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122194.html贞观23年,公元年,开创了大唐王朝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举国同悲,有两位将军在灵前痛哭,主动要求殉葬,以全他们同唐太宗之间的君臣情义。殉葬之风古已有之,中国古代很多皇帝死后,都会要求后宫妃嫔殉葬,到地下继续服伺君王,但朝廷将领主动要求殉葬的事例并不多见,那么,这两位主动要求殉葬的将领是谁呢?他们同唐太宗之间有怎样的故事呢?是什么样的情感促使他们放弃自己的生命和前途,主动要求殉葬呢?事情要从公元年唐高祖李渊太原起兵说起,为了争取突厥贵族的支持,派人将一名中原的歌姬送给突厥始毕可汗,始毕可汗非常领唐高祖的这份人情,当即派兵名,战马匹,支援他起义。三年后与唐朝有过良好合作开端的始毕可汗去世,处罗可汗继位,唐高祖在位时就计划发兵夺取唐朝领地并州,尚未实施便意外身亡。弟弟颉利可汗继位,这是一位十分富有攻击性的可汗,凭借突厥兵强马壮,不断侵扰中原,大唐王朝与突厥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公元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夺得皇位,颉利可汗看到唐朝内部矛盾重重,打算趁机而入,没想到自家后院起火,铁勒,回纥,薛延陀等原本依附突厥的部落纷纷起兵反叛。薛延陀的叛军击败了欲谷设,阿史那社尔率军前去救援,也被薛延陀击败,率部西走。阿史那社尔是处罗可汗的小儿子,在11岁时就以骁勇善战闻名于部落,同颉利可汗的儿子欲谷设分别统治铁勒、回纥、薛延陀等部落。此次兵败薛延陀,是阿史那社尔终身难忘的家国之耻,也由此引出了他与唐太宗后来十多年君臣情义的契机。唐太宗没有错失这次机会,实施以夷制夷的策略,借着薛延陀的崛起,册封薛延陀的首领夷男可汗,以进一步打击和牵制突厥。公元年,唐太宗派十万大军进攻突厥,大破突厥,俘获了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依附东突厥的契苾部首领,契苾何力与他的母亲对部落的未来忧心不已,不知该何去何从,左边是日渐强大与自己同根同源的铁勒部,右边是强盛的中原王朝,大唐帝国。最终,契苾何力和母亲决定归顺大唐,于公元年率本部一千多户主动降唐。唐太宗将他们安置在甘州,凉州一带,将契苾何力封为左领军将军,母亲封为姑臧夫人,弟弟契苾沙门封为贺州凉州两州都督。唐太宗看中了契苾何力的军事才能,同时也为了防止部族的反叛,便将他召入长安,陪伴在自己身边。而此时的阿史那社尔,还在和薛延陀部较劲,公元年,趁西突厥内乱,阿史那社尔率兵以诈降之名实突袭之事,攻占了西突厥一半的土地,俘获十余万人,自称都布可汗。然而他一心想击败薛延陀一雪前耻,不顾众首领反对,执意在根基未稳之际率骑兵5万讨伐薛延陀,苦战多天,屡战屡败。此时西突厥新可汗继位,阿史那社尔的部众不愿继续作战,纷纷逃回西突厥,薛延陀趁机追击,阿史那社尔败走高昌国。公元年,苦于薛延陀和西突厥不断进逼的阿史那社尔率领部分人马投奔大唐,他的心情是非常忐忑的,突厥和唐王朝有宿仇,他的爸爸处罗可汗和叔叔颉利可汗对唐王朝的态度都十分不友好。出乎意料的是唐太宗对他的到来非常高兴,不仅以突厥可汗的身份优待他,还将自己的妹妹衡阳公主嫁给他,并给予他非常信任,封为左骑卫大将军,负责玄武门。要知道玄武门可谓是唐朝的“生命之门”,唐太宗在这里杀了自己的兄弟登上皇位,唐玄宗也是在这里发动了对姑姑太平公主的政变,夺回大权,因为掌握皇宫安危的禁卫军就驻守在玄武门附近,李世民此举相当于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了阿史那社尔。