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二:学区选择,你准备好了吗? 好学区?---如何定义“好学区”? 学区是咱们中国父母永远关心的问题。中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好学区会让咱们中国父母趋之若鹜。在加州,所谓的好学区,学校考分排名一定很好,亚裔(华裔)一定很多,各种学术竞赛也一定很多。咱中国人在国内习惯了学习上的竞争,到了美国后仍然如此。因此,孩子们从小就上各种补习班,提前学了许多知识;父母们聚在一起,谈论比较的也是类似的问题,生怕一不留神耽误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和父母都生活在竞争和压力中,与在国内并无太大差别。我们以为,为人父母者,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先想想清楚:这是你移民到美国来后想要的吗?你的初衷是什么?你希望你的孩子的成长环境也类似于你过去的成长环境吗?因为不同的想法会带出不同的选择。所以,好学区的定义还真是因人而异。 我们从起初就定意让我们的孩子避免在各种无谓的竞争中长大,因为我们不赞成国内教育的许多做法,希望自己的孩子的成长过程是自然而快乐的,充分享受到美国教育中好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从一开始就选择远离亚裔(尤其是华人)聚居区,也就是所谓的“好学区“的原因。其实,我们也不是不注重学区,只是我们眼中的“好学区”可能与大多数华人的标准有异。选择远离亚裔聚居的学区,不是觉得与华人在一起不好,只是想尽量减少受华人教育传统思维的影响,以免自己不自觉地随大流。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够强大,可以不受周围的影响,就不必选择远离亚裔。有一次,我无意中加入到一群华人妈妈中间聊天。大家谈的都是如何尽早为孩子们上藤校做准备,到什么地方去补习,去学这个学那个,等等。我当时是听得一头雾水,因为我的孩子什么也没做,除了学校,就是忙于运动和教会的事。当时有一个妈妈很好心而且语重心长地批评我:你怎么可以一天到晚把孩子往教会领?这样做多浪费孩子的时间?小心我把自己的孩子给耽误了!。。。。。。回到家,我的心情非常低落,暗暗自问:自己正在做的事到底对不对?我是不是真的把孩子给耽误了?我在祷告中求问神。整整花了两天的时间我才从这种低落沮丧的情绪漩涡里爬出来,重新回归到我们的初衷-我们想让我们的孩子在一个与我们过去成长环境不一样的地方自由快乐的长大!既然来到了美国,就不要再套用在中国的那一套了。从此以后,我就不再与华人父母们交流有关孩子教育的信息了。我是有意识地使自己在这方面与华人父母隔离开来,只专注在寻求神的旨意里。当你把自己从过去的思维中抽离开来,你会有许多新的看见。我们就定意在两种文化(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中,找出好的部分,在加上基督教文化,来养育我们的孩子。好在这个方面先生的看法更“超前“,他九十年代初在英国博士时就是华人留学生中的另类。 说到Preschool,女儿在德州上了一年Montessori。这类学校的教育理念我们比较喜欢。在她四岁时我们搬到加州的圣地亚哥。当时也为她找到一个还算不错的Preschool,学费还挺贵的。学校设备比较先进,家长可以在家里通过网路观看到孩子在学校的状况。有一天,我从网路上看到在recess的时候,几个老师在一起只顾自己聊天,并没有太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鐧界櫆椋庢湁娌绘剤鐨勫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