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内容 第一章知道为要行道 第二章上帝形象的亏损 第三章永恒的恩赎计划 第四章上帝的恩召 第五章对罪的悔悟 第六章重生(上) 第六章重生(下) 第七章对基督的信 第八章真正的悔改 第九章蒙上帝称义(上) 第九章蒙上帝称义(下) 第十章被上帝纳认为儿子(上) 第十章被上帝纳认为儿子(下) 第十一章与基督联合(上) 第十一章与基督联合(下) 第十二章上帝的拣选(上) 第十二章上帝的拣选(下) 第十三章罪势的瓦解(上) 第十三章罪势的瓦解(下) 第十四章圣徒面对的属灵交战(上) 第十四章圣徒面对的属灵交战(下) 第十五章对罪的治死(上) 简要介绍: 如果拿一张三足鼎峙的凳子来比喻,基督徒生命的三条腿凳,第一条是上帝的道(即教义),第二条是信徒切身的经历,最後一条是信仰的实践。人若想在灵程路上站立得稳,这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然而,不少信徒的灵命并没有全面地具备这三方面,他们不是只注重教义,就是只追求个人经验,再不然就是只讲求信仰的实践。 此书的主旨就在这里:人必须重新回到圣经中所谈到的,关乎真生命的源头、真生命的本质和真生命的外在表现等等基要真理上。基督徒信仰与生活的根基,若不是建立於圣经的教义,则是将房子盖在沙土上。唯有藉着听道、知道、行道,将房子盖在磐石之上,信仰才能经得起考验。《磐石之上》强调真知力行,毫无空洞理论。读时能让脑中清晰,心中火热。 在今日「信仰与生活脱节,追求灵恩却忽视救恩」的後现代,傅博士的名着《磐石之上》是「归回圣经,向下扎根,向上结果」的实践指南。信徒追求灵命更新与成长的最佳用书!推荐教会小组、信徒造就班、读书会研读。 OlivetChurch置罪于死地对于这一点,我们得讲解清楚些。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说保罗所用的「治死罪」这句话,但我们还没有为这句话下定义。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也许,先说说这话不是什么意思会比较容易些。「治死罪」不是把罪连根拔起。没有基督徒可以达到一种地步,他内住的罪给他完全拆毁了,罪在他心中完全不存在了(约壹1:8)。要达到那种完全得释放的境界,我们仍须耐心等候。「治死罪」也不是把罪转移到别处去。有时候当一个人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外在的环境和他生活的规律可能变到一种程度,他的「老」罪对他已不起作用了。但是如果他因此就以为罪已经死了,那是自欺欺人的事,这就好比一个人酗酒,他酗到一个地步,已经对酒精完全麻木了,他什么欲望也没有了,只想去睡觉,然后他对自己说他已经戒酒了。「治死罪」也不是指为怕面对自己的罪,我们把自己罪性的习惯,转换成另一种一般人较能接受的,比较不容易察觉到的罪的形式。把罪改头换面,并没有更改它的本质。这不是治死罪。治死罪也不是一种安静和详的气质,或一种只讲理念,不问世事的性情。新约圣经很明确地指出「肉体的罪」是在思想上过于在物质上的。这样,究竟把罪治死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指我们一生要不断打的一场仗--拒绝让自己的眼目去看、自己的意念去想、自己的情欲去沾那些叫我们远离基督的事。也就是说,刻意地对任何不洁的思想、提议、欲望、志向、行为、处境或挑逗,一旦察觉到它的存在时,立刻加以拒绝。此乃我们不断需要作出的努力,尽一切所能,削弱罪势的普遍支配能力、和在我们个人身上肆虐的能力。然而仅仅对错误的事说「不」还不足够,我们还要定意接受这福音所带给我们一切美善的、有益的属灵约束。我们要以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心田除草,并且播种、灌溉和培育基督徒的恩惠,然后罪就会被治死。我们不仅要杀灭罪的杂草,更要看到恩典的花朵盛开,因在我们心田里,洒下了有圣灵同在而流放出来的养料,只有当我们心中充满恩典时,罪也就找不到呼吸和发芽的空间了。