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慧收藏”三字,开启品味鉴赏之旅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北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为人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便马上令人种竹。有人问其原故,他不予正面解释,但啸咏(歌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便是借此典。 朴实直白的语言,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文人骨髓。 中国人爱竹,不仅仅爱竹子的清雅澹泊,也勉励自己像竹子一样有傲然风骨。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留下的审美意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也孕育出许许多多的名家竹画大作。 任伯年《竹林七贤》 竹画是中国绘画所特有的专科,历史悠久。在中国画中,竹画有两种方式:一为设色竹子,属花鸟画;一为墨竹画,以墨竹为主,四君子画中的竹画为墨竹画,是典型的文人画。 对于中国墨竹画的起源,一直没有定论。唐代白居易在《画竹歌》中说:“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由此可见,在白居易以前,早就有竹画了。由于那时的竹画没有流传下来,故不知是设色还是墨竹。 五代 五代徐熙《雪竹图》上海博物馆藏 南唐李坡《风竹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坡五代南唐画家。坡,一作便,或作波,南昌(今属江西)人。善画竹,不以纤巧琐细见长,多放情任性,随意落笔,便有生意。与刘彦济、施璘、丁谦以墨竹而驰于五代。传世作品仅有《风竹图》。 两宋 文同——竹画一代宗师 北宋·文同《墨竹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无心于功名,只是喜爱读书作画,尤其喜爱画墨竹。元丰初,61岁的文同被任命为湖州知府,没有到任就在陈州过世了,人称文湖州。 文同与苏轼是表兄弟,又是诗文书画方面最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在一丈多长的绢上画设色偃竹送给苏轼。苏轼专门写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阐发文同的墨竹画理论,提出了“成竹于胸”的著名论断。 文同《墨竹》 文同墨竹画,大大超过了前人,所谓“黄钟一震,瓦釜失声”。所画的竿、枝、叶、节,都很像真的竹子。尤其善于画竹叶,“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正反浓淡错落有致。不仅如此,文同还把叶梢风翻转折都一丝不苟地画出来,竹节则是勾描渲染而成。 文同《竹石图》 由于文同画竹,把中国书法的抽象美和布局美引入墨竹画中,使墨竹画脱离了工笔设色花鸟画而自成一派,故其墨竹画写实而不繁琐,形神兼备,大受欢迎。同时代的苏轼等人都学习他的画法,其后的追随者就更多了,中国画坛由此形成了“湖州竹派”,文同也就成了一代宗师。 “湖州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文同、苏轼、赵孟頫、吴昌硕等。其中赵孟頫、吴昌硕是湖州本地人,文同、苏轼均在湖州当过知府,为此,以地名来称呼的画坛流派只有“湖州竹派”。 苏轼 苏轼《枯木竹石图卷》 苏轼,也在湖州当过知府。他生平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所以他画得一手好竹,是“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 苏轼《潇湘竹石图》 一次坐在公堂上,一时兴起,随手拿起毛笔蘸着朱墨,画了一幅朱竹。有人说:世间只有绿竹,哪来的朱竹?他便反问:人家都用黑墨画竹,世间哪有墨竹?据说由于他的首创,后来文人画中便流行画朱竹了。 苏轼《墨竹》 苏轼画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不像常人一节节地画竹竿。