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2-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早期著作

一辑十五册

马太福音查经记录第六章

一至十八节:义是大题,一节中的“善事,”原文作“义。”共分三段:(一)施舍(二)祷告(三)禁食。

一节,“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乃是总题,不只要行义,并且要关在那里行。要行一件事,必须管理你的心。上文一直说要爱仇敌,在这里是说,所有的义行都要在人前隐藏。如此,才能得着你暗中之父的赏赐。马太五至七章有一中心的教训,就是赏赐。

二至四节:说到施舍。“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这自然不能按字面解,乃是说要尽力避免行在人的面前,到一个地步,好像左手都不知道右手所作的。“报答,”可译作“赏赐。”所有在神前的义行,只当(暗中)作在神前。

五节:“你们祷告的时候;”主对于施舍、祷告、禁食,并没有命令,因为这是信徒起码能作的。主在这里是说怎样施舍、祷告、禁食,才可以得着神的喜悦。

“假冒为善,”原文的字根是表演者,如演戏然;假冒的人就是演戏的人,如在祷告时并没有那么热切,但是要表演得好像那么热切;类似表演的,是主所定罪的。“会堂,”多有热心的人在那里;“十字路口,”多有平民。会堂与十字路口,是假冒为善者的戏台,因为作戏的必定要在人前。这是说对内、对外都要得人的称赞。“故意叫人看见,”这是他所以这样作的目的。隐藏短处是属血气之人天性的行为,但恩典是要我们隐藏长处。初作基督徒总是喜欢隐藏短处,但再深一点就愿意把短处摆在人前,再过他就因着神的恩典改变,除去短处。

赏赐有两个时候:(一)现在(二)将来。赏赐有两个:(一)人的赏赐(二)神的赏赐。我们不能兼得两个赏赐,要得人的赏赐,将来就得不着神的赏赐了。我们不能在世上享大名,而又在国度有地位。今日有热心的、施舍的,为的要得着名誉、称赞,这样在神前是不能有所得着。所以我们当拒绝今日的赏赐。世人肯发热心、受苦,为要在今日有所得,我们的施舍与祈祷稍一不慎,也会有同样的倾向。人的称赞能给我们什么呢?我们如果睁开眼看,则只要求在神前、众天使前得荣耀,别的都算不得什么。

六节:“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有人说,祈祷是有地方问题的,所以要盖祈祷室。但保罗对提摩太是说,“随处祷告(提前二8)。”“内室”是卧房,必定人不多,在白日人要出外作事,当是安静;晚上人睡了,也安静。这里是要我们找人少的地方祷告。主在地上没有安身之处,所以祂常以旷野、山上作祂的内屋(太八20,可一35,路五16,可六46,路六12,九28)。大卫说,我如孤单的麻雀(诗一○二7)。

“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人的天性要人注意他的长处,但神是在暗中察看,连一杯水,神都不会忘记(太十42)。今天我们所记得的长处,将来也许被神忘记;今日我们所忘了的,也许将来神都记得。“报答,”即赏赐(原文);这不是普通所说祷告的答应,乃是指将来的赏赐,因为今天的祷告,神看不在祂旨意中,是不当得着的,祂不能答应。但是所有在暗中的祷告,神都算为义行,将来是要给赏赐的。

七节:“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就是用许多无意思的话,把祈祷拖长,这并非说不可用同样的话。主也曾三次祈祷说一样的话(可十四36,39,41),可知真在灵中有负担时,往往同样的话是会祈祷多次的,顶会祈祷者的祈祷都是创造的,不是天然的。今日信徒有一最不好的倾向:我若不用长的祷告就不行,所以把话拖长,以为这样就可蒙神垂听。但圣经所记的祷告,大多是短的,例如:“主啊,救我!”(太十四30)。可见最短的祷告很要紧,有急切之中与罪人讲道时,或有急需时,短祷告最有功效。

“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大概信徒就是这样想。我们真有时间,个人是可以长祷告的,但不要以为话多必蒙垂听。