歌罗西书3:5-11在此就很有意思了,因为那里很适切地总结了基督徒灵程中要对付罪的环节,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领会出治死罪的几种方式: 所以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就如淫乱、污秽、邪情、恶欲和贪心,贪心就是拜偶像。因著这些事,上帝的忿怒必要临到悖逆的人。你们从前在其中生活的时候,也曾经这样行过。但现在你们要除去忿怒、恼怒、恶毒、毁谤,以及粗言秽语这一切的事。不要彼此说谎,因为你们已经脱去了旧人和旧人的行为,穿上了新人。这新人照著他的创造者的形象渐渐更新,能够充分认识主。在这一方面,并不分希腊人和犹太人,受割礼和未受割礼的,未开化的人和西古提人,奴隶和自由人,惟有基督是一切,也在一切之内。 在何处要将罪治死?保罗好像指出了基督徒为中心的三个圈子,在这三个圈子都有治死罪的必要。(i)在我们私人生活中: 在第5节中所指的是地上性质的罪,主要指的是内在的动机和外在的操守。我们的内心世界自成一个宇宙,在这个小宇宙里,会冒出各种各样的罪来。保罗只是把我们难以启齿的罪恶欲念一一揭露出来而矣。而在他写给以弗所的书信中,提到类似的事情时,他视这些话为「坏话」(弗4:29)。但他在此提出这些事情,因为这些正是许多基督徒面临严峻考验的地方。假装这些痛苦的试探不存在是无补于事的。圣麦钦芮(RobertMurrayMcCheyne)有一次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他发现每一种已为人知之罪的种子,都在他心里找得到。有时候,除非我们认识到,也只有当我们对自己、对上帝清楚交代属于我们自己的罪究竟有哪些,否则我们会无法真正在成圣之路上再向前奔。如果我们觉得污秽的思想真是我们的问题,叫我们感到羞耻,我们仍须正视它,把它钉在基督的十字架上:情欲也好,贪念也好,都应当一视同仁对待。(ii)在我们每日经历中: 在第8节,保罗继而举出一系列在我们家中或工作中所犯的罪之特色。愤怒和恼怒!恶毒的灵--对自己所嫉忌的人、所针对的人表示幸灾乐祸!基督徒可以粗言秽语吗?保罗则无法想像出这是可行的。「但现在你们要除去....这一切的事」(第8节)。凌斯基(R.C.HLenski)在他所写的歌罗西书注释里,建议把「恼怒」(rage)翻成「激愤」(exasperation)。这实在是一语中的!有时候,人觉得这种失控的表现是基督徒的美德。不!保罗说不!应当制止它。(iii)在教会团契中: 与被赎的人一同相交时,我们必须常常警惕,不容任何足以危及团契和睦的意念在我们心中作祟。「不要彼此说谎」(第9节)。这不过是一种消极的表达方式。在以弗所书4:15有一句相应的话,就是:「以诚实彼此相待」。我们不仅要说真话,也要活得真,彼此坦诚相待。保罗的意思就是「不要活在虚假中」。我们也不应高举自己的背景。在当时,教会是由各式各样的人组成的,有犹太人,有外邦人,有文明人,有未开化的人,有自由人,有奴隶。今天的教会至少也多元化了,但这些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原是为了合一的缘故而有的,而不同人种的合一,乃是为了传福音的缘故而有的(约17:23)。所以,任何基于个人背景而产生出来的优越感、结群感,诸如IQ程度的高低、毕业于哪所名校、出生于哪个城乡、穿什么牌子的衣服、讲什么口音的话等等,都是上帝的家所厌恶的。为基督的缘故,这一切都得拖到十字架上,毫不留情地将之治死,因为他爱教会,为教会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纵使他是那般的富有,为教会的缘故,他成为贫穷;既成为贫穷,他就为上帝的子民能够合一的缘故,为社会唾弃至死。无论我们是在自己思想上有这种优越感,还是我们让别人感觉到我们这种优越感,还是我们的的确确作了一些事,讲了一些话表现出我们这种优越感,这些干犯基督那件上下织成一片之袍子的恶行,都必须狠狠地被钉死。如何治死罪如果我们能从歌罗西书第3章字里行间来揣摩保罗这番教导的精意,我们就会发现,保罗也提出了治死罪的具体步骤,从他的教训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五大「原则」: (i)认识罪的真相(西3:5,8,11):心理学家有时会将他们所称的「制约」(Suppression)和「抑压」(Repression)分别开来。