米芾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他回答道:“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他针对当时只重形似轻神似的绘画倾向,提出了“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见解。 赵昌北宋·赵昌《竹虫图》 赵昌,北宋画家。工书法、绘画,擅画花果,兼工草虫。《竹虫图》以细腻的笔法和鲜丽的赋彩,写实地描绘出竹子以及周围的地瓜、鸡冠花、蝴蝶、蜻蜓、金钟儿、纺织娘等草虫。 梁楷南宋·梁楷《六祖斫竹图》 梁楷,南宋画家。《六祖伐竹图》描绘了六祖慧能斫竹的故事。慧能,俗姓卢,世居范阳,曾为樵夫,为禅宗南宗的开创者。图中的六祖在古树衬托下,一手拿刀,一手持竹竿,正在砍伐枯竹。画面以寥寥几笔,勾画出六祖的生动神态,充分表现了慧能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这一身世特征。用笔刚劲老辣而又简括,气势非凡,是作者的“简笔”佳作。 元代 到了元代,画坛上文人墨戏成风,墨竹大家辈出,形成了中国墨竹画的顶盛期。赵孟頫、管道升、柯九思、吴镇、顾安、李息斋父子都是画墨竹的高手。 赵孟頫 元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作为一个全能的画家,人物、山水、花卉、竹石,无所不能,画马尤其有名。赵孟頫画墨竹,能以飞白作石,金错刀作墨竹。所画竹石,虚实结合,相映成趣。 元赵孟頫《窠木竹石图》 赵孟頫提出“书画本同”,上接历代“书画同源”的传统,倡导“以书入画”,就是以书法性用笔来表现个人的性情;他又提出著名的“古意论”,其实质是重温晋唐意趣、开创时代新风的“借古开今”。 王蒙 元·王蒙《竹石图》 王蒙,生年不详,字叔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 上图绘丛竹和坡石,竹子枝叶疏落,坡石皴笔短促而苍劲。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间的空白处以楷书诗题相连,起到了贯穿气息、参与构图的作用,体现出元代倪瓒,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倪瓒擅画山水、墨竹,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上图绘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贯穿整个画面,生动可爱。竹叶以秃笔浓墨画成,笔墨瘦劲苍健。淡墨写枝,笔力劲辣,偃仰有致。此画一改倪瓒画中贯有的疏冷、零落、静寂的风格,而具有欣欣向荣、清韵扑面的感觉。文人画所强调的诗书画相结合的形式。此图为王蒙传世作品中较早的一件。 吴镇 元·吴镇《墨竹谱》 吴镇,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署梅道人。擅画山水、墨竹。 《墨竹谱》共计二十四开,是吴镇画竹的代表作。每幅之中竹的姿态、欹正仰俯、阴阳向背皆有所不同,笔法简洁苍劲。在此选其中两幅,其一写新篁始出,旁衬粗竹劲干和润秀竹笋,笔墨浓淡有致,富有情致;其二为雪竹,不以墨彩渲染烘托,而直接以淡墨草写雪意,枝叶在雪中的掩映露藏、弯曲而又暗含张力的形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倪瓒 元·倪瓒《竹枝图》 倪瓒,元末明初画家,擅画山水、墨竹。 上图绘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贯穿整个画面,生动可爱。竹叶以秃笔浓墨画成,笔墨瘦劲苍健。淡墨写枝,笔力劲辣,偃仰有致。此画一改倪瓒画中贯有的疏冷、零落、静寂的风格,而具有欣欣向荣、清韵扑面的感觉。 赵雍 元·赵雍《青影红心图》 赵雍,字仲穆,赵孟頫次子,书画继承家学,山水、花鸟、鞍马、人物、界画无所不能,尤以山水、鞍马画最为出色。 此幅画作以淡彩汁绿写兰竹,为元人兰竹画中所罕见。图中危石耸立,以中锋淡墨勾画轮廓,略加皴擦,石间生出一枝修竹,枝条如弯弓曲弧,竹叶纷披多姿。坡地丛生蕙兰,茎叶青翠穿插交错,一荑盛开五六朵白花,蕊心浅红点缀,清幽含芳。画家将书法笔意融入画里,反映出文人画的艺术趣味。竹干行笔如写篆书,竹叶如八字,而兰茎则蕴含行草笔意。 