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69岁的张艺谋,在《影》之后已经有两部电影正在筹备或者等待上映。在整个市场陷入到了“片荒”的尴尬境地时,张艺谋身上显然并不具有“代表性”,但他新动向的共通特质,似乎还是显得非常有趣。 文/乐水 两部作品。 《一秒钟》、《坚如磐石》,这是张艺谋在69岁后要交出的答卷。如今,《一秒钟》已经拍完,只是因为特殊原因无法与大众见面;《坚如磐石》据悉已经接近完成重庆地区的外景拍摄(此前曝光的《悬崖之上》概念海报很有可能只是《坚如磐石》的另一个别名)。 此外,关于导演重金拍摄《遮天》剧集的消息也在今年热传,还有多年之前就有传言的《郑和下西洋》,这和此前张艺谋曾谈到自己有3到4个剧本在打磨比较接近。 很少看到一个导演,尤其是一个具有绝对话语权的导演会在69岁时安排如此密集的导演计划。 而从目前两部正在筹备的新片来看,还是体现出了一些头部导演的创作风向。这其实不仅仅是张艺谋,而是诸多头部导演都有可能拐向的趋势。 1都在和哪些公司合作? 欢喜和英皇。 这是张艺谋在合约到期后,选择的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是香港的公司,这其实是张艺谋新片动向里最有趣的一点。 从年影视公司“过会难”开始,内地的影视公司发展就已经进入到了下行通道。而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多重负面压力的左右下,内地影视公司的发展几乎跌入到了谷底。 今年上半年,在整个电影市场持续的动荡下,对于内地影视公司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这直接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自身内容的调整,开机项目变得极其谨慎。其中华谊兄弟做为曾经民营影视公司的龙头,王中军今年重回绿灯委员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二,资本热潮的迅速降温,前两年电影市场的迅速“扩盘”来自于外行热钱的大量涌入,但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从基金到股市的反馈,对内地影视公司的打击都比较大。 对于张艺谋这样的头部导演来说,几乎所有的内地影视公司都是围绕他们自建体系。无论外界市场环境有多恶劣,头部导演相比之下既不缺钱也不缺资源,反而因为市场发展的倾斜,资本和资源更多的集中在了头部导演的身上。 那么,张艺谋两部新片最先站出来的为什么是两家香港公司呢?去年4月份,欢喜传媒重金签约张艺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张艺谋签约欢喜传媒更多的是剧集方面的合同,然而张艺谋第一次“出手”选择的却是电影。 欢喜传媒投资拍摄《一秒钟》,除了欢喜传媒本身的资金支持外,可能更重要的是董平的“支持”。董平虽然现在更多的身份是一个“操盘者”,但其最早切入电影行业的却是一个成功的制片人。其中和张艺谋、陈凯歌、姜文等头部导演都建立过合作,而其本身的背景和人脉是其最大的资本。 而英皇虽然做为一家港气更足的影视公司,算得上是香港最能拿的出手的影视公司。杨受成博士在华语电影界的地位同样无需多言,在整个香港电影资源“北上”的同时,英皇也投资了姜文、陈凯歌等内地导演的作品。 相比内地的影视公司,有香港背景的影视公司显然具备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里既有资本的优势、人的优势也有资源的优势。尤其是在整个大环境“降温”过后,这些更靠近电影本质的优势会凸显。据悉,张艺谋合同到期后,曾有巨头型内地公司与其合作,但最后先和欢喜传媒“牵手”还是说明了一定的问题。 相比之下,头部公司和内地影视公司的合作,在绑定关系上更多是一种资本型绑定。例如冯小刚之于华谊兄弟的对赌,陈凯歌之于新丽传媒的七年之约,这些绑定真的切身帮助到了导演吗?其实回过头来,谁也没办法打下这样的保票。 如今电影市场的类型化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传统的“类型泡沫”开始退散,优质的类型片迎来了更“公平”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香港影视公司可能比内地更有优势。 2新片是什么风格? 张艺谋不喜欢被叫“国师”,尽管这对于一个导演来说是莫大的荣誉。 不喜欢的根源在于,张艺谋认为这个词“招人恨”。习惯被骂的张艺谋,从文艺片走到商业片。从最外在的时间轴来看,《长城》似乎是一个转折点。因为《影》让大众重拾了对于张艺谋的信心,尽管这部作品超6亿的票房看上去和绝对的头部大片相去甚远,但是如果考虑到电影本身的风格的话,这是一个相当理想的成绩。 