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能自愈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60107/4755379.html

01

?

楼市温州LOUSHIWENZHOU

城市首位度,代表了城镇体系中的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

城市的首位分布,让资金和人才的更大积累,有利于知识专业化和思想广泛交流。大城市内的各种运输成本更低,让劳动生产率更高、效益更好,最终成为革新的源地,更能吸引投资、人口、产业。

当然,优质资源过度集中在高首位度城市,某种程度上也在损害着公平、破坏区域发展平衡。但是,当资源从做大增量转向存量争夺的时代,为了在更加白热化的竞争中突围,提高城市首位度已成为几乎所有城市的选择,否则连同整个地区都可能丧失出头的机会。

因此这几年我们看到,强省会已成为多数省份的发展战略。同样地,地级市强调发展中心城区,县域强调发展县城,往往都围绕着各级行政中心集中资源、重点发展。

“一主一副两极多节点”示意图

在刚刚发布的温州“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构建“一主一副两极多节点”空间结构,形成“中心集聚、南北联动、全域融合、城乡协调”的大都市区体系。

其中,城市主中心范围扩大至永嘉县城、乐清城区、瑞安城区,其规模与首位度前所未有,并明确提出今后5年“行政区划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

其实大概从年起,温州就提出了“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并于年,发布《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决定》。

然而碍于浙江省财政省辖县、行政区划阻隔等原因,温州难以调动全市资源,始终保持着中心城区不强、各片城镇散落的状况,这也是浙江地级市中心城区首位度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

不过在各县域内,对县城、县级市城区的首位度提升,早已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02

?

楼市温州LOUSHIWENZHOU

县域首位度提升动作最明显的,或许是乐清。近几年,作为乐清城区的乐成,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标建筑、商业综合体、大型公园及各类公共设施全面建成,日渐展现出更多城市面貌,与当年的狭小、破旧的老城区形成鲜明对比。

乐成

如此明显的进步本是好事。但是,乐清境内的柳市、北白象、虹桥等强镇,其发展却受到了限制。其中,柳市是当前浙江第一强镇(来源:《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被列入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拥有众多知名企业与上市公司,凭借电气产业形成温州首个千亿产业集群,拥有“中国电器之都”称号,且经济规模占据乐清约三分之一,在经济、产业等方面明显优于乐成。

从地理上看,以柳市为中心的柳市平原,位于温州市区与乐清城区之间,东临东海、南临瓯江,有着“通江面海”优势,是瓯江北岸最大平原,与鹿城、龙湾、洞头、永嘉等相邻县市区有着更好的互动基础。

柳市平原。来源:百度百科

该片平原包括柳市、北白象、七里、磐石等镇,是温州少有的大片平原与发达城镇群。相比较而言,乐成的平原面积远远小于柳市平原,也比虹桥片平原更小,发展空间相对有限。

然而当前,柳市、北白象、七里、磐石等地少有城市建设的大动作,长期保持着相对落后的城镇面貌与分散城镇布局,部分区域甚至数十年无变化,优越区位与丰富土地资源被浪费。如此滞后的建设,已对其经济、产业发展与人口吸引起到明显的制约。

柳市。来源:浙江新闻

当前,乐清出现了明显的产城分离现象,城市建设集中在乐成,更多产业依旧位于柳市、北白象、磐石等镇,两者难以相辅相成。

在建设、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如今柳市平原成了温州市区与乐清城区之间的断裂带,其区位优势未能得以充分发挥,无法实现强强联合,依旧保持着孤立、分散的城镇布局。

柳市片城镇分布示意图

如今乐清大力发展乐成,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如果将更多优质资源与同样的建设力度放在区位更优越、经济更发达、产业基础更好的柳市,是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3

?

楼市温州LOUSHIWENZHOU

相比较乐成,作为永嘉县城的上塘,区位条件与产业基础更弱、发展空间更小,因此首位度更低,与温州市区仅一江之隔、事实同城的瓯北片(包括瓯北、三江、黄田),成了永嘉的城市代表区域。

瓯北

即便如此,近年永嘉也将发展重心回归到上塘,有了一系列提升县城首位度的动作。虽然瓯北片并非没有建设,但是对于其发展需求来讲,这样的力度远远不够。

三江商务区

比如三江商务区,当前多个大型综合项目已启动建设,甚至部分建成,瓯越大桥、瓯北大桥已通车六七年时间。

然而,当前连接两座跨江桥梁的城市道路,竟至今尚未完工,除房地产项目外的相关生活配套也多数未启动建设,其交通拥堵状况、半城市化现象始终未能改善。

与永嘉、乐清不同,作为瑞安城区所在地的安阳,反倒“通江面海”,周边发展空间较大,在瑞安也有较高的首位度与城市化质量。

不过,位于瑞安城区与温州市区之间的塘下镇,同样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发展空间,却也面临着与柳市、瓯北等地类似的建设不足、发展受限现象。

塘下。来源:浙江在线

从永嘉、乐清、瑞安三地的提升首位度动作来看,它们均围绕着县(市)行政中心所在地进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辖强镇的发展。同时,他们的布局往往还停留在其县域范围内思考,并未站在融入温州大都市的角度。

04

?

