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第12课

教會組織和團結

12月8日-12月14日 安息日下午

閱讀本週學課經文以弗所書5:23-27;馬太福音20:25-28;提多書1:9;馬太福音16:19;加拉太書6:1-2;馬太福音28:18-20。

存心節「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馬太福音20:26-27)

作為復臨信徒,我們和其他新教教徒一樣,相信唯有藉著信賴耶穌基督為人類所成就的事,才能獲得拯救。我們不需要通過教會或教階制度來獲得基督為我們所預備的好處。我們從基督裡所得的,是直接從那為我們犧牲在十架上,並在天上聖所中作我們中保的大祭司手中得來的。

教會是上帝創立的,但祂的目的並不是要將教會作為得救的手段,而是幫助我們將救恩彰顯在世人面前。教會是耶穌所創立的組織,為要將福音傳遍天下。組織的重要性在於它能鞏固並實現教會的使命。若沒有教會組織,耶穌救恩的信息就無法有效地傳遞給他人。教會領袖也很重要,因為他們能夠促進會眾的團結,並將耶穌的榜樣顯在眾人面前。

本週我們將學習為何教會組織對於實現大使命至關重要,以及它如何促進教會的團結。

■研究本週學課,為12月23日安息日作準備。

星期日 12月16日

第12課/教會組織和團結

正如我們在前面課程中所學,新約《聖經》將教會比作身體。教會是基督的身體。這比喻既講到與教會相關的內容,也談到了基督和祂子民之間的關係。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全然依賴基督而存在。基督是教會之首(歌羅西書1:18;以弗所書1:22),也是教會生命之源頭。沒有祂,教會便不復存在。

教會的身分也是基督賦予的,因為祂是教會信仰及教導的源頭、根基和創造者。雖然,教會還包括其他層面,但其身分是至關重要的。正是《聖經》中所啟示的基督和祂的話語決定了教會的本質。因此教會的身分及存在的意義都是從基督那裡得來的。

閱讀以弗所書5:23-27,保羅用基督與教會之間的關係來說明夫妻之間本應存在的關係。那麼在基督與教會的關係中,最關鍵的是什麼?

5:23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5:24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5:25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5:26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5:27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

談到順從,雖然我們可能會因為幾個世紀以來領袖們對這一概念的濫用而稍顯猶豫,但教會仍然服從首領基督,伏在祂的權威之下。我們承認基督為教會之首,這能幫助我們銘記我們終極的忠誠應當屬於誰,無疑就是主自己,沒有別人。教會需要組織起來,但這一組織必須一貫服從我們教會的真正領袖,順服在耶穌基督的權柄之下。

「教會以基督為建造的根基,就當以祂為教會的元首順從祂。教會不可依賴於人或受人的控制。許多人認為自己在教會裡既擔任要職,就有權發號施令,告訴別人應當信什麼,做什麼。這種自取的權柄,上帝不認可。救主說:『你們都是弟兄。』人人都是撒但誘惑的對象,而且都容易犯錯。我們不能靠能力有限的人來帶路。信心的磐石,乃是活在教會中的基督。最軟弱的人可以依靠祂,而凡自以為是最強壯的人,若不以基督為他們的力量,就必顯明是最軟弱的。」―懷愛倫,《歷代願望》,原文第頁。

我們如何才能學會依靠基督,而不是按著一貫的方式去依靠任何「能力有限的人」?

星期一 12月17日

第12課/教會組織和團結

當耶穌和門徒們在地上服事時,也許是因為門徒似乎對權力表現得十分羡慕,耶穌曾數次表達祂的不滿。門徒們看起來渴望在耶穌的國中成為呼風喚雨的領袖(馬可福音9:33-34;路加福音9:46)。即便是在他們一起用最後晚餐的時候,那種大權在握、至高無上的幻想仍然充斥在他們中間(路加福音22:24)。

耶穌曾在某場合中清楚表明,作為祂子民的屬靈領袖應當是什麼樣子。我們從馬太福音20:25-28耶穌的勸勉中可以學到哪些領袖原則?我們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特別是在我們的教會中,將這一原則表現出來?

20:25耶穌叫了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20:26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20:27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20:28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在此章節中,耶穌簡明扼要地向我們展示了兩種權柄的模式。第一種是羅馬式的權柄。在這種模式中,精英階層高於其他任何階層。他們有權作出決定,而低階的人必須服從。但耶穌說:『你們中間,不可這樣。』,這明確地表示祂不接受這種權柄模式。接著,祂向門徒們展示出一種令人驚歎的新權柄模式,與他們所熟知的等級制度截然不同,是對後者的全盤否定。」──達瑞斯.詹科維克茲(DariusJankiewicz),《復臨信徒評閱》,〈像耶穌一樣服事:上帝教會中的權柄〉,年3月13日,原文第18頁。

