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省城凤凰洲碟子湖大道旁,

卧有一红矶石于鱼塘中。

此石虽丑,

却是东晋豫章太守殷洪乔

正气凛然之地“投书浦”。

余年的沧海桑田,

附于丑石之身的文化几乎褪色殆尽,

甚至有毁于一旦之危。

苦苦寻觅投书浦重新“浮出水面”

有些老南昌知道或听说过,赣江西岸有个著名景点叫投书浦,自古以来就是南昌名迹,在文化界名头很响。随着城市变迁和岁月更迭,投书浦究竟隐匿何方,一度成为谜团。曾有文化爱好者来昌,出火车站,请出租车司机将自己带往投书浦,司机兜兜转转,把客人运到了青云浦。还有研究者20年前骑自行车,在昌北寻找未果。

投书浦究竟在哪?记者曾经多次在赣江西岸搜寻,无论是水丰水寡终是无功而返。其实,与记者一样关心投书浦的,在省城确有不少。经过他们的不断努力和机缘,沉寂已久的投书浦终于浮出水面。

“洪乔之误的典故在《世说新语》和二十四史中都有记载。”地方文化专家应宗强告诉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年版的《南昌土建特刊南昌名胜古迹》中提到投书浦,又称石头口,在昌北车站西北约二里处,现蛟桥公社八一大队内。该处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考古录》里说,东晋豫章太守殷洪乔,在去都城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述职。临走前,豫章众多官绅委托他捎带上百封信件。当殷洪乔行至石头口时,打开这些信件,越看越愤怒,因为信里说的都是拉关系走后门要官要钱的。一怒之下,将信全部抛入水中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后人就把抛信的地方叫投书浦或者投书渚。清代,这里还立了石碑、石塔、石牌坊,碑文上刻着“晋殷洪乔投书处”。碑和塔以及石牌坊年仍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远在抗战前,此处拟定建为洪乔公园。

可是,约60年过去了,省城已是一江两岸长虹跨江,红谷滩的高楼大厦和璀璨夜灯早已湮没了这段历史记忆,昌北物不是人亦非,殷洪乔投书浦究竟在哪里呢?

有心人之一是南昌市档案馆保管利用处处长余杨。余杨告诉记者,年刚参加工作,在南昌市档案馆从事图籍修复。民国时期摄影记者万人俊老先生常来档案馆查阅资料,一来二往成为忘年之交。万老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著了《南昌之最》及《南昌掌故轶事》等书。一日,老先生赠予一本《南昌名胜古迹》手刻油印的小册子,并嘱托《南昌名胜古迹》无照片,希望有朝一日余杨能够补齐。

“那段时间,我有时间就按图索骥去拍照片,或者到滕王阁旧书摊淘老刊物搜照片。后来,老先生送来了两张重新冲洗的民国时期投书浦的老照片。”余杨说,年,他搬到红谷滩凤凰洲后,旧念不忘,在碟子湖大道边发现了红矶石,取老照片一对,此石正是闻名遐迩的投书浦。

老人赠送的民国照片,其中一张有入水坡岩上立着一座塔、一个亭子,大岩坡旁有露出水面3块小岩石,一块“晋殷洪乔”石碑竖立画面之前。另一张是换角度拍摄。两张照片下都有“南昌市名胜风景北站蛟桥”字样。

实景与老先生赠送的两张民国时期黑白老照片相对应,是一个振奋人心的重要发现。

遗憾的是,前期的研究和搜寻多是单兵作战。实际上,年南昌市文物部门对全市文物古迹进行普查时,投书浦被列为普查重点,当时“投书浦”石碑在当地的一水闸上找到,石碑高厘米,宽77厘米,厚20厘米,正面刻有“晋殷洪乔投书处”7个大字,并有记者将这件事于年6月1日的见诸报端。

民国老照片上的石碑是“晋殷洪乔”4个字,年发现的是“晋殷洪乔投书处”7个字,又究竟是怎么回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交方式的变化,众多单兵作战的研究者开始不断交流投书浦的研究调查成果,其中有研究汉晋南昌古城的学者应宗强、新风楼藏书家王令策、南昌城砖收藏家刘洋等人,投书浦的尘埃逐渐拂去。

