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应许之地 ——去,轻装上阵 文/徐建民 经文:民14:1-4,11,39-40 这段经文讲述的是以色列民已经走到了应许之地的边缘,离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了。他们经历了那么多的困难,终于可以眼见应许之地的真荣了,他们一定迫不及待的要进入那应许之地。于是在以色列十二个支派中各派一名代表(这些人都是要做首领的),由他们组成一支探测队。(13:2)这支先遣队的任务是: ①了解迦南军队的实力怎样(是强还是弱,有多少人住在哪里)。 ②了解迦南城是否坚固。 ③了解当地土地状况(是否肥美)(参看13:18-20)。 窥探的结果是: ①土地的情况:果然是流奶与蜜之地。 ②军队状况:居民非常强壮高大,和他们比较起来,我们就如同蚱蜢一样。 ③城市:及坚固又宽大。(参看13:27-28,32-33) 听到他们报告的结果,以色列百姓的反应: ①都哭号。 ②向摩西、亚伦发怨言。全会众对他们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这旷野。耶和华为什么把我们领导那地,使我们倒在刀下呢?我们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掳掠,我们回埃及去岂不更好吗?众人彼此说:我们不如立一个首领,会埃及去吧!“(14:2-4)探子中的两个约书亚和迦勒劝他们说:”有耶和华与我们同在,不要怕他们。(14:9)但全会众说:“拿石头打死他们二人!”(14:10) 神对以色列人这种举动的反应:14:11耶和华对摩西说:“这百姓①藐视我要到几时呢?我在他们中间行了这一切神迹,他们还②不信我要到几时呢?”神又说:“凡藐视我的,一个也不得看见”应许之地。(14:23)以色列民在前往应许之地的这个环节,犯了至少至少三个罪:①发怨言。②藐视神。③不信神。 这是以色列人首次进攻迦南的经历,最后他们以失败告终,这次失败和他们的罪是有直接的关系的,结果在旷野漂流了40年(14:34)。在应许之地的门口,以色列人开始了新的一轮向同一个应许之地前行。当神准备刑罚那些悖逆的百姓时,他们害怕了。于是他们来到山顶,向神说:“我们在这里,我们有罪了,情愿上耶和华所应许的地方去。”(14:39-40),他们口中所说的罪,就是阻碍他们没有勇气向应许之地进发的因素,这些罪就是他们的包袱,他们必须脱掉这些包袱,轻装上阵,才可真正进入应许之地。 脱掉发怨言的罪,轻装上阵。 爱发怨言,是以色列人的一个持续的老毛病。前往应许之地的路上——在书珥的旷野发怨言(出15:23-24);在汛的旷野发怨言(出16:1-2);在他备拉还发怨言(民11:1)。我们刚刚读到的经文,当他们听到探子回来后的说明,他们就大声喧嚷,向摩西、亚伦大发怨言(民14:1-2)。这里他们抱怨是神不该把他们从埃及带出来,更不该把他们带到迦南地,他们猜想如果继续前行,他们会死在迦南人的刀下,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一定会被掳掠。因此他们的决定是还是回埃及去更好。(民14:1-4) 爱发怨言的基督徒很难进入神给他们预备的应许之地。①他们喜欢眷恋过去之地,缺少奔向应许之地的勇气;②他们的眼光容易停在当前的环境上,缺少时刻都仰望他们的神的心;③他们喜欢对比过去和现在,却难以明白“明天”在神的掌管当中。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树,爱抱怨的人,他与主的关系一定是疏远的。 脱掉藐视神的罪,轻装上阵。 针对以色列人的反应,神对摩西说:“这百姓藐视我要到几时呢?”(14:11a)。显然,以色列人不是藐视神一次、两次,而是常常的藐视祂。藐视就是轻视(有嘲笑讽刺的意思),小看,小瞧,看不起。以色列人经常的“小看”他们的神。从他们先祖开始直到如今,这种“小看”、“轻视”神的事情屡屡发生。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神允许亚伯拉罕和他的妻子将要晚年得子,他们夫妻第一时间的反应是:亚伯拉罕就俯伏在地(是感恩吗?不是)喜笑(创17:17)。撒拉呢,“暗笑”(创18:12)。在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向着神给他们的应许之地前行的日子里,他们藐视神的心态不是偶尔,而是常常,这样的藐视,导致他们更想依靠人,而不是神。当他们说“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民11:5)的时候,他们依靠的是埃及的物质,不是神按时的供应。 脱掉不信神的罪,轻装上阵。 神说:“他们还不信我要到几时呢”(民14:11b)。意思就是说,以色列人常常的不信神的作为的。以色列人的两个表现“爱抱怨”、“藐视神”,实际上都是不信神的具体体现。 由于他们的不信,他们怎么会把自己的生命安全全然交给神呢。他们不信神,自然就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可以帮助他们的资源。在他们看来,重回埃及地是最好的办法。他们不得不相信神是“红海开道路的神”、“使苦水变甜的神”、“天降吗哪与鹌鹑的神”,可是他们却没有信心相信神可以征服迦南地。如果说“信”一定要建立在过往的经历上,可是这一点在他们身上却行不通。神已经让他们看见了那么多的神迹,可是他们的信心依旧是小的,这只能说明,虽然他们经历了够多的神迹,但他们却很少经历属灵生命内在的成长。 小结: 以色列要向轻装上阵,从新奔向应许之地,一定要脱去那些罪的缠累,真诚的认罪悔改。当听到神对他们的不满,甚至要惩罚他们的时候,以色列百姓就承认“我们有罪了,情愿上耶和华所应许的地方去”(民14:40)。他们不单要承认自己的罪,同时也要脱去那些罪,他们才能有勇气和信心去他们所承诺的到耶和华所应许的地方去。 (作者简介:徐建民,毕业于金陵协和神学院。曾在南京保罗堂、杭州崇一堂等教会牧会,现为杭州磐石堂驻堂牧师。本文为徐牧师主日讲章摘录。欢迎转发,共同分享!) 徐建民牧师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