唐太宗以自己广阔的胸襟与气魄接纳了走投无路的契苾何力还是阿史那社尔,对他们毫无轻视之意和怀疑之心,给予优待,委以重任,二人也没有辜负这一番信任,为大唐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高昌国王授意依附于他的西域小国阻碍唐朝商队的通行,阻断了唐朝的丝绸之路,唐太宗决心灭了高昌。公元年,唐太宗封阿史那社尔为行军大总管,跟随侯君集前往平定高昌。高昌一战,唐军取得完全胜利,高昌国王投降,侯君集依靠战功私自取走了高昌王室的珍宝,上行下效,人人都分得一杯羹,只有阿史那社尔分文不取。别人说他傻,他回答,没有获得皇帝的诏令,岂敢私自获取。回到长安后,得知此事的唐太宗,特意奖励他一把高昌国的宝刀,并封他为毕国公。公元年,契苾何力奉旨回凉州探亲,却不知他的母亲和弟弟已经被族人绑架,等待他的是一场生死之劫。此时的薛延陀部日渐强大,薛延陀本身是铁勒的一支,与契苾部有同宗渊源,契苾部族人希望契苾何力能够率领他们归顺薛延陀部,又担心他不答应,就绑架了他的母亲和弟弟来逼迫他叛唐。没想到契苾何力严词拒绝了他们,无奈的族人将契苾何力挟持到薛延陀交给夷男可汗处置。此时,一家人的性命都捏在薛延陀手中,从情理来说,契苾何力完全可以叛唐自保,面对“孝于亲”还是“忠于国”的抉择,他将如何应对呢?此时的唐太宗也得知了契苾何力被俘的消息,朝堂上议论纷纷,有人说“人心各乐其土,何力今入延陀,犹鱼之得水也”,主张放弃营救契苾何力,唐太宗则认为“不然,此人心如铁石,必不叛我”。这里的心如铁石和“磐石无转移”一个意思,都是形容心志坚定,并不是心肠冷硬的意思。事实证明唐太宗有知人之明,身处夷男可汗大帐中的契苾何力拔出佩刀向大唐方向大呼“岂有大唐烈士,受辱蕃庭,天地日月,愿知我心”,随后割下左耳来表达对大唐的忠心和绝不背叛唐王朝的决心。恼羞成怒的夷男可汗打算杀掉契苾何力,可汗的妻子劝说,我们与契苾同根同源,何必赶尽杀绝,还是留一条生路吧,契苾何力得以保留一线生机。契苾何力割耳明志的事迹传到大唐,唐太宗非常感动,当即派使臣前往薛延陀,表示愿意下嫁新兴公主,以此换回契苾何力。新兴公主可是唐太宗的亲闺女,此前薛延陀曾多次向大唐请婚都被拒绝了,此次居然主动要以正牌公主和亲,夷男可汗十分心动,双方达成合约,并相约在灵州举行定亲仪式,契苾何力回到了唐朝。要说这夷男可汗也是个实在人,府库亏空,没有钱,也没有奇珍异宝可做聘礼,很朴素的赶着家里的马和羊就打算去灵州定亲,没想到长途跋涉又遭遇风雪,聘礼损失过半,再加上出门之前没有认真导航,对路途所用时间估计不足。到达灵州的时间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唐太宗一看你定亲来迟了不说,聘礼还这么寒酸,十分生气,一甩袖子悔婚了,这闺女我不嫁了。俗话说天子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这出尔反尔可是啪啪打脸的行为。那么唐太宗不惜自己打脸也要悔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薛延陀的聘礼不够,约会迟到,或者是心疼自己的女儿吗?答案还在契苾何力身上。契苾何力在回到长安后向唐太宗报告了薛延陀的情况,包括军事力量,外部势力对薛延陀的抑制等等,提出了一举灭掉薛延陀的计划,那当然不能也不需要把公主再嫁过去了。唐太宗对悔婚一事还是有点犹豫的,这毕竟关系到天子脸面啊,然而在国土安全问题面前,天子的脸面也不算啥,悔约就悔约吧。没想到瞌睡就来了枕头,唐太宗正愁没有正当理由悔婚呢,薛延陀就自己给他修好了台阶。契苾何力为唐太宗献上的这个计谋,也间接帮助对薛延陀一直不能释怀的阿史那社尔报了仇。