在并不知道余杨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之前,经常开车经过碟子湖大道的刘洋,也对这片红色丑岩留了心眼。年夏,应宗强、王令策、刘洋等人按照郦道元的《水经注赣水注》,还原汉晋时期的南昌城,并来到碟子湖。

应宗强回忆说,当时有一张民国地图,上面清楚标注了“洪乔投书浦”,旧图中“洪乔投书浦”和另一侧的“犀牛望月”间有条小路,通向东岸南昌城区方向,小路两边是河道。经过现场比对,应宗强判断旧图中的小路,就是如今江西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门前道路。他们登上巨大红色砂岩顶部,岩上树木扶疏,岩下水光潋滟,水面还露出几块小岩石。

“犀牛望月”难道就是指眼前的几堆红色丑石吗?

应宗强说,当时大家喜出望外地认为,旧图中石头口的“犀牛望月”,应该指的就是巨型红石和小红石间的关系,乍一看,露出水面的小岩石是所谓犀牛,数丈高巨大的岩崖主体象征月亮。但此后经过深入研究文献,应宗强发现上面的结论居然是错的,其实红色崖岩才是犀牛,水面是月亮,所以在岩石顶部建了石塔,塔象征犀牛角。另外,古人的“犀牛望月”和东面的今人凤凰洲凤凰是一组对应的景点。

经过查勘地貌可以肯定,这正是投书浦遗迹,也是石头津古渡。应宗强向住在附近瀛上村的一位同学求证,更坚信了他的判断:投书浦周边一个村子,拆掉前叫石头口,和南昌古城图中城外赣江西岸的石头口一致,进一步印证了投书浦的准确位置。

通过考证,结论最终明朗:这就是投书浦,也就是古南昌城赣江西岸渡口石头津,红色砂岩就是郦道元《水经注》里描述的豫章郡赣江西岸的著名标志物“磐石”,这些静卧的石头,是难得的汉代南昌城标志性地貌。投书浦曾立的那块石碑因为被泥沙埋去了大半,只露出碑上“晋殷洪乔”几个大字。其实,就是年发现的完整石碑“晋殷洪乔投书处”。

5月23日,按照应宗强等学者的指引,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走近投书浦。在碟子湖大道和“江西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之间,一条淤塞的河流因道路阻隔,形成一口鱼塘,历经千年流水时光的投书浦,就在这里浮浮沉沉。多次和同道人来此探访、查阅文献访古问今的应宗强说,这是以前的瀛上河,连通庐山南大道的瀛上旧桥,往南遥接新建城区。追溯到民国地图,碟子湖是赣江古河道,旧时波澜壮阔,因城市建设,现在的碟子湖已成一条狭长河沟,并且水色不佳。

和当年壮阔的碟子湖一样,石头津除了剩下几块磐石,难寻其迹。“投书浦边上,以前有个村子叫石头口,得名就来自于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的豫章郡赣江西岸古渡口石头津,豫章郡历史上很多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应宗强介绍说,其最早是汉代南昌城赣江对岸的独特地标,丹霞地貌的巨大红色砂岩,成为天然古渡口,名曰石头津、石头渚,历代都是进出南昌城的门户,魏晋南北朝的典籍里一般称它为“豫章石头”。唐代在这里设驿站,叫做石头驿。另外,还在这里设立西昌县,它是现在新建区的前身,也是古新建最早的县治所在地。

石头津作为著名渡口,是南昌古驿道上重要一站。应宗强研究发现,古时中原地区入昌,是从湖口驿到星子驿,再到永修的城子驿、丰安驿,再到新建的华严驿,过石头津的石头驿后,过江到南昌城章江门的章江驿,再往下到丰城的剑池驿,一直进入岭南的广东、广西地区。唐代南昌郡守出城,也是先过江到石头驿,再进入中原的交通系统。应宗强提到,唐朝江西官员路嗣恭对国家立有大军功,奸相元载要害他,造谣说路嗣恭在平南战争中获得大量的财力支持,有反抗朝廷的经济力量了,再鼓动皇帝盛夏三伏天招路嗣恭进京,路嗣恭不来的话,肯定是有反心。路嗣恭打算等秋天凉爽了再赴京,这正好中了元载的圈套。他的幕僚柳浑是个明白人,看透了里面的机关,立即进府衙泣谏,为路嗣恭分析形势,追回诏使,当天过江,宿石头驿,做出及时回朝的响应动作。路嗣恭猛然醒悟,听其计谋连夜过赣江到石头驿,千里进京释皇帝疑。

