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训诲日

难忘的一课

可11:20-26

文/孙雅各

在阿尔丰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为自己平时没有好好学习而深感懊悔。这最后的一节课,不仅仅让他铭记终生,也感动了全世界无数的读者。

最近几天,对耶稣的门徒来说,每节课都是“最后一课”,只是他们亦如小弗朗士一样后知后觉。

受难周第三天,圣经记载了大量耶稣对门徒和众人的教训,因此这一天被称为“训诲日”。

训诲从哪里开始?

还记得昨天那棵被咒诅的无花果树吗?也许已经忘了,可是眼前的情形却让他们蓦然想起。

“早晨,他们从那里经过,看见无花果树连根都枯干了。”(可11:20)

一棵枝繁叶茂的无花果树,即或是被连根拔起,放在太阳底下暴晒,要想完全枯干至少也要十几天的时间吧!而这棵树,竟然在一夜之间就枯干了。面对这一奇特的现象,门徒们的思绪被一瞬间带回到了昨天。

彼得想起耶稣的话来,就对他说:拉比,请看!你所咒诅的无花果树,已经枯干了。”(可11:21)

耶稣竟然真的跟一棵树过不去!

上个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无神论者罗素在提到他为何不信耶稣时,就拿这棵树说事。他认为耶稣不如佛陀,缺乏悲悯之心,因为吃不到果子就咒诅一棵树,这样的耶稣不信也罢。正是这位罗素,对中国的无神论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他们在否定神存在的路上走的更加坚定。

确实,耶稣这次的举动有些“反常”。至少他行的这个神迹,跟以往所行的神迹相比,缺乏“正能量”。例如清水变美酒、病人得医治、死人复活、被鬼附者得释放等这些神迹,让人听起来就欢欣鼓舞。而鲜活的无花果树因着咒诅变为枯干,却是让人不寒而栗。就是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耶稣做的这件事也是“欠妥”的。

耶稣真的是缺乏悲悯之心的人吗?

纵观耶稣的一生,他的心中总是满有慈爱和怜悯,他的行动也处处彰显对人的恩慈。在他所行的众多神迹中,能与这个神迹类似的,也许只有耶稣的格拉森为人赶鬼之后,命令鬼入猪群的事了。一句话,这样的案例在耶稣生平中极其罕见!因此,我们不能像罗素那样仅凭这一件事就武断地给耶稣下定义,认为他是一个乱发脾气,缺乏爱心的人。

耶稣究竟为何要咒诅无花果树?其目的显然不是要惩罚树,乃是要教训人。

耶稣回答说:“你们当信服神。我实在告诉你们,……(可11:22-23)

耶稣不是跟这棵树过不去。让耶稣过不去的是他所带的门徒和他挚爱的犹太民族,在即将离开他们之前,耶稣更是抓住一切时机教导他们。所以,这棵树成了耶稣临时的教学工具,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还有人为这棵树愤愤不平吗?

为了教学,多少的树木被砍倒做成书桌和铅笔,没有人愤愤不平;为了教学,多少的小动物被拿来做实验,也没有人为他们愤愤不平,为何耶稣让一棵树枯干,人们就横加指责呢?心放宽些吧。

训诲日,耶稣要教训我们什么呢?

当门徒稀奇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枯干了之后,耶稣说:

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的事,就是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太21:21-22)

耶稣教导门徒,这种超然的大能借着信心的祷告,门徒们也会拥有。在这里,有人对其中的一些经文会产生一些误解。就如“就是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只要有信心,山都可以挪到海里。难道耶稣是让我们祷告挪移地上的大山吗?显然不是?耶稣在这里只是用挪山来强调信心祷告的果效,而不是让我们天天为了挪移山而祷告。事实上,山代表着稳固不变,让人难以撼动的难题,但是祷告就可以让困境变通途。

同样,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我们也不能认为我求什么,上帝就给我什么。这里照样只是在强调信心祷告的果效,我们不要因此而忽略祷告的内容是要按着神的心意祈求才能成就。所以,“无论求什么”这句话的含义应该是按着神的心意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所以耶稣要门徒饶恕别人,让人体会神的心肠(可11:25-26)

训诲日,耶稣要教训我们什么呢?

无花果树之所以变成枯干,其直接理由就是他不结果子。耶稣要教训的真理,就是将来必有审判。凡是像这棵无花果树一样,只是枝繁叶茂,徒有其表,而无果子结出的人都要面对同样的下场。

这样的人是谁?就是那些宗教领袖,看上去热心为主,实际上是贪图财利。将圣殿的外表搞的有模有样,却没有属灵的实质。

这样的人是谁?就是那些以色列人,用嘴唇亲近神,心却远离神。在生活中,失去了仁爱和公义。

这样的人是谁?是一切有名无实的基督徒,口称基督为主,却不按照基督教导的去行,没有好的见证。

这样的是谁?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训诲日,以枯干的无花果树开始,耶稣要教训我们什么呢?

在耶稣洁净圣殿之后,回家想了一个晚上的宗教领袖们终于想起了一个问题:他凭什么做这件事。

耶稣进了殿,正教训人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来问他说: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太21:23)

果树枯干,证明耶稣确有权柄。

以往的神迹已经显出了耶稣确有权柄,为何还要这个神迹?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众人依然不信耶稣的权柄。

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这是宗教领袖们的问题,也是所有人的问题。

记得跟胡牧师谈话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关于权柄来源的话题,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有人的权柄是来自于人民的选票,有人的权柄是来自于组织的任命,也有人的权柄是来自于自己的拳头等等。

耶稣的权柄来自哪里?他是权柄的本身。人人在追寻权柄或顺服权柄,可是有谁想过权柄真正的源头在哪里?

训诲日,耶稣基督教训我们,让我们真正的认识他。

训诲日,众人正蜂拥而来,用各种的难题刁难耶稣,而我,而我们,却是要从中听见他的训诲。

不要像小弗朗士那样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认真的聆听耶稣的教导吧!

若干年后,耶稣的门徒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也许会互相问:还记得那棵路边的无花果树吗?

当然记得!耶稣在最后的日子里,给我们上了最难忘的一课。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
国外治疗白癜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