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322/4358927.html 张玉珩:从豫南来到东北,不变的是一颗赤诚的心 金伯阳:惟有丹心共日月,甘将热血洒江山 金锦女:令敌人胆寒的战地“小百灵” 历史好比航船,装载着人类的记忆,驶向未来。 中国共产党的红船从嘉兴启航,乘风破浪年,驶入新时代。 中共满洲省委,是中国共产党于年10月至年1月在东北地区设立的最高领导机构。其间以陈为人、刘少奇、陈潭秋等为书记的中共满洲省委领导工农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解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而且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这是一段不屈不挠的抗争史,也是红船航迹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近9年的时光,中共满洲省委在白山松水留下了一串串可歌可泣的足迹。让我们走进那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片段,通过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回望历史,着眼当下,展望未来…… 张玉珩:从豫南来到东北,不变的是一颗赤诚的心 青山埋忠骨,英名万古传。有这样一群吉林英雄,他们用殷红的鲜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这其中就有东北抗联牺牲将领、吉林县委书记张玉珩。 张玉珩的身上有着什么样的红色故事?这种红色精神起到了怎样的引领作用?带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记者探访了张玉珩在吉林市昌邑区从事革命活动的旧址,并与吉林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人员进行深入交流,追寻英烈足迹,重温峥嵘岁月。 3月的春风吹在脸上略有一丝凉意。此时的我们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心情也越来越凝重。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虽然年头长了,墙体颜色泛黄,但墙面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这里是吉林机器局旧址,当年张玉珩就是在这里以一名职员的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吉林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一处处长杨伟刚介绍说。 在他的讲述下,我们对张玉珩的红色事迹有了深入了解。张玉珩,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县,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受组织派遣到东北工作。年,他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到吉林工作,曾任吉林县委书记、磐石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总队长,是吉林地区党组织和磐石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年在珠河县与日伪军遭遇,不幸牺牲,时年34岁。为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他把一颗赤诚的心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一腔热血洒在东北大地上。 “英雄虽然已经逝去,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杨伟刚告诉记者,如今,这处旧址被吉林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吉林市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 不仅如此,吉林市委党史研究室于年编辑出版的《中共吉林市党史人物》(第一卷)收录了张玉珩人物传,年编辑出版的《中共吉林地区史》第四章第一节和第二节介绍了张玉珩的革命事迹。“近年来,我们通过发放党史书籍、开展党史大讲堂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学习张玉珩的革命事迹和红色精神,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杨伟刚如是说。 重温革命历史,感受初心使命,努力践行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的深刻含义。 回头望去,这座往日的建筑就像一本厚重的书,书写着革命烈士的家国情怀。那昔日的历史影像和光辉历程在脑海中不停回放,令人热血沸腾。 金伯阳:惟有丹心共日月,甘将热血洒江山 “在掩护指战员们撤退阻击敌人的战斗中,他不幸中弹,英勇牺牲,把最后一滴鲜血洒在了辉南大地,年仅26岁。直至牺牲,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出生4个月了……” 在通化市辉南县金川镇旱龙湾附近,有一个被当地人所熟知的纪念广场。年11月15日,中共满洲省委常委金伯阳同志在这里壮烈牺牲。为了纪念这位为抗日救国而英勇捐躯的民族英雄,当地建立了这座金伯阳纪念广场。 “当年杨靖宇将军和金伯阳同志就是在这里带领抗联战士抗击日寇、浴血奋战的。”辉南县委党校教师刘克莉说,年开始,她从事宣讲金伯阳烈士事迹的现场教学工作,至今已接待县内外党性教育培训班多个,培训各类学员上万人次。随后,她饱含深情地向记者讲述了这段英勇抗战的历史故事。 金伯阳出生于辽宁旅顺,毕业于旅顺师范附属公学堂。曾在大连中华工学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参与组织过年的“福纺”大罢工。