此次和亲失败也意味着薛延陀彻底失去了中原王朝支持,此后在突厥等部落的侵袭下,日渐衰弱。公元唐太宗东征高句丽,契苾何力担任前军总管,随军出征。驻扎在白崖城时的唐军遭到高句丽军队的包围,并从乌骨城派一万多士兵增援白崖城的高句丽军。契苾何力率八百名精锐骑兵阻击,一马当先,拼死冲杀,腰部被长矛刺中,被救回后简单包扎,继续上战场浴血奋战,终于坚持到唐朝援军到来,大败高丽军,实力演绎了士为知己者死,以命报君恩的传奇。此时的薛延陀内部夷男可汗去世,两个儿子争权夺利,内部大乱,为了转移矛盾,新继位的可汗趁唐太宗东征之际,入侵夏州。唐太宗认为击灭薛延陀的时机到了,派阿史那社尔领兵出击西北战场。公元年薛延陀大败,新可汗逃至回纥被杀,薛延陀彻底被唐所灭,铁勒等部落首领也前来请求归附唐朝,阿史那社尔被提拔为鸿胪卿,这相当于唐朝外交部长的职位,契苾何力也被唐太宗授予右骁卫大将军封号。公元年,唐太宗为了打通西域商路,决定发兵龟兹,任命阿史那社尔为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在战场上他运用计谋,假败诱敌,引敌军入陷阱,经过十多天的追击,大破龟兹城,生擒了龟兹王,对周围西突厥,于阗产生了威慑作用,争相运送马匹军粮,向唐朝军队示好。在唐太宗时期,朝中的杰出少数民族将领为唐朝北部的边疆安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载入史书的还有另外三位突厥将领,阿史那忠是始毕可汗的孙子,帮助唐朝俘虏了突厥的颉利可汗,迎娶了定襄县主;执失思力原来是东突厥酋长,深得颉利可汗器重,唐朝打败东突厥,可汗派他入唐请罪,唐太宗爱惜人才,授予他左领军将军的封号,还将九江公主嫁给他,将他留在了唐朝。后来唐朝征伐辽东、薛延陀、吐谷浑的战斗中,执失思力屡立战功,同九江公主夫妻感情也非常好,后来受房遗爱反叛事件牵连,被流放外地,九江公主主动削去封地,同丈夫一同前往。还有阿史那摸末,是阿史那社尔的亲哥哥,娶了平夷县主,这三位同阿史那社尔一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算是突厥在大唐的上门女婿了。但他们一生都忠于大唐,忠于唐太宗,以身报国,没有辜负唐太宗的信任和厚遇。唐太宗重用这些突厥将领,除了人品及才能,还有政治及战略考量,隋朝对突厥战略措施主要是防御性的。到了唐朝,突厥发展壮大,号称百万雄兵,不断侵扰中原,劫掠财富和人口,形成了严重边患,唐太宗下决心解决突厥问题,而突厥将领熟悉突厥内部军政,地形,及排兵布阵打仗方式,还在突厥民众间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由他们领兵作战优势突出。从这个角度来说,唐太宗对待阿史那社尔是有看重,有情义,也有利益考量,对待契苾何力则更加纯粹,有君臣间的深情厚谊,也有英雄间的惺惺相惜,毕竟契苾部不像突厥与唐朝之间有那么多的恩怨纠葛。但不管怎么样,唐太宗兼收并蓄用人之策,任人唯贤,不计前嫌的广大胸怀,以及他文韬武略的个人魅力,都让他们深深折服,将他视为誓死效忠追随的明君,所以才出现了文章开头二人要为唐太宗殉葬的一幕。也许唐太宗对这一幕早有预感,他留下遗诏不允许二人殉葬,继位的唐高宗也感动于他们的忠勇,在二人死后赐予了他们陪葬昭陵的殊荣,至此,唐太宗和他的少数民族将领之间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游牧民族与中华史:突厥汗国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旗舰店¥22.5购买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