耶穌在這個故事中所提出的權柄概念是基於兩個關鍵字:僕人(原文diakonos)和奴隸(原文doulos)。在某些英文譯本中,常會將第一個詞譯為「執事」,而將第二個詞譯為「僕人」或「奴僕」。這兩種譯法無疑大大削減了耶穌原話的力量。雖然耶穌無意將一切權力結構廢除,但祂所要強調的是,要成為教會的領袖,就必須先成為上帝子民的僕人和奴隸。他們的職位並不是要操權管束人或主宰人,或是為建立自己的名譽和聲望。「基督要在完全不同的原則上建立祂的國。祂呼召人,不是要向別人作威作福,而是要服事人。強壯的要體諒軟弱的。有勢力、地位、才幹和學問的人,有更大的責任為同胞服務。」―懷愛倫,《歷代願望》,原文第頁。

閱讀約翰福音13:1-20。耶穌為祂的門徒所樹立的領袖榜樣是怎樣的?在這一段中,耶穌還給予我們什麼教訓?無論是在教會裡,還是教會以外,我們在待人接物上如何體現這一段經文所教導的原則?

13:1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13:2喫晚飯的時候、(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13:3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且知道自己是從 神出來的、又要歸到 神那裡去、13:4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13:5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13:6挨到西門彼得、彼得對他說、主阿、你洗我的腳麼。13:7耶穌回答說、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13:8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13:9西門彼得說、主阿、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13:10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13:11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所以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13:12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作的、你們明白麼。13:13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13:14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13:15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13:16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13:17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13:18我這話不是指著你們眾人說的.我知道我所揀選的是誰.現在要應驗經上的話、說、『同我喫飯的人、用腳踢我。』13:19如今事情還沒有成就、我要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可以信我是基督。13:20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

1

星期二 12月18日

第12課/教會組織和團結

閱讀提摩太後書2:15和提多書1:9。根據保羅給提摩太和提多的建議,作為一名忠心的教會領袖和長老,最重要的職責是什麼?

2:15你當竭力、在 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1:9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就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又能把爭辯的人駁倒了。

請注意,保羅是多麼強調要保持純正的道理和教訓啊!這對於團結來說至關重要,特別是因為人們傾向於認為與其他任何事物相比,教義才是教會統一的根本。再者,作為來自不同階層、文化和背景的復臨信徒,我們之所以在基督裡合一是基於我們對上帝所賜真理的理解。如果我們對這些教導感到困惑,那麼只會帶來混亂與分裂,特別是在這末世的日子裡。

「我在上帝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祂的顯現和祂的國度囑咐你: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提摩太後書4:1-4)

在這份囑咐中,保羅將他的啟示放在了耶穌復臨和審判大日之上。使徒運用上帝賜給他的所有權柄(參見提摩太前書1:1)向提摩太提出這一重要的勸勉。在末後的日子裡,面對著錯誤教導的興起和不道德行為的氾濫,提摩太仍要宣講上帝真確的話語。這是他蒙召所要從事的工作。

提摩太還要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這是他教導工作的一部分。這不禁使我們想起《聖經》給人的指導(提摩太後書3:16)。顯然,提摩太的工作就是服從、教導並運用他在《聖經》中所發現的真理,並要有恆久的忍耐與耐心。冷酷且嚴厲的責備無法使罪人轉向基督。藉著順從保羅所教導的,遵循聖靈的引導,且懷有僕人式領袖的謙卑態度,提摩太必將成為教會中一股強而有力的合一力量。

我們用什麼確實可行的方式來幫助領袖們在教會中保持團結合一?我們如何確保自己即便在有爭議的狀況下,仍然能夠為團結合一做出努力,而非製造不和?

2

星期三 12月19日

第12課/教會組織和團結

紀律是教會組織的主要問題之一。紀律對於維護教會團結的作用有時談起來較為敏感,很容易產生誤解。但從《聖經》的角度看,教會紀律以兩方面為中心:保持教義的純正,以及保持教會生活和實踐的純正。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在背道及虛假教導的影響下,新約《聖經》在保持《聖經》教導的純正性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末時。同樣,藉著抵禦敗壞、狡詐和墮落的行為,《聖經》也使基督教團體贏得人的尊重。正因為此,《聖經》被譽為「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摩太後書3:16)。

閱讀馬太福音16:19和18:15-20。耶穌向教會傳達什麼有關紀律和勸誡犯錯之人的原則?

16:19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18:15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18:16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18:17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18:18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18:19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18:20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在我們的屬靈生活和道德生活中,彼此之間應當守紀律、擔責任,這一概念是有《聖經》為依據的。事實上,聖潔應當是教會的顯著標誌之一,說明我們與這個世界有別。教會需要在許多艱難的情況下挺身而出,堅決抵制不道德的行為,這樣的例子在《聖經》中俯拾皆是。在教會中,道德標準必須堅定持守。

下列經文提出了哪些原則,是我們在解決教會難題時應當遵循的?馬太福音7:1-5;加拉太書6:1-2。

7:1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7:2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7:3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7:4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7:5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纔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1:1作使徒的保羅、(不是由於人、也不是藉著人、乃是藉著耶穌基督、與叫他從死裡復活的父 神)1:2和一切與我同在的眾弟兄、寫信給加拉太的各教會。

《聖經》中有關教會需要紀律的教導,我們不可加以否認。若沒有紀律,我們就無法忠於上帝的道。但同時我們要注意這許多勸誡中所包含的救贖的意味。要盡可能地使紀律也具有挽回的意義。我們要謹記,我們都是需要恩典的罪人。因此,當我們施行管教時,必須要有謙卑的態度,要敏銳地意識到我們自己也有錯處。

當我們與犯錯的人交通時,如何才能以救贖挽回的態度,而不是懲罰的態度去行?

