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2-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哪间雀斑医院好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index.html

⊙曹县第一家综合性新媒体平台·始于年·十年品质·服务曹县

⊙商务洽谈‖免费策划推广方案‖联系1

你在曹县多久了?

你见过八九十年代的曹县吗?

几十年的发展

曹县,给我们带来了很多

也带走了很多

上个世纪的那些老房子

都在岁月斑驳里被拆了

那些熟悉的街道都变了模样

有些东西在时代更迭里弄丢了

有些事情在兜兜转转中忘了

老曹县,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慢慢“消失”了

所以接下来,小编想和你聊聊

那个曾经属于我们的曹县

?

消失的地点

曾经辉煌的磐石大厦

门口的那一对石狮子

可没少往上爬

小时候一直纠结石铃铛里的小石球

是怎么放进去的

长大以后才知道那叫镂空雕刻

70后80后们应该记得这个地方

也就是咱们俗称的前电影院

记得电影票是一两块一张

门口的羊肉串两毛钱一串

那个时候能招呼一帮小伙伴

撸一把羊肉串

看一场电影

那叫一个风光

位于白衣阁桥北侧的曹县剧院

功能类似于现在的文化中心

各种会议、大型活动、文化演出

偶尔学校还会组织听个报告会啥的

剧院南邻的景春饭庄

也算是当时曹县餐饮业的“明星饭店”了

原鲁西南烈士陵园内的烈士纪念堂

记得上小学和初中时

每年的清明节

学校都会组织去扫墓

这里也是当时县城内唯一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这里

就是现在的锦宏时代广场西邻

路东那一片青菏路

算是当时曹县的批发零售中心

逢年过节这里人熙熙攘攘

更是热闹

四五十岁以上的曹县人

对这张图片应该不会陌生

这些都是原曹县酒厂的产品

后来叫过山东碧波酒厂

还叫过山东大禹酒业有限公司

位置就在现在的天润城西区

碧波特酿大禹梦蝶逍遥游梦蝶泉

当时也是非常火的

图片最前方那个复古白色陶制的酒瓶和酒杯

就是大禹酒

位于跃进塔路口东北角的

曹县商业综合楼

楼梯拐角处的哈哈镜

算是小编对这里唯一深刻的记忆了

还有十字路口的红绿灯

放学以后没少帮着交警蜀黍“指挥交通”

位于跃进塔南邻路东的

曹县五金交电公司营业楼

那里面卖的东西可都是大件

冰箱、洗衣机、电视、摩托车...

现在的鼓楼街南头

原来的东方红大街

记得当时这条街上最好的建筑

就是百货大楼了

就是现在的利尔电器

原来的政府招待所

曾经与磐石宾馆齐名

生意好的不得了

后期更名为曹县宾馆

再后来

就是现在的汉光购物中心了

曾经的李家林路口

在老城东北角的南部位置

建城前就为李家墓地

有东西两个李家祠堂

有明代南京光禄寺少卿李木墓

人称李家林。

后来就作为地名留传至今。

大隅首

东方红大街(钱塘江路)

与南门至县衙大街(府前路)交汇处

是老县城的中心

也是最繁华、最要道的十字路口

人们称其为大隅首。

消失的味道灶头饭

小时候,每到做饭时,听着劈柴声、炒菜声,是咱曹县小孩最幸福的时刻。最喜欢给妈妈打下手,坐在灶门前给母亲添柴烧火,然后时不时吞着口水,伺机还偷上几嘴。

爆米花“砰”的一声,小朋友们都会朝着声响传来的方向跑去。因为大家都闻见了那新鲜的米香,这肯定是爆米花师傅来了,一头放着葫芦状的“炮弹”,另一头则是火炉与风箱。如今已经很少看到了……豆腐

“豆腐~卖豆腐啦~”走街串巷卖豆腐的人们大多骑个自行车或者三轮车,后面放着一排刚出炉的热豆腐,敲着梆子沿街叫卖,若是想买就叫住,然后拿盘子去,最早的时候,不用钱,拿粮食换也行。换来豆腐,用辣椒拌一拌,又热又辣,超级好吃。

地瓜窝头地瓜面的窝头是很多七八十年代的人终身难忘的记忆,在吃不到白面的时代,又黑又硬的地瓜面窝头也是香饽饽。如今虽然怀念,但是已经很少见到了。消失的吆喝

老曹县的吆喝声最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

穿梭于小巷中的买卖人,

洪亮的吆喝声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弹棉花

小时候家家户户要做被褥

都会去找弹棉花的工匠

随着一声声弦响

一片片花飞,一堆棉花被压成

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

小时候有新被子盖也是很幸福的事!

磨刀匠

吆喝声故意拉得很长

一声接一声从巷里传出

就像童谣一般

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剃头匠

一个煤炉子烧一锅开水,一根板凳

剃一个头两块钱,绝不多收

师傅手艺好,平头剪得那叫一个顺

修鞋匠伞匠配锁匠

嘴里噙一两枚小鞋钉

身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地响

时不时还跟身边的人开个小玩笑

曾经方便就能修补的东西

如今这种缝鞋的机器都很少见了

“雪糕、汽水”

高一声低一声的吆喝,

常常响起在街头巷尾,

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也随着这些雪糕,

被当年的孩子们记在了心里。

“收破烂~收酒瓶啦”

在小时候,

大街小巷里经常都会听到这样的叫喊声音,

那时候收破烂的大叔都是那么亲切,

如今收废品的人依旧有,

不过早已不是当初的感觉。

“磨剪子戗菜刀”“磨剪子来~戗~菜刀!”

旧街巷常有的老匠人,以帮人打磨刀具为生,如今刀具坏了,大部分人的第一个念头都是换新的,而不是赋予它第二次生命,这样的叫卖也越来越少了。

“赊小鸡赊小鸭”卖雏鸡的商贩挑着两个大箩筐,或用自行车驮个大箩筐,颤悠颤悠的,走村串巷,从村这头吆喝到村那头,哪村哪家什么日子赊了多少鸡崽,他一一记在小本子上,秋后他再捎着那个皱巴巴的小本子来收钱,谁家如果实在没钱,也可拿鸡蛋来顶账。曹县话平时走在路上遇到熟人,一句响亮的“干啥类?”瞬间就能感受到乡土的亲切。消失的感情

关于这一点

我相信大家最有感触的就是邻里感情

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

没有那么多的豪宅别墅

大家都住在一个小院子里

或者是一条小巷子里

邻里关系总是那么的和睦

邻居阿姨和妈妈的关系就像亲姐妹

邻居叔叔和爸爸的关系就像久违的老朋友

他们一起聊天、打牌

一起干活,一起做饭

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充满乐趣

拍一张黑白无P图的纯真照片

留下美好的记忆

小时候放学回家

甩下书包就去找邻居家的孩子玩了

吵个架只要一颗大白兔奶糖就能和好

大家一起玩、一起闹

狭小的巷子里到处回荡着我们的笑声

那时候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

爸爸妈妈去上班了

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带

祖孙亲情都淡了许多

更不要说邻里之间的感情了

消失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短短一篇文章根本

装不下大家满满的回忆

如今我们都已长大

曹县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一座城市的发展

也意味着许多时代的印记

在不断地消失

或许,未来还要迎来更多告别

但这种“消失”,也意味着一种成长

时代在发展

故事在继续

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曹县

在我们的心中都是最好的家!

综合自大美曹县、网络

以上信息来自网络,由本平台整理发布!

曹县信息港

曹县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识别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