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为您一查到底 http://www.hhlsq.com/ 上期回顾:上一期我们讲到了17章的第二部分:死亡之死。 基督徒看待死亡,正如看待其他所有的事,都是「在基督里」来看的。在基督里,我们每逢读到有关死亡的经文时,所讲的总是死亡如何已被击败。那么,究竟基督是怎样击败死亡的呢? I.基督以和我们一样的肉身形状来到世上,以致他可以亲尝并且分担我们的死亡,他的父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好让他成为永活的救主,人类的朋友。 II.基督已经征服了「那掌握死权的」(来2:14)。虽然死亡依然存在,但其权势已经完全给废除了。由于我们的过犯已经从我们身上挪去了,而我们也不再是可怒的儿女或今世掌权者的奴仆(弗2:1-3),死的毒钩已经由基督为我们承受了(林前15:55-57)。 第十七章在基督里的安睡AsleepinChrist 三、预备迎接死亡 如此说来,基督徒又当如何看待死亡呢? 基督徒要学会用一种正确的态度来面对死亡。我们不应当轻易地、很肤浅地视之为无物;也不应该容许自己怕死怕得要命。 基督徒要认识到死亡是我们的仇敌,但我们要欢喜快乐,深知即使死亡也无法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罗8:38),因为,在基督里,死的毒钩已经被废去,虽然死亡仍然可能会临到,或必然会临到(除非主在此之前再来),但是死亡已经无法伤害我们了。 然而,即使如此,我们发现死亡始终会带给人一些不自在的感觉,即使明白圣经教导的基督徒,在感情上也会感到有难以协调的地方。死亡摧毁了一个人在世暂时所拥有的和他所珍惜的一切。他不可能毫不难过地对死亡,向死亡表示友好和欢迎。 我们必须操练自己的灵性,使自己在死亡来临之际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死亡。 我们大可从以下三方面来操练自己: I.我们的心必须以基督并与他同在的荣耀为至宝。 保罗就是持着这样的心态。他认为与基督同在乃是「好得无比」(腓1:23),因为对他来说,活着就是基督,死了也有益处——这益处就是获得了一个与主更亲密的关系,对主更有深刻的认识。这一切只有对那些今生爱主的人才有意思。 如果我们看重基督,超过世上万事,寻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超于万事,那么,与主面对面相见,与我在世上要舍弃的一切相比,自然宝贵得多了。至于有多宝贵,我们目前也许讲不清楚,但我们起码知道一点:与上帝的儿子同在是不会叫我们失望的。 基督徒往往很容易失去这种识见。有一种想法往往很微妙地就给我们设下了网罗,例如,有人会认为只要我们今生慢慢培养我们基督徒的事奉,将来我们总会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培养对主的爱和与主的团契。 我们与主的关系是件大事,不能等到死亡使者来临时才处理,因为人一定是在活着的时候死亡的! 我们要清楚一点,活着的时候习惯了对上帝不冷不热,这习惯是会习以为常的。这种习惯既不容易说改就改,其后果也不能够说补偿就补偿。 不是说完全没有可能,但相对来说,说我们将来一定会比现在作更好的基督徒,是不怎么可能的事。基督徒为末日预备自己的灵性,必须从第一日就开始。 II.我们必须以那将来所要获得的祝福来提醒自己。 基督在那里,我们便会在那里与所有与基督联合的人一同相聚,有我们认识的:我们的朋友、教牧、长执、父母祖先、弟兄姊妹——大大小小凡帮助过我们的人。在天上的教会是何等的荣耀!来到众圣徒一同聚集的教会是何等的荣幸(来12:23)。 无疑,讲到将来的喜乐,我们现在知道的实在有限。还有许多问题,我们知道的答案也许只是模模糊糊的: 到那时,我们彼此间应当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没有世上这一切的享受,或者再没有那些旧有的,上帝赐予我们在世时的关系,我们的日子会怎样过呢? 那些在年幼时或婴孩时就离世的人,在天上会不会再长大呢? 我们对上帝的知识是一下子顿然增加的呢,还是会经过一个过程,渐渐不断增加的呢? 到时候,我们还会不会认得大家呢? 这一切合乎情理的问题只有一个可能的答案:到那时再没有咒诅,只有喜乐和满足,因为上帝的祝福将毫不间断地涌至他的子民。我们今生所尝到的任何一种喜乐,到那时,只能显得不过为凤毛麟角,不足为道了。 在那时,一切都会是真实而永恒的!但唯有当我们真正经历到这一切时候,我们的问题才会消失。那时候,我们就会承认说:「现在我终于『完全知道了』」(林前13:12)。 要是我们的思想能够专注在这些确据上,我们自然会以一种崭新的眼光看自己的离世和进入将来的美境。 III.我们必须在今生就觉悟到这世界不过是短暂的。 换句话说,我们每一日活着,都必须抱着一种态度,就是以那一天可以随时成为我们向世界告别的一天。 这也是保罗对哥林多人的劝告(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因为这世上的情况都要过去」,保罗说,所以「享用世上百物的」应当活着「要像没有享用的一样」(林前7:31)。 如果我们对所有这一切的世俗享受不再紧握不放,反之,紧紧抓住的是基督自己,那么,那一天早来或晚来也没有关系了。 当我们学会对今生的世界采取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那么,我们一定懂得怎样与将来的世界影形不离。司布真(H.Spurgeon)曾经在他的一次讲道中,就保罗的「我是天天冒死的」这句话,点出以下这个道理: 要是一个人是天天冒着死的,他一定不会认为死有什么艰难的。他原早已经常常操练死亡了,要他死,只是让他再示范一次而矣;就好像歌者彩排了多次一样,他已练得炉火纯青了,他只要再将那些音符发一次声,就可大功告成了。 那些每日清晨到约旦河边,涉入水中与基督相交,与基督同死,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并与基督一同复活的,他们该是何等快乐的人!当他们攀上了他们的毗斯迦山(Pisgah)眺望时,将一无牵挂,他们所看到的,乃是那些早已熟悉的事物,因为他们早已研析过死亡的地图。..... 愿上帝既教导我们这种处世的艺术,让我们该活出这种艺术荣美来。阿们! 那些认识到这种恩典的人,也许会跟本仁约翰所描写的那位心直先生(Mr.Honest)一样,心感欢欣,本仁约翰在「天路历程」中写道: 不久,信差又来找天路客,这次是找心直。找到了便递给他一封信。信上说:「有命令召你去见主,预备好一切,可以进入天父的家。」信差也给他一个记号说:「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传12:4)。 心直听见了这消息,叫齐了他的朋友们,对他们说:「我虽要死了,却不作遗嘱。我的诚实,我要带去。不过你们可以把我的诚实告知后人。」 日子一到,心直便出发到江边,那时江潮适高,幸而心直生平有一位朋友名叫无亏心〔Good-Conscience〕,特来助他一臂,帮助了他安然渡过了那无桥的江。 心直最后的话是:「上主的恩典掌管一切。」说完了,便离开了这世界。 「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林前12:12) / 由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