顾安 元·顾安《风雨竹图》 顾安,元画家,字定之,号迂讷居士。顾安擅画墨竹,继承文同的传统,行笔谨严,遒劲挺秀,用墨润泽焕烂,画湖石带勾带染,得皱透之姿,自有一股萧疏清逸之气,自成一格。 《风雨竹图》为画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浓淡墨笔画大叶竹两竿,枝干斜覆,竹叶下垂,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用笔潇洒苍润,墨气浓重,严谨自然,劲挺有骨,悉尽笔墨之能事,清润之气扑人眉睫。 元·顾安《拳石新篁图》 此图写新竹几枝和荆棘一丛,竹瘦削挺拔,立于石旁,竹叶参差错落,以浓淡显出不同层次,线条锋锐有力,笔墨细腻,生意盎然。 元·顾安《幽篁秀石图》 此图中湖石危立,玲珑剔透,石后丛竹林立,竹竿瘦劲,竹叶上仰,绰约多姿,更有稚笋数双,穿插丛竹间,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湖石带勾带染,造型隽美,富有立体感和装饰味。笔法道劲,浓淡相宜,为顾安墨竹画之代表作。 元·顾安《竹石图》 此图中几竿修竹挺立,磐石苍翠点点。以淡墨写出竹竿,以浓墨撇写出竹叶。布局疏密有致、毫不紊乱,结构紧密严谨。几棵竹笋,顿挫扭旋,生机勃勃。此图浓淡相宜,层次井然,笔法细腻,清雅趣浓。 柯九思 元·柯九思《横竿晴翠图》 柯九思,字敬仲,号丹丘、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人。柯九思的绘画以神似著称,擅画竹,并受赵孟頫影响,主张以书入画。 《横竿晴翠图》中竹枝一竿,取势自上倾下,又旋而翻上,用笔苍劲,除主干用墨稍淡外,枝叶皆以浓墨为之,表现出坚韧顽强的精神力量,实是作者寄情笔墨的用心之作。其艺术表现手法乃效拟宋人文同,而较之老辣,富有书法笔意。 元·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 此图画竹两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缀以稚竹小草。竹叶以书法之撇笔法写之,墨色浓润,浓淡相间,沉着劲挺。画风从文同中变出,石用披麻长皴,圆劲浑厚,具有空间及体积感。画面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刚之气,在元代的画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明代 陈洪绶 明·陈洪绶《竹石萱草图》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后自称老迟,又称悔迟、弗迟、云门僧、九品莲台主者。 上图采用不同的画法绘出湖石、萱草及秀竹。画家以枯笔勾石,加横皴竖苔,笔法写意凝重。萱草用双钩填色法绘写,设色妍丽,勾线细致精确。秀竹则纯以白描手法写出,线条流畅,圆润饱满,刻画入微,尽显挺拔之姿。三种画法相辅相成,天衣无缝,可见画家深厚的功力。 陈栝 明·陈栝《雪竹图》 陈栝,明代画家,善画花卉。 上图写雪竹,笔法与众不同,竹以双钩疾笔写出,点笔写出灌木,雪是用枯笔随意点垛,洋洋洒洒,笔法老辣,更见生趣。在历代雪竹作品中,独树一帜。 金浞 明·金浞《双钩竹图》 金浞,生卒不详,明正统间人,字本清,号朽木居士,又号太瘦生。擅摹印篆,写竹石甚佳。 此图绘坡上石畔高挺两竿修竹,枝干挺劲,竹叶茂盛,向背俯仰交错,浓淡相映成趣。石隙、草坡,新篁丛生,呈雨后勃发之势。双钩线条细劲,填染色彩清雅,颇得修竹新篁的秀劲潇洒之韵。 吕端俊 明·吕瑞俊《竹雀图》 吕端俊,明代画家,善画竹,传世作品有《竹雀图》轴。 图中画湖石、丛竹。竹竿粗壮挺拔,竹叶茂密成荫,一群麻雀,或飞,或栖,或鸣,或食,活动于丛竹中,为竹林静中增喧。画法严谨,形象生动。以墨色的浓淡变化,突出空间上的幽深感,意韵空朦。 孙克弘 明·孙克弘《殊竹图立轴》 孙克弘,明书画家、藏书家。一作克宏,字允执,号雪居,松江(今属上海市)人。 历代以朱砂写竹的并不多见,孙克弘这幅竹画,在色彩对比和构图上都可说匠心独运。竹之妍艳与秀石之清冷沉郁形成对照。竹子色彩上浓淡、深浅的变化,在空间上产生一种幽深的意境,使画面在艳丽中又趋向沉静、稳重。 来源: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和田羊脂玉双龙玉牌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