八节:“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有人说,我们没有祷告以先,神早已知道了,我们就可以不必祷告。又说短祷告,不如不祷告。但是这并非叫我们不祷告,是说不要到神前去报告。神虽知道我们的需要,还是等着我们祷告,但不要我们报告,例如:“主啊,……我们丧命啦!”(太八25),是报告;“主啊,救我!”这是祷告。通知神而不向神有要求是可以的,这是近似报告性质的祷告。

九节:“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说”字在此不很准,原文意下面的祷告,并非祷告文,要去说的是说凭着下面的样子,意即这以下是祈祷的榜样,要门徒去学的。

九至十三节:主在世上叫人去祷告,只有这一次。在路加福音的一次,是门徒要主教的(十一1~4),话虽与此大概相同,但是另外的一次。在此给我们一点端倪,主教人祷告,虽只这几句话,但可见神在几千年以来所要人祷告的。神的心意,神所巴不得快要成功的,全在这祷告中发表出来,这祷告文是表明神永远的旨意,表明神对人类的心意。

这篇祷文有三个“你,”六个“我们”: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在地上人不尊神的名为圣,祂的权柄也没有施行在地,祂的旨意也未通行在地上。神的目的就是要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在天上一样(这句话是一个顶大的窍)。可见在天,神的名是被尊为圣的,神的旨意是通行的;但在地上,另有别的名被尊,有黑暗的国,有反抗的旨意。撒但是今世的君王,是这世代的神,全世界都卧在他的手下(约十二31,林后四4,约壹五19)。

我们当传福音,救人从那恶者手中出来,尊神的名为圣,服在神的权柄下,就叫神的国降临在我们所站的这块地上。在今日的基督徒要负很大责任,就是应当借着祷告,把国度带到世上来。为什么撒但今日还在世上?因为属乎基督的人还没有经历基督的得胜。神所以造人,其中至少有一原因,是神不愿以造物者的资格来赶出受造者─撒但。神当日叫亚当看守,是表明有仇敌。当初神给亚当的权柄,即从前给撒但的(撒但本是天使长)。

蛇受咒诅,只得吃土,土即人被造的原质,此意即人堕落服在撒但权下。神原是要人和祂一起同工,第一个人亚当失败了,神就兴起第二个人基督来胜过撒但。主以死来赎人的罪,主遵行了神的旨意。主把每一个得救者,联合于祂,来高举神,遵行神的旨意,败坏撒但的国。这一班人合起来成功第二个人亚当,来叫神的旨意通行在地上如在天上。

罗伯斯先生说,祈祷的轮子是这样:(一)神发起(二)人祷告(三)神成功。以西结三十六章是一个大原则,神先说要赐给他们新心,但又要他们求问,然后祂始成功。九节的“我们,”基督徒全体都包括在内;“天上的父,”这是基督徒对神所能有的称呼,世人不能如此称神;“人都尊你的名为圣,”这是神几千年来所要求的。“你的国降临,”神的国一方面可说已经在我们中间,一方面说还没有来,要等信徒祷告它来。

十一至十三节是祈求,内有六次“我们。”十一节的求神赐日用的饮食,因基督徒在地没有积蓄,所以当求日用的饮食。

十四节:“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有人说这里是对犹太人说的,和以弗所四章三十二节的饶恕不同;这样说是不对的理由。因为:(一)如果对犹太人说的,怎么能说神是天父呢?亚当之称作神子,是说他是神造的(二)“过犯、”“天父,”由这类字眼可知当犯罪时,与神已有父子的关系了,所以这是得救以后犯的罪。犹太人罪得赦免,不是因为饶恕人,他们将来还是靠洗罪的泉源(亚十三1)。这里的得饶恕并非第一次的罪得饶恕,乃是得救以后,天天的软弱、过失。但是,需要我们饶恕别人,才可得着父的饶恕。如果信徒不饶恕,则他忘了自己是蒙神饶恕的人。神不容让两个有不同意见的信徒同进祂的国。不是两个都不能进去,则总有一个不能进入。

