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3-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皮肤病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63.html

作为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在苏德战争前疏于防范,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手足无措,但斯大林在莫斯科城下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并最终稳住了阵脚,为彻底打败法西斯打下了基础。

而在年10月莫斯科会战爆发前夕,经历了4个月苏德战争的苏联,失去了超过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沦陷了超过1/4的人口,失去了绝大多数工业基地。而最可怕的是莫斯科会战前,苏联已经在4个月的战争中失去了至少万军队,而且都是斯大林麾下的精锐之师。

而莫斯科的身后,几乎再无有效阻挡。可以说莫斯科会战前夕的苏联,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极端危急时刻。

但苏军仍然顽强战斗,并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最终胜利,那么为何苏联能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实现逆转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德军已是强弩之末

希特勒的闪击战在二战爆发前夕大显神威,西欧小国纷纷在德国凌厉的攻势下迅速沦陷,连西欧传统强国法兰西也在德国的疯狂进攻下迅速投降。

但苏联和西欧国家完全不同,首先苏联国土面积异常庞大,这是德国不可能和闪击西欧一样对苏联做到一击必杀。

虽然二战前德国想尽办法拉近和苏联的距离,例如瓜分波兰使苏德成为邻国,以达到闪电战的突然性,但巨大的国土面积摆在这里,即使德国跑断腿,也不可能迅速拿下苏联全境。

所以在第一波进攻结束后,如果苏联不死,那么最终倒下的一定是德国。

从年6月21日发起苏德战争开始,苏军一溃千里,德军则高歌猛进,但完成工业化的苏联在基建方面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欧。缺少完备的铁路和公路系统,这使得德军坦克只能行进在土路和麦田之中。在遭遇了黄沙滚滚的烟尘后,苏联一年一度的秋雨,使整个装甲部队陷在泥沼中动弹不得。

对于以速度快著称的闪电战而言,龟速就意味着失败。

而直到冬季来临,路面结冰,德军才再次加速,而此时已错过一举攻占莫斯科的最佳时机。等到精疲力竭的德军到达莫斯科城下时,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

2、斯大林模式余威仍在

因为苏联国土面积远大于其他西欧国家,所以希特勒对德国的诉求也比西欧国家多得多。

在侵略苏联的万军队中,希特勒以北方集团军攻打列宁格勒,断绝苏联的一切外援;以南方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夺取苏联丰富的粮仓和油田;而以中央集团军进攻莫斯科,彻底摧毁苏联人民的抵抗意志。

看似面面俱到,实则顾此失彼。尤其是在基辅战役中,为贪图大量消灭苏联有生力量,希特勒减缓了中央集团军的推进脚步,在创造了围歼苏联60万军队的史上最大围歼战的胜利后,希特勒也彻底失去了消灭苏联的所有可能。

因为希特勒没有意识到,苏联最重要的不是60万苏联军队,也不是莫斯科,而是身在莫斯科的斯大林。

这个创立斯大林模式的政治强人,有着崇高的政治威望,以及战无不胜的个人魅力,只要斯大林在,整个苏联上下就能众志成城。

而忽略了兵贵神速道理的希特勒,在基辅耽误了数月时间后,又因为秋雨陷在泥潭,给了斯大林和朱可夫宝贵的喘息时间,最终莫斯科城防坚如磐石,在斯大林亲自坐镇指挥之下,失去数百万军队的苏联,迅速将各行各业的群众组织起来,形成抵御德国法西斯的钢铁长城。

在苏德战争前期,如果希特勒能够认识到苏联的“七寸”所在,德军的推进将会顺利很多。

3、苏联并非一无所有

能够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莫斯科各行各业群众功不可没,但如果没有远东军区的30多个西伯利亚师,莫斯科保卫战将不会如此顺利地取得胜利。

而西伯利亚师之所以敢于万里增援,和潜伏在东京的著名间谍佐尔格密不可分,正是因为佐尔格获取了日本大本营将要南下挑战美国的重要情报,才极大减缓了苏联在远东的外在压力,斯大林和朱可夫才敢于抽调西伯利亚师加强莫斯科城防。

而强悍的军队没有卓越的领导人也是万万不行的,在腥风血雨的大清洗运动中,大量优秀的指战员惨遭屠戮,苏联在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实现了战斗力的急速滑坡,而目的只是增强斯大林的个人权威。所以苏德战争前期苏军的惨败,斯大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斯大林的表现却又是可圈可点的,首先他信任将领朱可夫,这位优秀的军事统帅,带领苏联民众挡住了德军凌厉的攻势。

随后在朱可夫的一再保证下,斯大林选择留在莫斯科与莫斯科共存亡,并且在莫斯科保卫战激战正酣时,举行了震惊世界的红场大阅兵。

正是这次出乎意料的阅兵,使苏联上下更加团结,也让全世界看到了苏联的价值所在。

所以损失几百万,苏军对于苏联而言,并不是最致命的打击,只要斯大林在,莫斯科在苏联就一定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