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本文字,约60种野生花卉,超过张照片,断断续续耗费了我近两个礼拜的休息时间完成。看完全文大概需要半小时,当然光看图还是挺快的,如果对文字内容感兴趣欢迎先收藏再分次阅读。7月中旬的百花山就好像是一幅山水画,频繁的对流天气和较高的海拔使得这里的山地在雨季经常呈现云雾缭绕的状态。也正因为温度和湿度的助力,进入7月的百花山才真正进入到它的“花季”,尤其是草甸上的花明显比6月要丰富多彩。而且观察到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总状花序和穗状花序野花明显比之前多,比如草甸上密如繁星的拳参,以及现下颜值担当柳兰、手参、草本威灵仙、水蔓菁等,不知道这样的特点是否跟花期时节更高的温度和更多的降水有关系。房山史家营一侧关闭多日以后总算重新开放,我也再一次只身前往。这一次的线路是从停车场走林下小道到草甸,然后继续走到白草畔峰顶,然后再返回,走山脊景区路线回到停车场,再登上百花山峰顶。用时5个半小时,大概拍摄了60余种花卉,由于有些赶时间,所以观察并不是很仔细,估计错过了相当数量的品种,等有时间约花友一同前往,效果应该会更佳。雨季中,林下小道明显比6月湿润许多,许多路段直接淌水。从百花山主峰眺望百草畔。白草畔峰顶附近的景致,疫情以来,这边就一直没有恢复开放,但可以从百花山徒步过来,从大草甸到白草畔峰顶,其实大概也就四十分钟路程,不过刚开始那一段陡峭的台阶还是让人喘大气。好了,书归正传,看花吧,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发吧。独活是在停车场还没进林子看到的第一种显眼的花卉,典型的伞形科植物,这个科的花卉基本上都是伞形花序,顾名思义,就好像一把伞一样。除了花序的形状很有特点,这个科的植物也有着独特的“香味”,出产很多香料植物,不过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他们家的香味也是很多人很难接受的。举例看看最常见的,比如胡萝卜、芫荽(香菜)、茴香、芹菜,你们应该能理解了吧?当然这个科在中医药学中也是大家族,当归、川芎、白芷、前胡、防风、柴胡、藁本、明党参、羌活、北沙参,包括独活,都是很常见的中药药材,不过话说回来了,普通人进山最好不要随便采药,一是采挖野生植物破坏生态多样性,是热爱自然的人明确反对的,二一个是很多同科属植物长得实在太接近,你很难确定自己采到的是对的,第三呢,所有中药材其实都是需要经过炮制等后期制作的,你从山上采挖来的根茎叶,如果不经过处理食用,不仅对身体无益,甚至还容易中毒。这是回程是在类似生境看到的,实在是不能确定是不是也是独活,还是山芹或藁本之类的,当时没带小红书,山里没信号APP也不好使,就当疑似放在一起吧。糙苏这个名字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特别陌生,但是在国内大部分山地特别常见,它所在的唇形科跟伞形科一样,也是按照花型来命名的。百花山这个季节在林下特别常见,几乎称得上一路伴随。糙苏的花虽然不是那种特别惊艳的,但其实仔细看也蛮有趣,轮状的花序,一层一层地生长,每一圈花都搭配着一对叶子。7月份如果说哪种花是百花山绝对的霸主,拳参在数量上应该优势明显,不管是林下还是草甸上,都星星点点到处都分布着。不过相比起来还是草甸上的数量更为巨大。拳参也叫拳蓼,蓼科的花大多数都是这种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穗状花序,颜色也以白色为主。