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知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k/mipso_5941745.html

散文

我愿“君佩”的名字同我一生相伴,迎接又一次“狂风暴雨”

——君佩其名其义之由来

文/君佩编辑/磐石

在我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君佩”二字,算是我的笔名吧。

中国人搞写作贯用于笔名,在中国现代史上,由于战争频繁,大都作者举起笔为战斗武器,扬正义之魂攻击当时的腐败政府而不愿用真名真姓,贯用笔名,一来避免反动势力追捕,二来笔名的含义一般代表作者当时的思想心态。

笔名,顾名思义就是作者发表作品时用的别名,别名也就是正式名字以外的名称,连同别称、别号有一致之处,如别称即正式名称以外的名称,湘是湖南的别称,鄂是湖北的别称,晋是山西的别称;别号,即旧时名字以外另起的称号: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另外还有别集,即收录个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如《白氏长庆集》等等。我读过石评梅的作品,在她早年发表的作品中多用其真名“评梅”。一九二二年四月一日——四日当时北平《晨报副刊》中发表的剧本《这是谁的罪》署名“评梅女士”;虽然后期作品也曾使用诸如“漱雪”、“冰华”或“波微”之名,较多的是“波微”而波微大约是出自《狂风暴雨之夜》她与高君宇共用的BOVia之意罢。在她全部的作品及书函,评梅之名多于其它,从这一说,不在乎使用的正式名字还是笔名,或许有作者的隐私或另一层含义?大凡使用者。

中共最早活动家高君宇与石评梅是二十年代初钟情人、挚友,在一封信的末尾有这样一段话:“温家夫妇南行,我亦或去送行。”写完信忽忆一事,在我历史上乃有三个“梅”字,不妨写来博君一笑,即梅——梅园——评梅。其实评梅二字足以能代表她本人的气质、修养、性格和哀思等等。

记得刚写第一篇文章时,就苦思冥想地想用一个笔名。“君佩”二字最初大概是这样的:中学时代,喜欢读散文,了解些作家的创作历程,见崇拜一些名人热、作家热,至少从感情上起过重要的难以说清的作用,象贾平凹、叶君健、王安忆、张抗抗等,或许是最爱读叶君健的散文,这个“君”字便可以说是最初的出处。而“佩”则取自于朱先生的字。

君从字典上讲有二层意义:①君主②对人的尊称。第一层意思与我的姓“王”相对称。第二层:我家祖宗三代上二代均为书香人物,祖父自幼聪慧,能算能文,善珠算,祖母口算这方面很清醒,我父早年善书法,学习勤奋,母亲也为贤惠懂礼之人,且出身贫寒;祖父、父亲二代均以“礼”服人,又为书香家庭,故“君”的第二层含义也就出来了。文人贯用××君就是这个意义。

另外就是理解之意了,君主必为王,王之下必有“文、武”相扶,“君”与“王”与“斌”相对应。

“君”字所开即“尹”和“口”。尹之意乃中国旧时官名,如府尹、道尹、京兆尹,中国旧时官员多崇尚儒家孔丘,即以作文章方能考取功名。而“口”多为人的饮食、说话之器官,无口不成人,无口乃不能进食,无口的作用却是人一生之缺憾(指哑巴)。口诛笔伐,则认口代文,多为演讲,以口话话,发表见解。尹字底下加口成为君,中国的文化就从这里诞生,中国大思想教育家孔丘“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弟子三千,孟子“行仁政”、“王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且与中国的新、旧三字经脉脉相通、源远流长。君乃又是二千年的君主帝国,即中国的封建帝制,人们尊崇它一次又一次的推翻它,然后又建一个君主帝国,这种儒家的君主文化在中国根深蒂固。重礼为君子,君子乃多为儒家弟子说文解字、育人教人。虽然时代也相当前进,现代化,但中国人“重礼”一说却不曾抹去。君子以礼相待至今不能说不重要。

“君”字与书有关,大都好学之人喜读书,在书里,可以学到许多知识。不论是科技、政教。搞文学又可以洞察出复杂的社会关系,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深的深思远虑,可以披肝沥胆地、促膝谈心地告诉你的将是许许多多。社会发展了,越不读书越贫困,尤其针对当今的科技时代有书而贵而富,有书而谈天下、治国、创业,谈君子交情,谈人之一生以身作责,身先士卒,谈艰苦创业,谈从实践中得来的君子心态等等。欧阳修在《朋党论》中论说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而君子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小人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以名节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一另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这些论理至今在“反腐倡廉”、“治理整顿”的实践中仍有珍贵的价值;在当代市场经济大潮对年青人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有其重要的借鉴价值。虽有互助互利然以礼以道为重则是作人之总则,除法律约束外。这里重在修养。

“佩”字取之于朱自清先生的字,即字佩弦。我少年时代喜欢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对于中学时课本中其作的《春》、《荷塘月色》有很深的感情,人们都称朱自清为“月下老人”,我且最爱月下之景,尤其是在乡下,月光下的景致更是迷人。我的生日恰好又是月亮最圆之时,即中国人的团圆节八月十五。我早年发表的处女作《朦胧的月夜》以及后来获奖的《依依月光情》均见我对其感情颇深,同时对我创作的开始影响很大,我们在他的历史背景看到,朱不但严谨治学而且政治态度、品德令人肃然。