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年12月,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年6月,金伯阳以满洲省委巡视员的身份来到磐石南满游击队指导工作,协助杨靖宇组织开展游击战争。 日本关东军对杨靖宇和金伯阳领导的抗联武装十分惧怕,年10月,调集1.2万名日伪军,大举“讨伐”磐石游击根据地。为了开辟南满抗日根据地,10月27日,杨靖宇、金伯阳带领部队横渡辉发江,来到了辉南大地。11月15日,杨靖宇率先头部队开往干饭盆密营,金伯阳率领政治保安连殿后。部队行至小金川村旱龙湾附近时,遭遇伪军邵本良部袭击。战斗打得非常激烈,金伯阳看到倒下去的战友,怒火满腔,紧握手枪狠狠回击敌人。突然,一颗罪恶的子弹射来,金伯阳倒了下去。他奋力支起身体,从身上摘下带血的文件包,连同手枪一起交给身边的战士,说了一句“抓紧突围”,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年,金伯阳的女儿来到殉国地祭拜父亲。站在父亲的墓碑前,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受母亲嘱托,她带回父亲墓前的一捧黑土。金伯阳的妻子将这捧黑土缝在一个小布包里,贴身收藏,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人生难得几十年,岂为衣食名利权?惟有丹心共日月,甘将热血洒江山。”这是金伯阳在年秋天写的一首抒怀诗,是他赤诚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真实写照。 “在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有一大批这样的人物,像魏拯民、赵一曼、金伯阳、曹亚范和许许多多连名字都没留下来的抗联将士。”辉南县党史研究室负责人浦越告诉记者,下一步,要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让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故事为更多人知晓,引导大家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 金锦女:令敌人胆寒的战地“小百灵” 年10月,中共满洲省委派共产党员廖如愿、杨林来到东满,在延吉县朝阳川茂山村召开会议,组建中共东满特别委员会。在新成立的东满特委、汪清县委领导下,汪清各族人民开展了蓬勃的反日斗争,建立了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汪清县反日游击队和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涌现出许许多多为了抗日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人物。 有着战地“小百灵”之称的12岁儿童团员金锦女就是其中一员。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糖果引诱和死亡威胁,她大义凛然地说道:“我什么也不知道,要杀就杀!”敌人恼羞成怒,将她毒打至死。 年4月,日伪军对延边地区发动了第一次惨无人道的大“讨伐”。在这次大“讨伐”中,金锦女目睹了6位亲人被日军杀害。悲痛万分的她,主动要求参加儿童团,并加入了由年轻女孩组成的“抗日宣传队”。 金锦女随游击队步行百余里到达汪清县的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心——马村。一路上,她从不掉队,腿上、脸上被荆棘划破了,脚上走起了水泡儿,她也毫不在意。年5月1日,小汪清抗日根据地举行文艺演出,金锦女以自己一家6口被日寇残杀的事实编成节目登台演出,让根据地的群众和官兵深受感动。她就像一只山中的百灵鸟,随“抗日宣传队”走遍了东满和吉东地区,成为其中的骨干。 年秋,在根据地的一次反“讨伐”战斗中,金锦女不幸落入敌人的魔掌。狡猾的敌人先用各种甜言蜜语哄骗她,意志坚强的金锦女始终一言不发。穷凶极恶的敌人开始严刑拷打年幼的金锦女,她忍受了成年人也难以忍受的痛苦,始终没有吭声。一名日本军官嬉皮笑脸地走到金锦女面前,一手握着手枪,一手托着糖果,对她说:“小孩,共产党哪边的有?游击队哪边的有?说出来糖的吃,不说死啦死啦的,你的明白?” 金锦女两眼放射出无比仇恨的怒火,斩钉截铁地对敌人说:“狗东西,休想吓唬我、诱骗我,休想从我嘴里得到半点情报!你们是我不共戴天的仇敌,我什么也不知道,要杀就杀!”说完,她咬紧牙关,紧握双拳,猛地向日本军官撞去,并撕打日本军官。凶残的敌人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小女孩会如此坚贞不屈,顿时恼羞成怒,将金锦女毒打致死。 金锦女牺牲时,年仅12岁。小汪清抗日游击区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缅怀这位战地“小百灵”,盛赞她的英雄壮举。金锦女壮烈就义的消息传到共产国际后,多国报刊以《小烈女传略》为题,宣传她的英雄事迹。 如今,汪清县在金锦女当年牺牲的地方树立起她的半身雕像和纪念碑。每到清明节,当地的中小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她的纪念碑前祭扫。参加祭扫的学生纷纷表示,金锦女牺牲的时候和我们的年纪差不多大,正是有她这样的烈士不畏牺牲,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将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时刻准备着。 山川不改,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鉴往以知来,循道以致远。回望中共满洲省委这段历史,吉林人民将进一步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心和决心,从历史中获得启迪、提炼经验,以更加昂扬的奋进姿态,建功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来源:吉林日报 这里是长白山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