由此可以想到,作为古南昌进出城必经之路,石头津留下的典故太多。后来,人们认为晋代豫章太守殷洪乔扔掉他人请托捎带的书信发生在此,改叫投书浦,石头津、石头驿等等名词归于历史,只有如今还屹立在南昌碟子湖大道旁的磐石,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的人与事。

浮沉岁月投书浦“众星璀璨”

南昌人投书浦的研究沉沉浮浮,终究积水成渊。从魏晋至唐代开始,石头津投书浦是重要驿站,历代官宦显达、文人骚客仰慕登临,遗留的诗、碑铭、遗迹、文物不可胜数,郎士元的《石头馆酬王将军》、韩愈的《次石头驿寄江西王中丞》等等,皆在此地触景生情诗意大发,就连诗仙李白也留下了心迹。更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典故被载入古籍。

说到投书浦,不得不提投书主人公殷洪乔。应宗强说,殷洪乔名羡,洪乔是他的字,他性格刚毅,愤世嫉俗。后世有“付诸洪乔”或“洪乔之误”的典故流传,有人把他看成是不负责的传信人,认为殷羡失信于朋友,不值得相托。

“投书之举实则展现出魏晋名士清峻洒脱、追求精神自由的风骨。”应宗强说,世人终归还是有判断是非的眼光,为了表示对殷洪乔秉公无私、刚正不阿之举的赞赏,后人将石头渚更名为“投书浦”。殷洪乔在豫章郡还留下了另一则美谈:名儒范宣是陈留人,恪遵儒道,博通典籍。他贫寒力耕,父母死后庐墓而居以尽孝道。范宣后来安家在豫章,殷洪乔见其茅屋破陋,要给他修建新屋,虽被婉辞拒绝,但可以看出,南昌历史上就有官员惜才爱才的良好风气。

令人称道的是,殷洪乔之侄殷允东晋孝武帝时任豫章太守,在任时按照汉末以来的传统,官方祭祀徐孺子,也被传为佳话。

熟知江西殷氏宗亲情况的殷文强告诉记者,殷氏最早涉足江西,可追溯至西汉孝成皇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也就是说,殷氏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已经扎根2千多年了。殷洪乔、殷允叔侄并没有留在南昌生活,约年后的隋大业年间,殷洪乔弟弟殷洪远的九世孙殷钟萃以文学武干擢为豫章内史,期满欲回丹徒老家,因寇盗猖獗,社会动荡,回老家不成,便来到倾慕已久的南昌城南虎山筑屋以居。南昌殷氏奉殷钟萃为始迁祖,后裔现主要分布于南昌县虎山村、青山湖区罗家镇观田殷王村等数十个村落,南昌市内有殷家巷、殷家墩地名。

“汤显祖家原本也姓殷!”殷文强的话让记者觉得意外,他解释道,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讳,南唐入宋的殷崇礼被迫改姓,为不忘先祖成汤建立殷商,殷崇礼选择改为汤姓,取名为汤悦,其族人也随之改为汤姓。汤显祖的先祖也跟着由殷姓改为汤姓,这在汤显祖老家抚州云山镇圳上汤家《汤氏宗谱》中有详细记载。

投书浦和豫章太守颇有缘分,历史上有名的“谢豫章劝王敦”,也发生在此。

谢鲲,两晋名士、名列“江左八达”,因为官至豫章太守,所以被称谢豫章。“谢鲲为豫章太守,从大将军下至石头。敦谓鲲曰:余不得复为盛德之事矣!鲲曰:何为其然?但使自今以后,日亡日去耳。”应宗强说,《世说新语》记录了东晋权臣王敦,在石头口也就是投书浦对谢鲲发了一通牢骚。王敦早有废明帝意:“我不能再做辅佐君主这样的事情了。”谢鲲看出他的心思,劝说道:“为什么要这样呢?只要从今以后,渐渐把君臣之间的嫌隙忘却就可以了。”

