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磐石市将基层党建融入脱贫攻坚,探索实施“党群联建扶贫田”项目,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大暑时节,在磐石市个行政村的多公顷“党群联建扶贫田”里,桑树、中药材、辣椒、食用菌等7大类农产品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在黑石镇文化村的葡萄大棚里,茉莉香葡萄挂满枝头。71岁的宋嘉庆和儿子、儿媳,正细致地打理着自家的葡萄。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宋嘉庆,如今已经是村里有名的葡萄种植大户。看着即将丰收的葡萄,宋嘉庆乐得合不拢嘴,直夸是党的好政策,让他过上了好日子。 宋嘉庆的脱贫致富,得益于磐石市委、市政府在有零星贫困户的“插花村”创新实施的“党群联建扶贫田”产业模式,让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脱贫产业项目,保证了插花村贫困户持久受益、稳定脱贫。 在党群联建扶贫田的产业模式上,黑石镇设立了“镇级、村级、个人”三级扶贫田。包保责任人,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帮扶。村里的党员干部,定期为贫困户出义务工,进行帮扶。黑石镇的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对贫困户进行包保。目前,这个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户、人,收入已经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在烟筒山镇民主村葡萄园区的育苗大棚里,“金红娃”品种的葡萄幼苗已经爬上了藤。工人们正在为葡萄苗薅草、掐尖、打蔓。为了带动周边27个插花村同步致富,这个村建设了65栋大棚,把周边46个行政村都加入到葡萄种植的产业项目里。每村建设的一栋大棚和葡萄种植技术、销路,全都由民主村负责。 徐万河和记者算了一笔账,初步估算,今年仅葡萄大棚一项,就能收益5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 “金红娃”葡萄种植是烟筒山镇的特色产业,这个镇坚持以产业发展做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通过葡萄种植和植桑养蚕两个特色产业,探索三种经营模式,拓宽销售方式,推进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黑石镇文化村和烟筒山镇民主村的“党群联建扶贫田”是磐石市基层党建工作和扶贫工作的有效结合,创新发展扶贫产业模式的缩影。年,磐石市公顷的“党群联建扶贫田对”实现了对16个镇、个行政村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贫困户户均增收元。 今年,磐石市将继续做大做强植桑养蚕、中草药、果蔬、棚膜等优势项目,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统筹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责编:关健编辑:贾志家兵审校:李卓信息来源:江城新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