十三节说出因着我们为神的国站立,真要遵行山上的教训,我们就当求神拯救我们脱离那恶者的手。“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这句是承上文的,非常宝贵。这样看来,这些是神的,不是撒但的。国度─是神掌权的范围。权柄─是神的运用。荣耀─是神个人的光辉,是神自己所发出来的。

十六至十八节说到禁食的问题:(一)禁食是在神前自卑的表示(二)禁食是在神前苦待己身的表示(三)禁食是表明要求神的恩典。所以禁食是不当废去的,但当尽力不给人知道,这是目的、存心、动机的问题。

十九至三十四节:说到财宝问题。财宝不只指银钱,连衣服、粮食、和你所宝贵的东西都在内。

十九节:“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在希腊文是“吃”字,与罗马十四章十七节的“吃”原是同一字。所以在此直译是吃,意则消耗、完了。虫子咬,指衣服说的;消耗完了,指粮食说的;贼偷,指钱财说的。“不要积攒财宝在地上,”这是主的命令,但并非要我们每天将钱用完,将米吃尽。所谓积攒,就是你打算有所倚靠的。

二十节:“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凡是能被虫咬、贼偷、锈坏的,都是神所不喜欢的。神所定罪的,是那些懒惰的财宝。浪费不应该,积攒也不应该。积蓄在天,就是行在贫穷的信徒身上。路加福音说此很清楚,如果积财于天,则你有需要时,是向神去支取,并非去求;这样的积财乃是换一个银行,从地上到天上。

二十一节:“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财宝换了地方─天上,心才会换地方。我们要把心运到天上去,就是要先把财宝分给人,财宝先去,心才能去。

二十二节:“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明亮,全身就光明。”“身上”即身体,每一肢体的功用,都是代表全身;如一人的眼瞎了,那人就是瞎子─虽然只有这个肢体坏了。

“明亮”是“纯一。”人虽有两眼,同时只能注视一个目的物,不然就不能看得准,因为目光那样就要出毛病。有的信徒想完全积财于地,心又不安;完全积财于天,又作不来,所以就两面都作一点。这样就叫他们属灵的眼光没有了,主在此给我们看见,我们不能在两个世界里都有得着。主怕人不明白二十一节的话,所以用二十二节的话来解释。

眼睛不纯,一心分两处,则必没有亮光。“光明”即“亮光,”就是看得清楚,能显露出来的(弗五13)。充满亮光就是光充满了一种东西,这东西能叫别的显露出来。亮光,换一句话,就是属灵的眼光,属灵的异象,属灵的看法,能看得顶准,什么是十字架的道路,什么是一条窄路。

二十三节:“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的大呢?”眼睛注意两件东西,心里有两个要求,就没有属灵的眼光了。这样,就如一个瞎子走在羊肠小道上,两面都是深渊,其危险将如何?

二十四节:“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主是说,“不能事奉两个主,”但是信徒的心中总似乎说是能的。爱的力量是和别个肢体的力量一样是有限制的,如在无谓的事上多用了它,正用时就无力了。爱用在玛门上,则对神用时,已无力了;人的心里只能有一个地位。玛门的原则是和神的原则相反的;为富不仁,并非说怎样残忍,乃是自私的。

二十五节:“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主在此转了语气,因上文命人勿积财在地,人不免就有衣食之问题发生。上文是说对付懒惰的钱应当施舍,二十五节以下是说,对于正当的用度,态度应当如何。主在此先说食,后说衣,因食的要求比衣大;食的问题是比衣更要紧、更难解决些。“所以”二字在此的意思很深,是因上文既说不该事奉玛门,就是为正当的需用(衣食)来忧虑也是不该的,也会弄到事奉玛门的地步。“生命”原文是“魂,”就是欲望、要求的所在。圣经里有多处把魂和饮食连起来,如说魂因得不着食物而发昏。