楼市温州LOUSHIWENZHOU

相比较之下,原先鳌江流域更加散落的城镇群,如今似乎有了加速融合迹象。

此前,苍南也重点发展县城灵溪,作为强镇、占据苍南约一半经济体量的龙港,建设力度相对弱很多,其发展也受到制约,与柳市、瓯北、塘下有着类似情况。年,龙港撤镇设立县级市,脱离苍南,各自发展。

平阳则是一个例外,其重点发展区域并非作为县城的昆阳,而是其强镇鳌江。凭借鳌江镇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商贸业基础,成为平阳的重点发展城镇。

鳌江。来源:平阳旅游陈亮摄

前些年,万达广场、银泰城等商业综合体相继落户鳌江,这在普通县镇非常少见。如今,鳌江及其毗邻地区,还引进了金茂、融创等国内知名房企开发新城,实现片区整体开发与城市运营,俨然一副大都市手笔。

事实上,鳌江能引进这些大牌项目,离不开其与龙港仅一江之隔、事实同城的优势。平阳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大力建设鳌江,在前些年龙港拥有良好基础却建设不足、发展受限的情况下,鳌江实现了对龙港的反吸。

事实同城化的龙港与鳌江。来源:新华社徐昱摄

如今,大量龙港人喜欢前往鳌江的万达广场、银泰城消费,去鳌江的九叠河公园游玩,也有不少年轻人更喜欢鳌江相对优质的城市界面与人居环境,以及更低的房价,从而置业鳌江,出现了“工作在龙港、生活在鳌江”现象,近十万龙港人常住鳌江。分属两个县级单位却不分你我,超越行政级别形成事实上的一座城市。

即便如此,昆阳也并不差,哪怕城市建设力度没有鳌江大,同样是一座非常宜居的小城,继续发挥其行政中心作用,并没有走向衰落。

刚刚设立县级市的龙港,也有了大动作,将在东部全力打造龙港新城,以改变原有相对滞后的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与鳌江形成两岸共荣。

鳌江流域城镇分布示意图

如今在“十四五”规划中,鳌江流域就以龙港、鳌江为中心,成为温州仅次于主中心地位的副中心。

05

?

楼市温州LOUSHIWENZHOU

当鳌江流域的副中心走向融合,那么地位更高的温州城市主中心,却依旧各自为政,散落的城镇群现状依旧未能得以改变。

与多数城市不同,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温州,往往出现县镇强于县城的现象。如果说强镇发展受限是提升首位度过程中的必然牺牲,那么这样的牺牲是否有些“一刀切”?

当县城基础有限,即便大力建设,却无法服务于强镇的产业发展,“小马拉大车”的现状能得以改变吗?当强镇的产业发展受到抑制,哪怕县城建设地再好,又能确保所在县域的天花板能有所提升吗?

更为关键的是,瓯北片、柳市片、塘下镇均位于温州市区与所在县(市)行政中心之间,本该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实现市区与周边县(市)的强强联合,而非将其看作边界地带而忽视发展。当这些强镇的发展受到抑制,不仅不利于温州大都市的建设、发展,还将加剧温州当前城镇布局的割裂现象。

事实同城的市区与瓯北

因此楼Sir认为,提升首位度应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其实,本次“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构建“一主一副两极多节点”空间结构,给予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在主中心范围内,永嘉、乐清、瑞安应围绕融入温州大都市发展的更高角度,以及当地实际的区位条件、发展空间、产业基础,进行城市建设与功能布局,而非局限在一地。

永嘉、乐清应将更多的首位度提升动作,放在瓯北片、柳市片;瑞安应加快向东发展,在东片广阔的土地上实现安阳与塘下的融合。最终,三地应实现与温州市区的融合,共铸温州大都市。

乐成

县城与县级市城区,在继续发挥行政中心作用之下,同样不至于衰落,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座环境优美、品质高端的宜居小城。当然,这对背离温州市区方向的地方,是明显的利空,但是在当前环境下,全面、均衡发展则意味着没有强有力的制高点,最终缺乏竞争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正是建立在这种背景之下。

“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向南推进温瑞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都市区主中心南部新区;向北推进与永嘉、乐清拥江发展,深化瓯江北岸、三江片区、柳白片区与主城区联动发展。

在今年“两会”上,打造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成为热门话题。永嘉、瑞安的人大代表明确提出撤县(市)设区,融入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乐清市有关负责人也提出高起点规划打造瓯江北岸高品质滨江岸线,全方位融入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一体化战略。

若将来永嘉、乐清、瑞安能实现撤县(市)设区,想必在行政阻隔减少的情况下,能更好地实现区域融合、集聚,真正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对这几个与温州市区相邻的强镇来讲也是大利好。

但是,在撤县(市)设区之前,应加快探索跨行政区新型统筹协调机制,毕竟城市发展与竞争刻不容缓。

市区及周边强镇分布示意图

虽然当前温州面临严峻的城市竞争环境,在区位、城市级别等方面并不占优,但行政阻隔、城镇散落而带来的集聚度不足、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现象,说明温州的发展远远未达天花板。若能充分发挥集聚的力量,站在温州大都市的角度去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相信温州未来还能跃上一个台阶。

相关内容:

《“十四五”:温州发展方向有大变!撤县(市)设区将有实质性进展…》

《乐清市区、永嘉县城纳入温州中心城区,撤县设区将有实质性进展!》

《区域分散、强镇林立的温州,是多么需要聚集的力量!》

《中央巡视组点名批评7座城市!这件事,其实温州也挺让人抓狂的!》

《“十四五”温州跨江发展,这个片区的作为,很可能超乎您的想象!》

后话:因为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