别看在花境中拳参一眼看去好像就是一朵小小的白花,仔细观察,它其实是由几十朵甚至上百朵迷你花穗集而成,雄蕊伸出花冠,如同小精灵吐出舌头一般。高山露珠草也叫深山露珠草,分布在高山的山谷林下,就好像它的名字一样,花朵极小,一不留神还以为是草丛上点缀的露珠。所属柳叶菜科露珠草属,同属长露珠草相比,深山露珠草的植株更为细弱,枝叶上没有毛。微距镜头下的小花,其实也有着蛮特别的造型。北重楼在6月份那篇百花山野花报告里占据了相当篇幅,7月中旬再去,发现那片连片生长的大部分已经花谢,植株也都倒伏,所剩一些尚在开花的也明显老帮了不少。出美花的毛茛科在这个季节最著名的野花非金莲花莫属,不管是在北京周边较高海拔的山地或坝上,不管在林下还是在草甸其实都应该是7月的优势物种,但由于金黄色的花朵实在是太引人注目,而且每年7月恰逢暑期旅游高峰期,所以在北京许多高山草甸上的金莲花都是被游人盗采的重点户,甚至在某些山上数量大大减少。百花山因为是保护区,加上今年疫情缘故游人减少,所以金莲花的数量还是蛮多的。但北京周边最壮观的金莲花花海应该要数小五台山,它纯属因为攀爬难度保护住了相对完整的野生种群,另外夏季的围场草原上也是一片金黄。之前我聊过很多花,在普通人眼中的“花瓣”其实并不是花瓣而是萼片,金莲花也是如此,我们看到的组成莲花状的“花瓣”,其实是金莲花的萼片,金莲花真正的花瓣是那十几片狭长状部分,花瓣花萼几乎等长,颜色也一样,也正因如此,金莲花才有了让人着迷的外形。小花草玉梅同样也是毛茛科,跟许多毛茛科亲戚一样,它五朵白色“花瓣”其实也是花萼,同金莲花不同,小花草玉梅干脆就没有花瓣。在植物学当中,毛茛科很适合研究花瓣延迟发育甚至退化倾向。既然说到,我可以用我不太完善的知识介绍一下花瓣退化这件事。开花的被子植物虽然最被我们熟悉,但其实在植物大家庭中,它是绝对的后辈,距今大概也就一亿多年的历史,而被子植物的花瓣也是特别后面才从雄蕊进化进化而来。在物种进化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特别多的退化现象伴随着进化在发生,花瓣作为花的“新”产物,就经常重新退化成雄蕊,这在以百万年为单位的进化史中,可能只能算是造物主的一个咳嗽而已。不过我们也不用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进化退化背后的链条,总之毛茛科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美丽花朵那是实实在在的。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黄海棠,花朵有着特别亮眼的颜色,花也很大,大不多直径得超过5厘米,基本上路过就不会错过。不过奇怪的是一路走过去,发现的都是快开败或者是骨朵,就没有正在花期的完美花朵。不过它黄海棠的名字有点纳闷,并不觉得长得像海棠啊。蔷薇科龙牙草属的龙牙草在林下十分常见,也叫仙鹤草(这名字也有点莫名其妙),虽然花很多,但是毕竟不算有啥特点,外貌协会的人可能会匆匆走过它。歪头菜这长相,包括结的种实,大家应该也能一眼看出是豆科植物,而且长得很像野豌豆(的确也是野豌豆属),北京山林里野豌豆属的植物特别容易见到,如果把它们的名字放一起我估计绝大多数人都要被搞晕,比如有山野豌豆、广布野豌豆、大花野豌豆、大野豌豆、大叶野豌豆、救荒野豌豆。