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12月25日至29日,北国春城天寒地冻,而第五届雪博会的到来让这里骤然“升温”,来自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参观者、企业、媒体汇聚长春,领略雪博会的盛况。今年雪博会与往年不同,首次引入了吉林冬季文博资源博览会。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六号馆里,人头攒动,文创商品琳琅满目,文博元素特色鲜明。

博风琳琅跨越千里来探会

吉林省博物馆协会展区的乌拉草编,吉林省博物院的冰雪冬帽、冰陀螺,故宫博物院的宫猫记·紫金月满纸雕灯,上海博物馆的江南赏味系列,浙江博物馆的西湖十景印章……这些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下时尚有机结合,既有文化内涵又具审美价值,有趣而实用。每家博物馆的展位都精心设计,色彩丰富雅致,许多参观者在展位前驻足欣赏,不时询问工作人员产品的功用。独具东北地方特色的冰雪冬帽、冰陀螺等文创,成为引人注目的明星产品。展会开幕当天正值周末,不少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感受浓烈氛围,浸润文化熏陶。还有不少身着校服的学生集体前来参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拿着博物馆参观护照,向博物馆工作人员索要盖章。在得知没有带章后,说了声谢谢,紧接着又跑去另一个博物馆展区……

在吉林省博物院展区内,两位来自外地的小伙子在和李刚院长攀谈。原来他们都是文博爱好者,对博物馆情有独钟,凡是国内重要的文博盛会都会参加。从媒体上得知吉林正在举办文博会,他们特意从千里之外赶来。他们各拿出一本博物馆文创特色的笔记本,请院长签名——本子上已经有很多家博物馆馆长的签名了。其中一位来自江苏的小伙子现场展示了他随身携带的博物馆门票册,其中就有多年前吉林省博物院的纸质门票。从这本厚厚的门票册可以看出,这些年他对博物馆热爱得执着。

国潮寻踪非遗传承引共鸣

展会现场,多家文博授权开发企业、文博动漫设计公司、文物和艺术品运营机构进驻,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文物数字化保护、数字化展览展示等技术用于文创开发,为文博单位打造了一个便捷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在文博机构展区,一款3D“门神”颇有新意。无论从哪个角度,观众都可以看到立体图景。将3D技术运用到传统春节吉祥题材中,凸显“科技+传统”的大有作为。

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商店精心准备了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瓷器、玉器、文玩杂项、书法绘画等文物艺术品,为来现场的百姓提供慧眼识真服务。

吉林的优秀非遗项目、传承人也进驻展区,带来了蒙古族马头琴、满族剪纸、葫芦画、关东泥人张、满族刺绣等传统手工艺项目展示,让观众在体验与互动中,感受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和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魅力。除了中青年人,不少老年人也来探展。一家满族刺绣展位前,一位老年人一边端详婴儿鞋,一边自言自语:“这鞋就是小时候印象中的样子,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这些非遗项目,勾起了观众沉淀的文化记忆,迸发出文化共鸣。

精彩展演网络直播人气足

展会上,金声玉振,钟磬齐鸣,一曲曲悠扬的古乐吸引大家驻足。此次文博会专门布置了一个舞台,全天定时推出文艺节目展演和观众参与互动节目。编钟表演是一大特色,从湖北省博物馆请来的编钟乐团,专门为文博会编排了一组反映中国先秦时期礼乐场景以及古今中外的多首乐曲。身着古装的演员,身姿优美地敲击着原大复制的曾侯乙编钟,清脆悠扬。一首《我和我的祖国》的编钟乐曲,古老乐器搭配现代红歌,令人动容。东北当地红色经典话剧《烽起磐石忆靖宇》,带大家重温了杨靖宇将军感人的英雄事迹,博得了阵阵掌声。传统陶艺紫砂引人入胜的文化创意表演,邀请观众上台亲手体验紫砂制作过程,让人跃跃欲试。现场还可以扫码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