制约所指的是拒绝一切作某件事情的机会,而抑压则是指否认我们心中有想作某件事的欲望。前者,我们都知道,乃是一种正常健康的举动,(的确,对基督徒来说,这乃是一项必须的操练。)但后者则会招致各种各样的心理不平衡。对于一个信徒来说,这种失衡现象会从他的心理层面潜入他的灵性面,继而带来可怕的后果。无可否认,在我们本性中有种微妙的倾向,叫我们总是想在人前表现得比真正的自己要好看一点,但要是靠自我抑压的方法来介绍自己,是足以致命的。又无疑,撒旦也会尽量利用我们内在的罪大作文章--我们已经领教过它的控诉:「你身为一个基督徒,怎么在你思想里会有这些念头出现呢?你还算是基督徒吗?」在那一刻,我们是多么容易顿时感到失落,忘记了原来救恩是藉著恩典而不是凭行为换来的、称义是藉著信心而不是凭自己的义得到的,以及是基督而不是我们自己能救我们的。也许在别的时候,让人听起来觉得你胆子太大了,但在此时此刻我们一定要大胆地说:「纵使我有这些思想和欲望,但我从来没有比此时此刻的我更配得到称义,然而我仍然要靠基督,并且依靠他的恩典,我将会治死这些罪的。」但只有当我们肯正面面对这些罪,照著罪真正的面目来认清它,我们才能认识到十字架乃是罪应有的结局。 (ii)把罪带到上帝的面前受光照:往往我们本性最不想做的事,就是属灵定律要求我们第一要做到的事。「因著这些事,上帝的忿怒必要临到」乃保罗对我们说的话!我若想看清楚自己的罪,好使我有心决定除掉这罪,我必须先把罪带到能让我看清楚的地方,这地方就是上帝对一切不虔不义之人的愤怒所在地(罗1:18),这地方就是十字架。让我们把罪带到十字架前,让我心中的眼睛可以看见,耶路撒冷城门外那灰暗的下午,让我目睹基督的受辱;让我看见太阳也不忍目睹这种羞辱而隐藏起来了,看见围观的人也嚎啕捶胸而散(路23:48);也让我们听到那位饮下愤怒之杯者的呼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为什么离弃我?」;让我们再来回头看看自己的罪,并对主懊悔地说:「主耶稣啊,我知道为什么,就是因我这罪你才要承受这样的痛苦!」我们要是来到这个地步,怎么还可能不舍得置罪于死地呢? (iii)回忆起往日罪行带来的羞耻:「你们从前在其中生活的时候,也曾经这样行过。」(西3:7)。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基督徒生命成长中的「对比原则」。有时候,回头看,然后来量一量我们的属灵温度,是不太健康的事。但在这种情况下回顾以往,很可能是一种恩典。保罗问:「你们在现今以为羞耻的事上,当时得了什么呢?」(罗6:21)。在这里的原则也是一样。为什么还要回到老路上去呢?为什么仍然活像「旧人」呢?在基督里一切旧的不都已过去了吗? (iv)记住你已经是与基督联合的人了,保罗在1-4节中已经详细解释了这一点,在9-10节又再暗示这一点。这「新人」和「旧人」的概念几乎可以说是新约的专有名词。「旧人」是我们与亚当联合的本性,「新人」则是在基督里与基督联合而有的性情。「记住你在基督里」,这就是保罗对我们讲的话。「就让有这样的认知,在你一生中发挥巨大的效力。你当记住你已经与基督紧紧联合在一起了。你和他是不可分割的。」这也是保罗在提出其他教导之前的前提动机。在哥林多前书6:17那里,保罗更说道,即使我们犯罪,也不能叫我们与基督分割开。我们自己也许会觉得与主疏离了,但我们与主仍旧为一--以致于导致的结果就是,当我们犯罪,我们把主也扯进我们的罪中来了。「你们不知道你们的身体就是基督的殿吗?」 (v)祷告渴望结出圣灵的果子:这一点乃是保罗接下来正面的勉励我们的(见西3:12-17)。约翰法勒夫(JohnFlavel)说过:「以恩典迎腐败,犹如浇水于火上。」如果我们藉圣灵种,就会从圣灵收。如果藉著圣灵治死肉体的罪行,就必能得到存活的应许(罗8:13)。因此,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在主里坚守忍耐(Preserverance)。 OlivetChurch傅格森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