歪头菜在野豌豆家族里最明显的特点在我看来就是它的叶子,野豌豆们的叶子都是羽状复叶,都像羽毛一样,不过歪头菜的叶片比较大,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1对1对的长,不像其他野豌豆亲戚们至少都是3对小叶(多的甚至超过10对)。歪头菜既然叫菜,就跟野豌豆亲戚们一样,曾经是作为野菜的,甚至像救荒野豌豆这名字基本上就能看到它的食用功能,诗经中著名的《采薇》,薇说的就是野豌豆属的植物。不过野豌豆植物大多含有毒性的生物碱,需要做熟才能吃,不过既然国泰民安,大家还是去菜市场买正经蔬菜为上吧。这一丛是草甸上的,因为日照缘故,明显比林下的要矮壮。还记得上次百花山介绍的华北大黄吗?有不少已经结束花期结出了果实,既然花密密麻麻的,那果实自然也会密密麻麻,简直是密恐天敌。拍点果实的特写可能会好一点,华北大黄的这种小形、干燥、果皮坚硬、不开裂、内含一颗种子的果实被称作瘦果,它具有三棱,沿着棱生出粉色的翅状物,种实干燥以后应该是借助风传播种子。不知道大家还记得瓣蕊唐松草不?上一次百花山里介绍过它,它好看的叶子和奇妙的花,包括形同花瓣、花丝比花药更胖的雄蕊。这一次再上百花山,发现了好多它的亲戚,因为没有带红宝书,所以只能回来查资料辨认,才发现唐松草也是一个复杂的大家庭呢。东亚唐松草在林下常见,它的花比瓣蕊唐松草差别还是蛮大的,首先是尺寸小,密密麻麻远远一看就像禾本科的植物似的。微距镜头下看它的花朵,没有花瓣,4片红绿色的萼片,大量雄蕊下垂,看上去就好像水母或者外星生物,东亚唐松草有个怪怪的俗名叫做“穷汉子腿”,可能是因为它的茎是黑色的缘故吧。不过一看东亚唐松草的叶片还是很容易能判断唐松草属的身份,不过虽然都是三出复叶,但是叶片的形状比其他唐松草卵心形相比更为狭长。在山里第一下见到的长柄唐松草没有花,枝端全是瘦果,瘦果扁扁的有长柄,应该是长柄唐松草名字的来历。叶片虽然略有区别,但依然带着典型的唐松草气质。长柄唐松草的花则跟具有唐松草花的特点,花瓣都退化为雄蕊,细长的白色花丝点缀黄色的花药,如同烟花绽放一样。茖葱,也叫山葱,石蒜科葱属,所以看上去就跟葱花韭菜花那些差不多。6月份来的时候,花还没开,长长的花莛弯垂,到了开花的时候又直立起来了。夏季的山林里当然随处可见蘑菇,对于蘑菇完全是另外一个坑,现在连入坑都称不上,就不勉强定种了,就当爬山随拍看看吧。因为主要拍的都是草本花卉,对于木本植物基本上没有怎么记录,不过毛榛独特的果实造型还是很吸引人。华北耧斗菜真是花期奇长的物种啊,从5月进百花山看到大片的华北耧斗菜,到7月依然看到不少正在盛放,花期能一直持续到8月,对喜欢它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而这株少见的白色华北耧斗菜有的花已经变成了种荚,而另外的枝上依然还在开放花朵。话说耧斗这个字,可不是漏斗哦,耧斗是古代的一种播种机,网上找了张图,你们看看像不像,我反正觉得不是特别像。在林下也常常看到的小黄花,在路边青和柔毛路边青之间,我倾向于柔毛路边青,柔毛刚毛的区别,啊,不纠结了,请大神指教。兴安升麻,看花是不是有点像唐松草属,它们也的确都是毛茛科,应该亲属关系比较近吧。兴安升麻是雌雄异株的,雄株花序大分枝多,雌株花序稍小,分枝少。钝萼附地菜也属于超长待机的花,从春天开到夏天,感觉能一直开到秋天。虽然小,但确实每次遇到都忍不住趴地上拍半天的小花。这次发现新开的花竟然是粉色的,慢慢地变成蓝色。紫草科的小花们真是隐藏的宝藏啊!粗根老鹳草一般两朵粉色小花在一个花序上开放,是夏天山上常见小花中的颜值担当,所在的牻牛儿苗科有许多花长得蛮像,比较常见的除了粗根老鹳草,还有牻牛儿苗、鼠掌老鹳草、灰背老鹳草等,比较明显的区别都在叶子上,有的胖有的瘦,有的裂深有的裂浅,看得多了还是较容易判断。