3

星期四 12月20日

第12課/教會組織和團結

正如我們在本季學課中所看到的(再三強調),我們已經組織起來成為一個教會,因所肩負的傳揚福音的使命而團結一致。教會不僅僅是一個社交俱樂部,讓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使彼此的信仰得以堅定(雖然這也很重要)。我們被聚在一處,是為了要向這個世界分享我們自己所珍愛的真理。

在馬太福音28:18-20中,耶穌就門徒在世上的使命給出最後的指示。選出耶穌命令中的關鍵字,這些詞對今天的教會來說有何意義?

28:18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28:19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28:20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耶穌向門徒發出的偉大使命包括四個動詞:「去」、「作門徒」、「施洗」和「教訓」。根據希臘文的語法規則,這節經文中的主要動詞是作門徒,其他三個動詞則表示如何做到這一點。當信徒們到萬民中去傳揚福音,給他們施洗,並將耶穌所吩咐的教導他們的時候,就是使人來作上帝的門徒了。

當教會積極回應這一使命時,上帝的國便得以擴張,越來越多的人會加入接受耶穌為救主的行列。他們接受洗禮,並遵從耶穌的教導,這樣的順從使得一個普世的大家庭得以創立。當新的門徒帶領更多的人前來就主時,他們自己也便得了耶穌日日與之同在的憑據。耶穌的臨格就是上帝同在的應許。馬太福音便以宣告耶穌的降生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1:23)作為開頭,以耶穌常與我們同在,直到祂第二次降臨的應許作為結束。

「基督並未告訴門徒,說他們的工作乃是輕省的……祂向他們保證要與他們同在;只要他們憑著信心出發,就必在全能者的蔭庇之下前進。祂吩咐他們要剛強壯膽;因為那較比眾天使更有大能的一位──就是天軍的統帥,也必在他們的行列中。祂已為他們任務的進行作了充分的準備,並為其成功自行負責。只要他們聽從祂的話,與祂聯合工作,就絕不致失敗。」―懷愛倫,《使徒行述》,原文第29頁。

仔細思考這一應許的含義,耶穌要常與我們同在,直到祂第二次降臨。當我們在盡力完成耶穌所託付的使命時,這一應許將給我們帶來什麼實質的影響?

4

星期五 12月14日

第12課/教會組織和團結

进修资料懷愛倫,《給傳道人的證言》〈個人的責任和基督徒的團結〉,原文第-頁;《傳道良助》〈教會的紀律〉,原文第-頁;閱讀《懷愛倫百科全書》中〈教會〉一文,原文第-頁,以及〈教會組織〉,原文第-頁。「良好的領導原則適用於包括教會在內的所有社會形態。不過教會中的領袖必定不僅僅是領袖。他還必須是僕人。作領袖和作僕人之間明顯是有矛盾的。一個人怎麼能在領導的同時又服務呢?難道領袖不是居於備受尊榮的高位嗎?他不是發號施令並期望他人來遵從他嗎?那麼他如何又能去作僕人,接受命令並忠心履行呢?」「想要解決這一悖論,我們必須看看耶穌的榜樣。祂最能體現出服務型的領導原則。祂的一生就是為他人服務的一生。與此同時,祂也是這個世界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領袖。」―G.亞瑟.基奧(G.ArthurKeough),《我們今日的教會:現狀與未來》(華盛頓特區,納什維爾:評閱宣報,年),原文第頁。

讨论问题

1.1對僕人式領袖作更進一步的思考。我們能否在世俗中找到這樣的範例?2.再讀馬太福音20:25-28。從中我們可以明白,在上帝眼中,怎樣做才算是「為大」,同樣的問題,在世俗人的心裡又是如何理解的呢?3.倘若教會領袖的責任就是維護團結,那麼當領袖沒能做到的時候,當他們的軟弱使他們無法成為完美的榜樣時,我們應當如何去做?4.當我們執行教會紀律的時候,也當以恩賜、仁愛的精神對待犯錯的人,這一點為何如此重要?在實施管教的過程中,為何要將馬太福音7:12的教訓牢牢記在心上?

总结

穩固的教會組織對於教會的使命以及信徒的團結來說至關重要。基督是教會之首,教會的領袖們應當效法耶穌的榜樣來領導上帝的子民。藉著忠實地教導上帝的聖言,並在生活中忠心地實行,我們就能在基督裡團結為一體。

W.RamonaRoad,Alhambra,CA

电话Tel:--









































白颠怎么治疗
白癜风医治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