应宗强说,谢鲲和南昌交集很深,之前其看到局势混乱,便称病离职,渡江南下来到豫章避乱,干宝的《搜神记》记录了谢鲲“夜宿除鹿妖”的故事。应宗强提到,东晋建立后,王敦在武昌遥控朝政,谢鲲多次劝阻王敦的“清君侧”之谋,王敦听腻了,于是外放谢鲲到豫章上任。公元年1月,谢鲲在豫章病逝。有学者指出,陈郡谢氏原是儒学世家,谢鲲却改尚玄学,渐入元康玄风,取得了进入名士行列的必要条件,使得家族地位得到提高,是谢氏家族社会地位变化的重要转折点。谢鲲虽二次任王敦长史,但他曾多次劝阻王敦,在南昌石头口劝王敦的言语成为史学经典,使谢氏家族不仅没受“王敦之逆”牵连,晋廷还对谢鲲加以赠谥,谢氏家族地位迅速上升。几十年后,谢鲲亲侄谢安挫败桓温篡位,决策“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紧邻投书浦的“江西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有着拳击等非胜即负的重量级运动项目,而投书浦古时也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应宗强说,《南史·周文育传》就记录了南北朝陈朝名将周文育大败萧勃联军的战争。

年,广州刺史萧勃举兵反对陈朝陈霸先,周文育奉命前去讨伐。“及广州刺史萧勃举兵逾岭,诏文育督众军讨之。时新吴洞主余孝顷举兵应勃,遣其弟孝劢守郡城,自出豫章,据于石头。”新吴洞主余孝顷为响应萧勃,出兵豫章,因“石头”地位显要,他亲自领兵据守,以逸待劳。陈军船只较少,周文育命人抢得余孝顷船只后“于豫章立栅”,余孝顷固守石头,战事进入相持阶段。很快,陈军粮草用尽,形势对周文育显然不利,众将打算退兵,周文育不肯,写信给临川内史周迪,结为兄弟。周迪承诺给予粮草增援。

周文育没有打持久战的资源,只能智取,“烧豫章所立栅,伪退”。萧勃联军的部署是余孝顷自率军出豫章据守赣江西岸的石头要塞,郢州刺史欧阳頠屯苦竹滩(今江西丰城河洲)、傅泰据墌口城(今丰城郭桥村东),周文育却“信宿”连续两天夜行军,神不知鬼不觉得来到敌军驻地附近筑城,切断敌军联系,最终大获全胜。

应宗强据此称,周文育是陈霸先手下一员猛将,侯景之乱时,周文育随陈霸先起兵,击败蔡路养、李迁仕,克平侯景,此后,又率兵平定杜龛、张彪,击退徐嗣徽,在南昌,这员猛将却要绕开“石头”这一军事要塞,才智败萧勃,足见此地的军事价值。另外,根据八大山人研究专家萧鸿鸣的研究,大明王朝中央政权倾覆四年后,满清军队于年7月5日包围攻打南昌之时,八大山人“妻子俱死”,身陷“逆旅”于南昌城赣江以西的石头口,被迫“嫠破面门”,无奈“胡跪”于佛门。

南昌据赣江、抚河二水交汇处,城外大江环绕,城内河道湖汊纵横交错,郊外渡口、驿站林立,自古水运交通发达,中原至东南沿海地区多取道豫章郡。学者王令策说,南昌还是古代重要造船基地,三国时,东吴以水军立国,周瑜命爱将吕蒙在南昌建立造船基地,唐太宗李世民发兵与高丽作战,也命大臣阎立德在洪、饶、江三洲造浮海大船余艘。

石头驿作为赣江西岸一处渡口,从北面或西面而来的人,纷纷在此歇脚,或乘船过江到南昌,或在滕王阁附近入抚河,或沿赣江南上,张九龄、李白、韩愈人均因石头驿,留下著名篇章。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就写过一首《次石头驿寄江西王子丞》:“凭高回马首,一望豫章城。人由恋德泣,马亦别群鸣。寒日夕始照,风江远渐平”。唐代诗人戴叔伦早年随亲搭船避乱到江西鄱阳,后受户部尚书充诸道盐铁使刘晏赏识任抚州刺史。大年除夕将近,他寄寓石头驿,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江苏金坛,留下一首《除夜宿石头驿》,万千情愫在其中:“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就连诗仙李白,也写过《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开缄识远意,速此南行舟。风水无定准,湍波或滞留。忆昨新月生,西檐若琼钩。今来何所似,破镜悬清秋。恨不三五明,平湖泛澄流。此欢竟莫遂,狂杀王子猷。巴陵定遥远,持赠解人忧。”王令策说,该诗作于乾元二年(年),表达了李白和裴侍御对贾至近几年遭贬官经历的同情。