柳叶菜科的柳兰在7月百花山是存在感相当强的花,草甸山脊林缘均有分布,打个可能不太贴切的比喻,柳兰之于这个季节的高山花境,就好像最近热播的《兴风作浪乘风破浪的姐姐》里的张雨绮之于那群女明星一般,显眼!植株高大,叶子和花都属大型,属于见过一次就会记住的那种类型。四片紫红色花瓣几乎敞开着露出8枚雄蕊,雌蕊不像很多花一样深深藏在雄蕊堆里面,而是特别的突出出来,有一种特别飒的气质。柳兰是典型的总状花序,花从下往上开,开花的时候花序继续向上生长,长出新的花蕾,有一种无限生长的趋势。说到总状花序,可能会想到穗状花序,的确他们都很像,都是在一根不分枝的花序轴上开出许多花,不过总状的花有花梗,穗状的花没有花梗,从生物演变上来讲,大多认为穗状花序是由总状花序演变而来。缬草也叫香草,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可以做香料的花,远远看上去,它也有点像我们在公园里花田里经常看到用来佯装薰衣草的柳叶马鞭草。缬草属于忍冬科/败酱科,之所有有一些植物被划分入不同的科,这在分类学中很普遍,因为用的不同的分类系统,有的则是因为分类学发展,通过分子学或DNA证据将某种花从一个科搬到另一个科去。这样的变化其实也是符合辩证法的。火绒草是一种不太惹人注意的野花,它跟它大部分菊科兄弟们相比似乎不太像,反而是跟一种叫白菊的多肉植物贵货有些相似。很多人一眼看过去那仿佛裹着一层薄霜的花还以为就是草,不会引发蹲下身观看的兴趣。不过说一个花你们不可能没听过,那就是雪绒花——其实就是火绒草的亲戚高山火绒草,长相其实差别不大,但人家却贵为瑞士和奥地利的国花,随着音乐之声传唱世界各地。从林下小道走到第一片草甸的林缘处,长了一大片豆科植物,当时走的匆匆,简单拍了两张,回来对着图查资料,实在不能确定到底是胡枝子还是笐(háng)子梢,还是倾向于胡枝子吧。豆科的不少灌木长得也蛮像,得特别熟悉才能一眼分种,处处都是坑啊。展枝沙参跟桔梗科兄弟桔梗有点相似,吊钟状外形园艺感极浓,挺适合驯化为观赏花卉的。因为很喜欢,所以多选了几张。在我的体验里,它在7月份的百花山上的感觉,就有点像6月份时逛百花山时的铃兰,让人增加了一些逛公园的感觉。上面三张是草甸上的展枝沙参,下面几张则是林下的,虽然距离相距可能不过几百米,但是枝干的气质却相差不少,林下的明显更为柔弱一些,草甸上的则有种钢筋铁骨的硬汉气质。石竹你们应该再熟悉不过了,石竹科石竹属标准物种,特别常见的园林花卉,在全国大部也有野生分布,小时候我管它叫铅笔花,因为花瓣特别像削下来的铅笔屑。百花山草甸和山坡上石竹很多,尤其是史家营上山的盘山公路两侧,红的粉的蓝的紫的很多,反而比草甸上的色彩更为丰富,不过盘山路上停车不便,所以每次上山路上看到的不少花都没有拍下来。瞿麦是石竹同科同属的亲戚,看上去好像千差万别似的,但其实仔细观察,石竹花边缘的锯齿状极度深裂,其实就变成了瞿麦这种细条流苏状。自然界中有不少类似这样造型的花,应该是跟它某种传粉策略有关吧。当花瓣凋谢,那风骚的细条条们就耷拉裹挟在一起,如同打湿的裙角。在百花山的草甸上,经常是一大丛开放,远远望去,紫红色一团,在草原上特别扎眼。对于瞿麦的审美,估计属于见仁见智了,有的人觉得恶心,有的人觉得美艳。我个人是觉得蛮有设计感的一种花。微距镜头下,还能看到花瓣中端有着密密的细毛,是不是让讨厌这种花的人更填厌恶:P不过这类特点,往往是植物们千百万年来进化的结果,目的无非是更好地繁衍后代。老牛筋经常看到的都是丛生状态,叶子很细如丝状,白色花朵跟石竹科其他花有点像,但是之前我一直有个偏见,觉得石竹科的花尤其是这种小白花,花瓣都有兔子耳朵一样的豁口,不过老牛筋就完全没有。