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9-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杭州岳王庙里的岳飞塑像

去过杭州西湖岳王庙的,都应该看见岳飞塑像上方,高悬着岳飞手迹“还我河山”的一块匾额。

岳王庙,来源于年1月,岳飞被秦桧杀害于风波亭后,对岳飞的纪念。相传当年岳飞遇害,狱卒隗顺,偷偷将岳飞遗体秘密安葬。直到宋孝宗为岳飞平反,隗顺的后代,才敢公开埋岳飞遗体的地点。

今天的岳飞墓,迁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年),已时隔79年。墓园及岳王庙同时开建,“庙”原名“褒忠衍福禅寺”,明英宗天顺年间(年~年)改今名,清康熙五十四年(年),在明代建筑遗址上重建,民国七年(年)大修。

有史料明确记载,“还我河山”匾额悬挂于年之后,之前并没此匾。

问题来了,既然“还我河山”是岳飞手迹,为什么悬挂得那么晚?晚清民初社会舆情为什么言必说宋代?周承忠的作品意义体现在哪?

一、“还我河山”匾额的出处

毫无疑问,岳王庙里“还我河山”是岳飞的手书真迹,但这真迹却来自,岳飞生前用行草,抄录了唐代文学家李华的骈俪文——《吊古战场文》,择字重新组合集字而成。

在岳飞手抄《吊古战场文》的草书碑拓里,可见“还我河山”四个字原形:

“还我河山”在宋帖中的“还”字

“还”,出自原文中的“秦汉而还”;

“还我河山”在宋帖中的“我”字

“我”,抠自原文中“奇兵有异于仁義”的“義”字下半部分;

“还我河山”在宋帖中的“河”字

“河”,取自原文中“河兵夜渡”;

“还我河山”在宋帖中的“山”字

“山”,来自原文中“山川震眩”。

但“还我河山”的独立成句,却是见于南宋末年·赵与峕(时)日记《宾退录》第五卷尾段。文字摘录如下:“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来朝,便终于还我山河,待教第三子来’”的文字。

赵与峕是宋太祖后裔。日常他喜与宾客谈论平日见闻,宾客离开后,将聊天内容进行记录。日积月累,积攒成书,因此书名起了一个有趣的《宾退录》,历史学家对它有极高的评价,可与宋代的奇书《梦溪笔谈》及《容斋随笔》相媲美。

“还我河山”集字,首次展现在年12月再版的第十五次《中国形势一览图》一书上,发行商为商务出版社;书的作者为嘉定(今上海)人童世亨,由他请周承忠制作扉页,作为书的压轴。

《中国形势一览图》封面

“还我河山”集字的首次与国人见面,已经到了年了,这一年,正好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家由此开始有了崭新的领导力量,努力奋进的方向。拯救中国国家命运的领导责任,也从此落在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这一群体的身上。

《中国形势一览图》扉页“还我河山”

这是《中国形势一览图》的扉页。扉页以碑拓的形式出现,黑底白字“还我河山·岳飞·(岳飞印章)”

《中国形势一览图》的版权页

这是《中国形势一览图》的版权页,里面的文字有“中华民国九年十二月修订十五版”。最早的第一版发行于年。这一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

前十四次出版,并没有“还我河山”这个扉页。但前十四次的发行,就已经使国人了解了当时动荡中国的情势,触动了国人渴求祖国收回故土与国家大一统的热切心弦。第十五次版新增了“还我河山”扉页,又为国人渐渐解冻的心,添了一把醍醐灌顶的激情。

二、策划集字者——周承忠其人

周承忠,字梦沤,近代文学、金石学家

《中国形势一览图》的作者童世亨,清宣统三年(年)被授予工科进士衔。民国3年(年)在上海独资设立中外舆图局,民国14年7月与商务印馆合营。民国8年,与黄炎培等共同创办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年,在请周承忠集字“还我河山”时,他的实业已做得风生水起。

而周承忠(-)是一位晚清秀才,以诗文和文字学研究著称于世。其弟子众多,著名的有赵朴初,、谈家桢、金庸等人,都出自他的门下。其擅长书法,尤擅篆书、金文。与当时的名家如潘振镛、王个簃等时有合作,至今流传很广。但他的存世竹雕,却极其罕见。

三、周承忠独有的竹刻思想艺术

这里,先展出周承忠雕刻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难得一见的竹雕笔筒。

周承忠目前仅见存世的竹雕笔筒

竹雕笔筒正文共三十三字,取自西周铜鼎的铭文:“师器父作尊鼎,用享孝于宗室,用祈眉寿、黄耇、吉康,师器父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重点解析

①师器父作尊鼎

该鼎的名称,历史上也简称为师器父鼎。祭拜孝顺宗祠祖先所专用器皿。

②什么是眉寿?

