文计划#安图县

安图在年(清宣统元年)设县,名称意为图们江源地永世安宁。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此地位于图们江渊源之地,有安定图们江界,保国安民之意。

以上是吉林省八个名字特别好听的县。您的家乡是否在其中?对这些县名的寓意和来源,您有何不同的看法或观点?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