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国网3月7日讯(记者彭瑶)日前,最高检发布首批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6起典型案例分别是北京市检察机关督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湖南省桑植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红四军罗峪整编旧址行政公益诉讼案,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诉张某侵害袁隆平院士名誉、荣誉民事公益诉讼案,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检察院综合履职保护孕期女职工劳动权益案,吉林省磐石市人民检察院督促纠正不履行见义勇为公民医疗保障职责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案,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治理养犬管理问题行政公益诉讼案。其中,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通过办理张某侵害袁隆平院士名誉荣誉民事公益诉讼案向社会公众传递了“英烈尊严不容侵犯”“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鲜明信号。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逝世。年5月22日至24日,张某无视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利用手机使用非法信道进行国际联网,在境外信息网络平台发表、转推侮辱、诋毁袁隆平院士的不当言论。年6月29日,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在办理张某涉嫌寻衅滋事的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张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线索。年7月27日,检察机关决定对该违法行为进行民事公益诉讼立案调查,通过全面调取审查证据材料,查明张某利用手机在境外信息网络平台发表、转推侮辱、诋毁袁隆平院士推文9条,相关推文又被他人留言、转推。检察机关认为,袁隆平院士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获得“共和国勋章”荣誉,是我国社会普遍公认的英雄模范人物,属于英雄烈士保护范围。张某在境外网络平台多次发表、转推侮辱、诋毁袁隆平院士的不当言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二十二条明确列举的违法情形,其言论具有公开性和可传播性,且发生在袁隆平院士逝世之时,影响恶劣,主观过错明显,其行为不仅构成对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侵害,同时伤害了社会公众的感情,侵害了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所承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符合民事公益诉讼起诉条件。在征得袁隆平院士近亲属同意后,年12月21日,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依法对张某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张某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年5月19日,在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之际,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并当庭作出判决,支持了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张某表示服从判决,当庭宣读了致歉信,随后登报向袁隆平院士家属、向全社会公开赔礼道歉。近年来,网络上侵犯英雄烈士人格利益案件时有发生,检察机关通过民事公益诉讼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加大对侵权行为打击惩处力度,向社会公众传递“英烈尊严不容侵犯”“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鲜明信号,对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营造全社会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尚具有积极意义。编审:魏婧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