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 。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 万山,镶嵌在中国武陵山区,是贵州省铜仁市的主城区,更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深情牵挂的地方。由于山多地少,千百年来,贫穷在这里如影随形。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万山区顶着如山压力,坚定扛起政治责任,把苍生饱暖作为重大历史使命,用对百姓的满腔真情,书写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彩答卷。 一群公仆深爱一方百姓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带着对百姓的深情厚谊,从精准扶贫开始,万山区就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在脱贫攻坚征程中,明确了“全党抓脱贫、突出抓产业,全区抓帮扶、重点抓项目”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包靠责任制,区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及7名区委常委分别包靠一个乡镇或街道,其他县级领导每人至少包靠一个贫困村,担任脱贫攻坚指挥长,所有包靠领导与乡村同责;37个贫困村分别组建一支专门突击队,集中力量重点攻坚。 驻村干部走访贫困户 区委常委会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必备议题,逢会必听情况汇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问题;区委区政府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80多个配套政策文件和工作方案,全力为脱贫攻坚提供保障;建立县级干部帮5户、科级干部帮3户、股级干部帮2户、一般干部帮1户的“”干部帮扶机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全覆盖;按照“干部人事不变、工作关系下划”的原则,从区直部门抽调名干部,固守一线突击攻坚;从全区选派名干部,分别到37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实行“一村一策”,全脱产驻村帮扶。 驻村干部带领村民在蔬菜大棚基地施肥 驻村干部帮助村民秋收 各乡镇(街道)建立脱贫攻坚指挥部,抽调专干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视脱贫为己任,待群众胜亲人,头顶星辰、肩挑日月,行进在山川河谷之间,穿梭在村寨百姓之中,奔忙在田园土地之上,干实事、解难事、办急事,成为群众心中最信得过、最靠得住的“主心骨”,成为大山深处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一组产业拓宽一条富路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 对于长期积贫积弱的万山区来说,破冰之旅更需勇毅。面对艰难困苦,万山人果断亮剑,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的基础、致富的根本、小康的支撑来抓,将脱贫攻坚与产业转型、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抓落实,使各类产业从“秋风萧瑟”到“春色满园”,拓宽了一条奔向富裕的通道。 黄道乡蔬菜大棚基地 聚焦五大主导产业,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多元高效发展。万山区先后建成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79个,总面积达2.5万多亩,带动户建档立卡户1.82万人稳定致富。同时,培育壮大了食用菌、香柚、竹荪等特色种植业,引入了一体化生猪、中华蜂、冷水鱼等特色养殖业,新增经济作物7万多亩,农业产值突破20亿元,数以万计的百姓从中受益,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成为全省样板。 敖寨乡集体经济“”模式发源地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带动建档立卡群众稳定增收。按照“龙头企业+建档立卡户”模式,万山区从市级脱贫基金中安排1.8亿元,作为建档立卡户股金,注入区内6家龙头企业,名建档立卡群众每年通过年度分红增收元以上。以敖寨乡中华山村为试点,探索推出的“”利益联结机制,被中组部列入党建扶贫案例,被改革开放40周年列入博物馆展示。 苏高新?食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心 打造“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持续撬动消费扶贫。以苏高新?食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心为平台,打造武陵山片区“黔货出山”重要集散地;以万山电商生态城为平台,打通与苏州的线上销售和线下合作渠道,新增苏州农特产品直供基地亩,开设农特产品旗舰店15个,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苏州万山两区“黔货进苏”助推消费扶贫入选全国消费扶贫市长论坛经典案例。 朱砂古镇 加快全域旅游建设,持续牵动旅游扶贫。重点开发建设了朱砂古镇、九丰农业博览园、彩虹海、牙溪农场等一批优质旅游项目,建立景区与建档立卡户对口帮扶机制,实行一年一结算,带动人脱离贫困。在主城区打造铜仁乃至贵州首条劳务就业扶贫示范街,提供就业岗位多个。建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一批高端酒店及休闲养身设施,让更多建档立卡群众获得了创业就业机会。 万仁新能源汽车 做强工业园区,持续拉动更多人就业致富。年产1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万仁集团,全面建成后可吸纳多人就业;聚集28家企业的朱砂工艺品产业园,帮助多人圆了就业梦想;分布在5个安置点的12个扶贫微工厂,让多名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当起了工人,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年4月,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对万山区建设扶贫微工厂的做法,做出肯定性批示,被央视《焦点访谈》点赞5分多钟。 一份坚守托起一片希望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役中,万山区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责任担当,以“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爱民情怀,以“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雄心壮志,铿锵回应着历史的呼唤。年万山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年9月,万山区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6.37%、贫困发生率1.19%的脱贫攻坚成果,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年底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面对来之不易的业绩,万山人民没有将脱贫摘帽作为脱贫攻坚的终点,而是将精彩出列作为创造幸福生活的起点,继续整装前行。牢牢坚守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原则,让脱贫成果坚如磐石,托起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厚重希望。 高楼坪乡青年湖村黄家寨 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全区80%的行政村达到了绿色村庄标准,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实现公共照明全覆盖。 继续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落实产业发展“八要素”。以亩以上坝区为引领,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精品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20亿元。 工人正在整理刚采摘的羊肚菌 继续在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方面用劲发力。全区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乡镇(街道)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行政村卫生室、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建档立卡户医疗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对农村老旧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进行动态监测和维修,群众全部住上安全房。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旺家社区 继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5万多群众走出大山、拎包入住、喜迁新居,每户搬迁户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确保了建档立卡群众搬得进、住得下,稳得住。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4%,饮水安全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农村实现“组组通”硬化公路;先后对0多户农户分别进行了改厨、改厕、改水、改电、改圈、房前屋后硬化及房屋维修;“广电云”户户用广播电视网络覆盖万山全境。 建档立卡劳动力赴苏州稳定就业 继续加大与苏州高新区携手奔小康力度,区直18个部门与苏州高新区相关部门实现结对共建,全区11个乡镇(街道)、37个出列贫困村实现结对全覆盖。年,新冠疫情稍有缓解,万山就组织输送了多名建档立卡劳动力赴苏州稳定就业,两区携手奔小康工作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 在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浩荡征程中,万山全区上下坚持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27万干部群众携手并肩、同心同向,战出了鱼水深情,斗出了肝胆相照、拼出了后发赶超,使曾经萧条冷落的万山充满了勃勃生机。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25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排名全省18个城区方阵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元,同比增长9.3%、10.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营商环境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万山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城市与景区、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中国最美特色旅游小城、中国最佳品质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等殊荣。在年以来的全省脱贫攻坚年度考核中,万山2次夺冠、1次名列第三。一个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新时代现代化魅力新万山,正昂首展现在世人面前。 “凡事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的起点,万山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用更加辉煌的业绩,去拥抱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杨晓敏刘苏佟) 总编:杨晓敏 编审:吴小玲 编辑:夏明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