二十五至三十四节:总题是说不必为饮食、衣服忧虑;事奉玛门的起头恐怕就是从饮食、衣服起头。“生命不胜于饮食么?身体不胜于衣裳么?”可见信徒常有高尚的理想,“难道神还能……?”这是人的不信。所有说“难道神能……”的,都是不信的表示。人没有信神的心,真不能过日子;所有的挂虑,只有因为信神能以免去。主要人思想时,常用问句。神先在头五日修造天地,第六日始造人。神先为人把一切需要都预备好了;人却以为自己是第一天造的。

二十七节:“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这是第五次问了,换句话说,忧虑既没有帮助,又何必忧虑呢?如有补救,就不必忧虑;不能补救,忧虑也没有用。

二十六至二十七节是讲饮食的问题。飞鸟是举目可见,所以主说,“你们看……。”二十八至三十节是讲衣服问题。百合花是不常有的,所以主说,“你想……。”哦!主是何等仔细!这里所说的百合花,大约是有颜色的。从“小信的人”一语,可见是对得救的人说的。慕勒先生一生信靠神,就是在此所说的飞鸟和百合花的两大应许上,他用信心是这一世代的特点。

三十一节:“所以不要忧虑。”“所以”又用一次,这里是总结,主所以用以上两事,乃是叫我们不必忧虑,并非叫我们不作工。说看飞鸟,想百合花,并非叫我们效法飞鸟和百合花,主借保罗是说,“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后三10)。”这里所说的“种……收,”是男子的工作;“劳苦……纺线,”大都是女人的工作。“天父知道,”可见是对信徒说的。

三十二节:“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神只供给我们的需用,神不肯供给我们的要求(我们自己所喜悦的)。

三十三节:“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国”是什么?一方面是指属灵的情形,如“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十四17);另一方面是指将来在千禧年时掌权(路十九11)。一是今日属灵的生活,一是将来的赏赐。今日人的属灵情形,能叫他在将来掌权。“国”在这里是多注重将来说的。

“义”在这里是求才得着的。“求”是“寻找,”可知这并非得救称义的义,或说神的义,如罗马三章所说;乃是马太五至七章的义,即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亦即马太六章一节所说的义。义特别指马太五至七章的行为。

“求祂的国,”是注重今日属灵的情形,更注重将来的赏赐。“加给”是已经有了,再加上去;因你既求神的国和义,所以你就得着神的国和义,又加上了饮食、衣裳。赐给是本来没有,加给是本来已有。

三十四节:“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难处”原文与六章十三节的“凶恶”同一辞,可见主没有定规信徒过舒服的日子。

第七章

一至五节:“被论断”是“论断人”的反面,并非说被人论断,乃是说被论断,我们知道是被神论断(林前四3)。“论断”原文意是“审判,”并非平常一种分别的论断,并非平常正当的看法(一)该有一种正常的眼光——对于别人。主明说,法利赛人是假冒为善的人(太二三13),但祂又说,我来并不审判世界(约三17)。保罗说,哥林多信徒不属灵,乃属肉体(林前三1);到了第四章,他说凡事不要论断(二)与别人有关系的,也当告诉他。论断不只是心里的态度,有时口也说出。每次一个人来向你问到第三者时,第一,你要知道问的人与他有无关系?为耳朵发痒要听的话,就不必;如是关切灵性的,就可以告诉他。主叫门徒接受法利赛人的教训,却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太二三2~3)。保罗在末后一卷书说到亚力山大、(提后四14、)底马、(10)腓吉路、黑摩其尼(一15)如何,都说出是要帮助接受他书信的人,好防备他们。

壹,这里的论断包括以下二意:(一)审判官的审判(二)吹毛求疵的。

(一)审判官的审判——“审判”在旧约是最早题的(见出十八13~27),可见是一种作官的审判。“不要论断人”即不要作审判官;所以在政治中,基督徒不能作政务官,因一作政务官,就不能“怜悯人,”也不能“温柔。”这样就失去二种福。没有一个基督徒,可以有一次代表律法来审判人。结局是“免得你们被审判,”并非说不作政务官的人,将来就不在基督的审判台前。这里的被审判,乃是被定罪。