而之后的两部新片,《一秒钟》是一部“私人化”且带有足够历史背景的剧情片。如今,这部电影的“命运”绝大多数人非常清楚。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张艺谋个人的人生阅历和他在导演初期的精力,相比对于“历史”有着更加透彻的理解。 但张艺谋为什么还会拍《一秒钟》?这不得不提到张艺谋已过69岁生日的年纪,尽管精力旺盛的张艺谋永远都在“路上”,但是年龄本身的压力是隐性却又巨大的。 如今,这部电影因为其风格,何时上映成为了未知数。 而近期在重庆开拍的《坚如磐石》仿佛更符合“阳光下的张艺谋”。这部电影最开始的名字是《黑洞》,现在更多被《坚如磐石》提及,而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英皇和张艺谋合作项目《悬崖之上》的概念海报曝光,但类型风格过于接近。 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悬崖之上》、《黑洞》、《坚如磐石》很可能是同一部电影。这其实非常符合目前电影制作周期多片名的规律,即便是《坚如磐石》也未必会是电影最后的片名。 从曝光的信息来看,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警匪动作片。在张艺谋很长的职业生涯里,张艺谋为首的第五代导演大多是回顾历史,这是那一代导演的共同选择。而张艺谋,如今选择拍摄的却是一部其从未尝试过的“新类型”。 不过按照目前所曝光的故事梗概来说,这并非是一部大制作的警匪动作片。如果外界对于张艺谋的期待,仍然停留在商业票房回报上的话,这其实并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张艺谋,多次表达了电影本身的“最大化”。对张艺谋本身而言,他非常清楚电影的类型,这是张艺谋认为拍电影最开始就要想好的。但如今市场环境下,头部导演的“商业包装”却让类型变得含混不清。 市场简单的从制作、阵容、风格等几个切面上来定义一部电影的“类型”,结果就是造成严重的“类型分歧”。在张艺谋看来,《金陵十三钗》完全是一个艺术片的拍法,在头部导演里,对于电影本身的“定性”其实非常明确,只是外在的舆论导向让本身发生了曲解。 3演员都在用谁? 进入到商业时代后,张艺谋和冯小刚电影的女主曾先后以“谋女郎”和“冯女郎”定义。但如今,电影市场已经发生了数次变化。 在流量电影的时代,中国电影市场进入到了狂欢期,此时无论是张艺谋还是冯小刚,其电影的选角都被诟病过。但其实早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时候,张艺谋对于电影的选角就有过不满。《长城》,算是外界对张艺谋不满情绪的高点。 但如果仔细从演员这一层面来观察,张艺谋《影》的演员选择未必比《长城》华语演员的选择好多少。但是因为综艺过度曝光的邓超,一人饰演两个角色的同时奉献了让人惊艳的演技;而被忧虑较多的关晓彤、吴磊、郑恺却并没有听到太多的“指责”,起码相比《长城》时的景甜、鹿晗、王俊凯而言。 不得不提的是,如今市场对于演员的包容度在慢慢增强。“流量演员”不再是一个未看先骂的导火索。王源在《地久天长》里的表演,井柏然在《风中有朵雨做云》的表演,都获得了一定程度上舆论的支持。 而原本被定义为“流量演员”的演员,大量参与头部导演的新作。即便是一些新导演的作品,演员的商业号召力也比此前几年高出很大一截。 演员和流量之间的平衡,起码从目前来看在慢慢兼容。市场也不会简单的切割,从而陷入到了“选边站”的导向当中。 在《一秒钟》里,张艺谋选择了被头部导演集体“御用”的张译,此外还有00后新人刘浩存以及范伟这样的“老演员”。而《坚如磐石》相比之下,演员阵容要大得多,除了依靠《山楂树之恋》进入大众视野的周冬雨外,还有雷佳音、孙艺洲、张国立、于和伟等人。 外界长期以“实力派”和“流量派”区分演员,但从张艺谋的选择来看,演员并非完全的一边倒。实力派、流量派和新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而目前市场对于演员的包容度,也足以容纳这样的搭配。 冯小刚执导的《芳华》,除了男主黄轩外,女演员大多是新人。但这并不妨碍这部电影票房成绩破10亿;更不用说《流浪地球》这样,新人演员叙事线占主导的年度冠军级作品。 除了外在的不可抗力外,如今中国电影在内在的发展上可能恰恰处于一个更好的时代。在体系化、工业化上都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而张艺谋新片动向,尽管披露的信息极为有限,但是从合作的公司、确立的风格和选择的演员来看,并没有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得摇摆,这本身就是一个行业趋良,自身加固的现象之一。 商务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