“佩”,字典解释有三层意义①佩带之意②是古时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玉佩③是佩服敬佩之意。中国古代将士常以佩带腰刀、马刀、宝剑(《包青天》剧中有一个“四品带刀护卫展昭”)现代均以佩带手枪等为一种将帅资格,说明佩带乃有资格之人才得以此用意的,现在的功勋章、五一劳动奖章、等级将帅章牌均以自己创造出的卓越成绩、贡献才有资格佩带。另一层是敬仰之意,在文革中人们大部分不都佩带主席像章?“佩”字有“人”旁相扶,年禁烟运动中爱国官员林则徐至今仍为中华人民的佩服、敬仰,他一生清白、爱憎分明、胸襟开阔、接济苍生,在中国封建王朝中,此类典型的儒家官员有许多工作,不贪图钱财,对事情光明磊落,做到让人佩服方才知“佩服”之内涵,单“人”相扶,方知做人难,做人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玉佩乃是古时人物衣物上一种装饰品,有时也在脖颈上佩带,《红楼梦》中贾宝玉胸中佩带之物视一生的护生符,关于这块护生宝贝却引出了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力作而为世人所喜爱。在中国不少古装戏剧中有许多穷困潦倒的书生奇遇佳人互赠信物,多则以衣服衣带上的一些装饰品做纪念或订亲信物,均视为爱物或清洁之物。

“君佩”二字组合起来则为一种志向、精神,一种纯良、高贵、谦恭,一种圣洁之神常驻心间,催人奋进、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使自己以一种健康的心理对待社会和应付社会。

君佩的最后含义是取中共最早党员活动家高君宇之名中的“君”,我一生最佩服的就是周恩来与高君宇两人的爱情观。高君宇乃是上进之人,思维敏捷、感情丰富,他十分依恋石评梅女士,同时在石评梅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她生死恋人。高君宇病重期间,医院探望。逝世后又亲自送葬。并在他墓周围亲手栽植松柏十余株以纪念,在墓上题了如下碑记: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这是君宇生前自题像片的几句话,死后我潜他刻在碑上。

君宇,我无力拖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指导剩下的泪,流到你的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评梅

在当时写了十多篇散文悼念君宇,回忆他们过去的爱情,其中《狂风暴雨之夜》记述的是一九二四年二月高君宇在北京的住地腊库胡同十六号突然被除数军警包围,他化装逃出,离京前向石评梅告别的情景。记述这次难忘的会见与分别:“他由日记本中写了一个BOVia递给我,他说我们以后通信因检查关系,我们彼此都另呼个名字,这个名字我最爱,所以赠给你,愿你永远保存它。”石评梅后来的一些作品,便常署名“波微”。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位年轻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员的光辉思想和他对恋人石评梅纯真的爱恋,他的做人的信仰和追求精神成为评梅女士日后思想倾向和转变的动力。

北京解放后,他们的战友周恩来在陶然亭凭吊了他们俩。行文至此,起“君佩”作笔名,更显得其特殊的鲜明象征意义。其色彩更浓了。

我是个重视历史的青年,常常用历史人物及伦理来鞭策自己,在七、八年摸爬滚打的务农、打工生涯中,业余学习写作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不但使我从文化水平上有所提高,而且在人生的一次次失败中总结出了许多实践真理。我愿“君佩”的名字同我一生相伴,它将激励我再一次坚定奋斗的信念,坚强地面对当今现实生活,挑起重任朝前赶。最后安慰一下自己,君佩,走吧,迎接你的将是又一次“狂风暴雨”。

年于山西晋中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王文斌,笔名君佩,年八月出生,山西长治上党区寺庄村人。国家广告岗位资格员、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省级新闻从业人员资格、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编辑培训资格。科学导报社助理编辑职称。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武汉大学中文系文学创作与评论班结业、西安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先后系山西科技、科普类媒体地方负责人、策划人、山西科导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法人。连续三年获得科学导报社”基层优秀工作者”称号、获得“山西省科普宣传年度贡献奖”等荣誉。上党伏羲、炎帝文化研究会主要发起成员。一九年元月,在上党区启动“崇高山西★百姓健康大舞台”,时年任“走进崇高健康大舞台山西中心”秘书长。擅长策划、组织活动,对文学有一定的造诣。发表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作品,从事新闻采访工作近二十年,爱好旅游和摄影,对历史研究有浓厚兴趣,对多种文艺形式有欣赏、喜好,闲时愿意看电视剧、纪录片、看书、品茗,愿意散步!

早年小说代表作品有《武夷山恋情》(全国获奖小说)、《夜航船》、《爱是沙漠情是岸》、《伤痕》、《新农村轶事》(已改编为故事片播放)等。系长治首部抗战微剧《血色记忆》的执行制片人。并有执导、编剧、制作多部基层专题片的经历。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