(二)吹毛求疵的——许多的行为是一种边际的行为,如发怒是可以的,但发怒和犯罪是很近的;不当心,就到了边际了,一大意,就踏到罪的境界去了。主和保罗的模范是:对于别人有益时,可以直说,以外就不可。特别是:一,有不好的存心,如嫉妒人;二,有的因自己的罪;三,有的人因不知道自己;越认得自己的人,就对人越宽大。

贰,这段也说出不可论断人的原因。圣经中有两个原则:一是公义,一是怜悯。如果你拣选以公义待人,你的名誉、地位、财产都不会受亏。你能以公义保护你自己,但是结局就是“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雅各书二章十三章:“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如果你拣选怜悯的原则,也就是马太五章怜悯的原则,这是满溢的怜悯,神将来也是用怜悯的量器量给你。雅各书二章十三节又说,“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

参,上文说不可论断,主以怜悯来劝人;这里是说论断的不合式。上文是讲到将来的结局,这里是讲到今天的情形。此处不是有没有,乃是有。如果说人眼中有刺的,必定自己眼中有梁木;既然断定人眼中有刺的人,就他自己的眼中必定有梁木。刺本来很小,他都能看见,梁木就更该看见。

一节:“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你能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可见你顶内行,有犯罪的经验,所以才会如此。

二节:“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必是你自己对神有一不正当的态度,顶多时候是因自己眼中有梁木,才看见弟兄眼中有刺。因自己的罪越多,就越会吹毛求疵。这里提到“弟兄,”可见山上的教训是对基督徒说的。

四节:“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上一节是对于别人罪恶的观察,这里是对于别人罪恶的儆劝。

五节:“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主说除去别人的刺,固是不错,但是应当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去掉弟兄眼中的刺。

六节:是另一小段,这里的猪和狗,特别是彼后二章二十二节所说的这些人。这一班人好像是近在教会门口的人,曾受过一些属灵教育的人。他们是没有得救的人,彼后二章二十二节的洗净,不过是一种高超的理想,并非如我们所得的罪得赦免的洗净。

圣经旧约说猪顶多,新约说狗顶多,猪狗都是污秽的。猪是分蹄不倒嚼的,狗无蹄也不倒嚼,所以都不清洁。猪比狗表面还稍强点。基督徒属灵的表号是羊。猪好比外面还装得好一点的,一知半解的,所谓的“教友;”狗是里外都没有的。腓立比书说,要防备犬类(三2),启示录说,地狱里有犬类(二二15)。

“圣物”是属于神的,人怎能有圣物呢?它是指一切属灵、出于神的,也许是启示、是真理等。“珍珠”是你们的珍珠,这是你个人在神面前得着的。圣物是普通出乎神的真理,珍珠是你个人所特别得着、经历的。此节的末二句“他,”原文是“他们,”“珍珠”原文没有,所以末二句是指上面的“狗”和“猪”说的,不然就是单指着猪说的了。

七至十二节:此段进入一新的局面,虽然山上的教训都是命令,但是也有神的应许;虽然都是神的律法,但是也有神的恩典;虽然都是说你应当怎样行,但是也说神给你有能力去行。

七至八节:“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对于那些行为而祈求,就给你;对于上文的国和义而寻找,就被看见;对于窄路而叩门,就要叩开了。祈求是普通的,寻找是特别一点,叩门是顶近的,一步紧过一步。七节是应许,八节是原则;七节是给个人的,八节之上有“因”字,可见是在七节之前的。

七节的应许有两方面的实用:(一)欲实行马太五至七章的,这能力必须从祷告得着(二)一切信心的祈祷必有所得。

十一节:“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祂的人么?”“不好,”是因生来在罪中。“你们虽然不好,”原文当译作“虽然你们不好;”如说“你们虽然不好,”就只包括不好的人,并不包括所有的人;“虽然你们不好,”是把所有的人都包括进去,没有一个人是好的。

五至七章可分三段:(一)五章一至二十节,论与已往律法的关系及天国里普通的性质(二)五章二十一节至七章十二节,论十条诫命,即“十句话。”(三)七章十三至二十七节,是劝勉。