南昌“城市客厅”文化瑰宝亟待保护

夕阳西下,碟子湖大道旁,在一道暗影的笼罩下,投书浦更显落寞,除了水面上几块磐石如犀牛卧水般静静伫立,远望车马喧嚣,似乎投书浦再也没有什么能够引起外界的注意。

记者多方采访发现,对于投书浦如何保护,官方还不能给出确切说法,倒是一些热衷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专家学者频频探访投书浦,他们疾呼:南昌“城市客厅”红谷滩,繁华的CBD中,还能留下这样一块文化瑰宝是大幸,理应重视起来。

投书浦落寞的背后,是城市建设进程中遭蚕食的碟子湖。

应宗强认为,早在年5月至7月,省人大常委会组织成立执法检查组,就年5月1日起施行的《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的实施情况开展了检查。检查发现,我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湿地保护意识还不强,重经济发展轻湿地保护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地方政府及部门认为湿地是荒地,可以任意使用、占用,随意改变其天然属性及用途。比如,南昌碟子湖和黄家湖为同一水系,面积分别为9.53公顷、65.39公顷,与赣江相通。年以来,碟子湖因周边工地非法侵占湿地,倾倒工程淤泥,致使水源被截断,湖面消退干涸,检查组当时实地察看发现,碟子湖大道以西、靠近新建区的一侧已被开发侵占。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走访投书浦时顺流而下,目光所至,碟子湖已被阻隔成了一口口小水塘、一条条小河沟,曾经偌大的一个碟子湖,如今已无诗和远方那样的境界。

与碟子湖相依相偎的投书浦,同样命途难测。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南昌市规划、文化等多个相关部门,均未得到关于投书浦保护的确切信息。在南昌市文化局一名工作人员指引下,24日上午,记者来到红谷滩新区管委会分管文化工作的一间办公室,得到的回复是:当地文物保护名录中多为生米镇的文物,目前投书浦不在其中。有工作人员称,红谷滩是新区,涉及的文物保护都是从别的县区移交过来,投书浦到底何去何从,目前还真不好说。

余杨告诉记者,之前也曾建议红谷滩有关部门修复投书浦,建成廉政教育景观,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应。

与名胜古迹身份不匹配的是,关心投书浦的人不多,就连建在其上的江西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里,也少有人知晓这块磐石的来历。23日下午,在记者重复了两遍名字后,办公室里的一位王姓工作人员才恍然大悟:“是不是就大门左侧悬在湖面的红色石头?已来过几批考古学家了,到底什么来历?”

据介绍,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投书浦所在的地皮就被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从凤凰村买下,彼时只是建了所摩托学校。后来随着周边慢慢被开发,学校也推倒重建。与投书浦相伴多年后,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才从报纸上得知,原来那块不起眼的红色磐石,还蕴藏了比其本身更为厚重的历史。“近两年来过几批考古学家,但没跟我们交流过。”尽管引起了专家注意,但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并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也没有任何政府部门找过他们协商保护事宜。

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的大门离投书浦不过数十米,门卫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也证实,确有专家前来考证过。

投书浦所处的水域是个鱼塘,老板显然是知情人士。年,这位范姓老板相中了投书浦前的水塘,便向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承包用作养鱼。“刚来的时候水域很大,周边还未被开发。”老板对30多年前的投书浦原貌印象深刻,他指着鱼塘边的两根竹竿说,那里曾矗立着桥墩,如今已隐于水下,只有等塘水干涸,才能看到。后来因开发建房和修建碟子湖大道而被摧毁的石桥,更是深陷地下无法触及。“早先干涸的时候,我还能在淤泥中摸到石头,现在水中的淤泥太深了,桥也完全被埋了。”范老板说,虽然关于投书浦的保护规划一直没有官方消息,但考古专家和文化爱好者对它抱有很大







































白癜风皮肤病
白癜风医院哈尔滨哪家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