出自《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眉寿就是“长寿”的意思,古人认为人老了,眉毛都特别长。许多现代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③什么是黄耉?

《诗集传》解析为:“黄,老人白发复黄也。耉,老人面冻梨色如浮垢也。”

师器父作尊鼎的铭文的拓片

该鼎年代为西周中期。器型窄平沿方唇,束颈鼓腹,口沿上有一对綯索状立耳,环底三柱足。颈饰竊曲纹和弦纹一道,足上部饰兽面纹。

周承忠擅长的篆书金文相当丰富,为什么他单看上“师器父作尊鼎”的铭文?

竹雕笔筒制作时,抗日战争已经打响,周承忠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当他下刀雕刻此笔筒之时,正是南宋陆放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重新成为抗日战争打败日寇,所追求的目标时。正如鼎上铭文所说,鼎的意义在于,“用享孝于宗室”。

竹刻以古老宗祠常用祭拜器皿的文字,重新作惊世之思考,警示后来人,故国河山,还能“师器父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吗?世纪之问,寓意深长,令人振聋发聩,荡气回肠。

周承忠是个长寿之人,年已经81岁了,依然精神矍铄,篆书“各是其是,不为而为”撇捺之间,不输后辈。

年梦沤周承忠八十一岁篆书书法

四、宋代与晚清民初有着相类似的国家悲剧

孔子在《中庸》一书中明确地指出:“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也就是说,愚昧自大,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灾祸一定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宋代与晚清帝国,在国家治理上,都遇到同样的问题。

有宋一朝,崇文抑武,看过《水浒传》就知道,同为清风知寨,武官花荣就比刘知寨地位低级了许多。宋靖康二年,即公元年,金军攻破开封城,宋朝将不知兵,没有将领可用啊。金军掠走徽钦二帝,形式上灭亡了北宋。

处在南北宋之交时代的岳飞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当时,宋朝与晚清一个样,“文官贪财,武官惜命”。宋朝北方的半壁江山落入敌国之手,宋人只能偏安江南一隅,当时的宋人变成了元朝统治者心目中的南人。

红色与粉红色为北宋,粉红色为南宋疆土

从清军入关以来,明朝前期打造的中华尚武民族的精神,集体丧失,中国人的人格尊严集体沉沦。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清代失去的北方领土示意图

当时,除被沙俄占领了晚清帝国北方的大片领土外,还有七块重要的地方被英、法、日、俄、葡等五国占领。闻一多先生感慨地说:“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对“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十分感慨,唱出悲愤的《七子之歌》。

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香港(英占)、澳门(葡萄牙占)、台湾(日占)、九龙(英占)、威海卫(日占。今山东威海市)、广州湾(法占。今广东湛江市)和旅大(俄占后为日占。旅顺大连)的简称;七子又指七个人的合称。

晚清民初,中华帝国被列强瓜分的情形

年爱因斯坦访华,他在日记写道:他们吃饭蹲地上,神情呆滞,不知道命运的可怕。国人竟是这种精神状态示人!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被迫发出了救亡抗日的吼声。中华民族得以重新觉醒!年12月9号,武汉、上海、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还我河山”再次在报刊上刊载,抗日救亡运动声势空前。

年报纸再次刊登的“还我河山”

正所谓:

手无寸铁兵百万,

力举千钧纸一张。

周承忠也算一个吧?!

五、还不是结尾

现在,故国河山,部分依然魂游孤悬域外,祖国需要更多的岳飞来“怒发冲冠,壮怀激烈”。需要有更多的岳飞来“收拾旧山河”。《满江红》已成千古绝唱。

今天有好事者也填词《满江红》一首,作红色百年纪事,写于二月二,龙抬头日,今录于后,以飨各位看家。

《满江红》百年记事

痛史百年,恸缟素,神州泣血。

救苍生,火种在泸,南昌义揭。

井冈涅槃铁流长,悲歌忍看金瓯裂?!

聚众志,散沙凝磐石,倭寇灭!

立国战,旌旗猎;

握长缨,唯雄杰。

有梦想,重拾中华位列!

奋斗一纪终成真,盛世千秋需眼界。

祈未来,河山更壮美,坚如铁!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