十二节:是总结第二大段的,“所以”是承上文的,是承五章二十一节至七章十二节新的十诫。山上的教训是充满了实行方面的,这里再说一句“无论何事……”可见十二节是一个原则。这里给我们看见完全是积极的,与旧约的十诫不同。这里是注意你该作什么;山上的教训并没有和律法先知反对,乃是与律法先知站在一条线上的。

十三节:这里的“门”和约翰十章九节的门有什么不同?约翰十章九节是恩典的门,马太七章十三节的“门”是天国原则的门。“你们要进窄门,”原文是“你们要进这窄门。”“这”字指什么?当然就是指以上所说的天国。这窄门,就是上文所说的新律法。

“进”是拣选,“走路”是实行;“进窄门”是过关,“走路”是关乎日常生活的。“窄”意即主的命令有些严格,“窄”是从比较而来的。既然以上的律法是“窄门,”就另外必有一较宽的律法。这可见山上教训的要求,是以前律法所没有的。

这里有两个门,两条路;一是按着里面情形,一是按着外表而已。基督徒可以任选那一个门,走那一条路。今天的拣选没有别的,就是拣选今天生活的原则,但没有不进窄门而能走小路的,从来没有进马太五至七章的门,就不能走这段路。

“进窄门”何以这么紧要呢?“灭亡,”希腊文有二意,即“灭亡、”“败坏,”或者“毁坏。”在这里译作“败坏”或“毁坏”更好。“毁坏”意即一起拆光;如作“灭亡,”也不过指暂时的,并非永久的,只要求人外面的道德,差不多的就还是宽的门,大的路。

十四节:“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永生”当译作“生命。”路小有一个缘故,因这一条路就是神的旨意的路;窄,窄到只有神的旨意;小,小到只有神的旨意;不能把肉体、把世界、把今天的荣耀放进去。“找着的人也少;”真理往往只住在少数的人中间,窄门、小路是找的,可见有许多人连知道都不知道。

“路,”看行传九章二节,信服这道的“道,”原文与马太七章十四节的“路”同字,意即信服这条路。行传十九章九节“毁谤这道”原文是“毁谤这道路,”又十九章二十三节的“道,”原文也是“路;”二十四章二十二节的“道”原文是“路。”可见在使徒行传都是劝人信这条路,走这条路。

十五至二十节:哪一种的人叫假先知?必定要受一种特别灵感的人(像写圣经那样的人,才是先知)。说是先知,彼后一章二十一节,受灵感而说出第二者的话语来,就叫先知。假先知也有一种灵感(不过不是圣灵),说出第二者的话来,不过不是说出神的话来。

先知是在教训上,发生直接的关系;羊是顶怕事的,假先知外面即是如此。狼也许是指邪灵,因外面的羊皮是偷来的,里面的也不是他自己的。“果子”在这里是指教训,因先知的果子是“教训,”不是“行为。”他是不是假先知,只看他所讲的道理是如何。无花果、葡萄,都是犹太最好的果子。从假先知口里听不见合乎神的道理。

十九节:“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他们定规是沉沦的人。

二十一至二十三节是一小段,二十四至二十七节也是一小段,二十八至二十九节又是一小段。

二十一节:“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这节圣经,主正面告诉我们说,称呼主阿,主阿的人能进天国。不过,不是“凡”称呼主阿,主阿的人“都”进天国;讲究在“凡”字和“都”字。罗马十章九节说,“口里认耶稣为主,……就必得救。”可见进天国的头一个条件是得救,不过不是凡得救的人都进天国,不是每一基督徒在天国里都有分,还需要有第二个条件,就是遵行神的旨意,这样的人才能进去。

进天国普通的条件:一是得救,一是遵行神的旨意。二十一节是说进天国普通的条件,二十二节举例说特别的革除,二十三节是特别的结局。

二十三节:这节的“认识”与罗马七章十五节的“明白”原文同是一字,“不明白,”意即“不以为足。”“我从来不认识你们”译作“我从来不嘉许你们”亦可,意即“我从来不以你们作的为是。”

二十一至二十三节的人是基督徒,理由列下:(一)看上下文,因山上教训根本就是对基督徒说的(二)山上教训从起头到末了,没有讲到如何得救,因是对已经得救的人说的(三)二十一至二十三节一段的意思,并没有提到信心问题,乃是讲到行为问题。我们知道得救是在乎信,不是在乎行为,所以这里不是讲到不得救的要沉沦(四)当那日,是哪一日呢?乃是基督审判台前那一次的审判。这一次的审判,只有得救的人能到那里,这不是白色宝座前的审判(五)他们是已经称呼主是主的人(六)他们的工作会奉主名说预言(传道,原文是说预言)、赶鬼、行异能的。“那日”是圣经中的专门名词。一是“今日;”林前四章三节的“被人论断,”原文是“在人的日子中,”意即人的日子。一是“那日,”就是圣经中所说的主的日子(赛二11~12,亚十二9~14,十三2,十四1~9,提后一12,18,四8)。“那日”特别是指审判台前的那日,惟有得救的人要站在审判台前的。

二十二节中的“许多,”英文是“许许多多,”这顶传神,可见将来有许多的人不能进天国。“主啊,”这是第二次称呼。“奉你的名传道、赶鬼、行许多异能,”这几件事是教会恩赐中最高的。“传道”是作先知,“赶鬼”是把神的国带进来,“异能”是运用来世的权能。他们题说这几件,好像是顶有资格进国度了。

二十三节头一句原文是“我就对他们承认说。”马太十章三十二至三十三节的“认,”明明是指得救的人说的,那是叫他到那天得不到荣耀。二十三节的话意即“我从来不承认说我是认识你。”“认识”还是译作“嘉许”更妥。主所以不称许他们,乃因他们是“作恶的人。”“作恶”二字原文是“越轨,”即不守进天国的规矩而行的人。“离开我去吧,”是荣耀与他们无分,与帖后一章九节不同。进入天国普通的条件,是得救加上遵行神的旨意。

圣灵住在人里面的,是有人格的,是祂管理人;降在人身上的,是没有人格的,是祂顺服人——先知的灵是顺服先知的(林前十四32)。圣灵只住在得救的人里面,但是圣灵可以降在没有得救的人身上,如巴兰、扫罗。在赶鬼、说预言、行异能中,还可以作恶。在这些事中,可能有不遵行神旨意的危险。民数记十八章一节的罪,是干犯圣所的罪。这个要求救我们脱离罪。“赶鬼、”“说预言、”“行异能”这三件事,在末世时要复兴。

二十四至二十七节:这一段是主引比方来证明上文所说的。二十四节的问题不在听见了没有,乃是在乎行不行;听见是已经听见了,遵行却在乎各人。“这话”范围广一点是指山上所有的教训,窄一点即指上文遵行神旨意的话说的。

“磐石”是指实行神的旨意说的,不是指主。“无知”并不是坏人,就是马太二十五章二节所说愚昧的人,也并非不得救的人。这里完全是讲到建造的问题。风雨所击打的是他的工作——行为,并非他的本人,可见他是得救的。把房子盖在磐石上的,并非说他是好人,乃说他是聪明人,等于马太二十五章二节之聪明的童女。

“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乃是照着主的话去行;愚昧的人并非没有去行(因他也去建造),乃是因他没有照神的话去行,而照他自己的意思去行。今天的信徒,有一顶不好的事,就是效法人。聪明和愚昧有什么分别呢?工夫一样的花了,建造是一样的建造,但愚昧的何苦盖在沙土上呢?聪明的眼光是一直看到审判台前。“雨、”“水、”“风,”指大灾难说的,雨从上头来,风从四围来,水冲根基。“雨”从圣经看来,指邪灵的工作。“风”在圣经中指异端的教训。(弗四14。)“水”在圣经中指邪灵的能力。

Emmanuel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