微距镜头下可以观察到老牛筋的花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雄蕊上的花药在没散的时候特别明显,红色双肾状,紧贴在白色花瓣上,远看就好像每片花瓣上都有一个红点似的,如同腮红的效果一样,很是可爱。蓬子菜,茜草科拉拉藤属,在中国北方常见,叶片条形轮生,聚伞花序,因为花小而密集,加上颜色黄得很单纯,所以开花时单朵小花很难看清楚,在草甸花境中也往往作为陪衬出现。修订:上图为败酱。即便是配角,但其实蓬子菜也有属于它自己的美丽。草本威灵仙则往往凭借集团作战的特点占据草甸上的视觉中心,花是长尾状的穗状花序,也是从下往上开花,因为一开就是一片,加上花序较长,所以形成了一种花坛式的景观。而且也能看到很多蝶类成群结队地光顾。草本威灵仙这名字听着就像是某种药品,而另外一种同样是药材的威灵仙跟它则完全是两个不同科属的植物,草本威灵仙是车前科/玄参科腹水草属植物,威灵仙则是毛茛科铁线莲属的植物。草本威灵仙的花序上小花密密麻麻,大多为蓝紫色,在不同生境下颜色略有区别,突出花冠的两枚雄蕊很明显,深红色的花药如同一对眼睛,蝶类采食易于传粉。水蔓菁同为车前科/玄参科植物,不过是兔儿尾苗属,长得跟上面的草本威灵仙很像,不过它的花梗明显,属于顶生的总状花序,花期看到的也大都是花序下半部开花,上半部都是花蕾。花的颜色跟草本威灵仙有所区别,是那种天青色等烟雨的气质,蓝色到紫色之间,蛮漂亮的。花药也是很少见的深蓝色,但下半部有一些则呈现暖色,不知道是花药散了还是老了变色。这棵总状花序的花朵看上去好似跟上面两种花差不多,但这则是正经兰科植物,7月上旬百花山的明星之一手参。它的名字源自它的根如同手状,不过如果你在野外看到,可不要尝试把它挖出来观察到底有多像手,也不要因为觉得好看采它的花序,因为在中国,所有的野生兰科植物都是国家二级以上的保护物种。但很不幸的是,手参属于7月北京山地上特别容易被采折的野花之一,所以希望朋友们还是了解一个事情,邓丽君唱的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那是既合情又环保的。7月中旬我去的时候,手参已经过了最佳的花期了,显得有点“老”。总状花序由许多小花组成了圆柱状,花是粉色的,长老以后感觉颜色更深一点。微距镜头看一下单独的一朵花,还是典型的兰花的造型,中下部的唇瓣三裂,两旁的副瓣如同翅膀一样。北京的高山草甸和林下,其实分布着超过20种野生兰花,但因为兰花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现在除了常见的国兰品种,许多市面上或者网络平台上销售的兰花其实都是不法商贩盗挖野生兰花,叫做“下山兰”,对野生兰科植物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打击不法盗挖,从你我做起,不买下山兰。百合科萱草属的北黄花菜也叫野黄花,它也是经常被游人盗采的常见品种,跟手参不同的是,它被盗采绝大多数原因是人的嘴和胃,对,就是因为它长得像它兄弟黄花菜,不过就跟黄花菜一样,北黄花菜也具有秋水仙碱,有毒,还是老老实实去菜市场买经过处理的干黄花菜,价格也不贵,难道不香吗?这个不是花,熟悉“上一集”的朋友应该还记得有种颜值很高的花叫长瓣铁线莲,这个是它的果实,在瘦果外涨了灰白色的长柔毛,这种毛能反光,带着一种金属质感。铁线莲属的植物果实长毛算是它们的特点,而之前在东灵山一篇里介绍过的棉团铁线莲除了果实被长毛以外,在花蕾时期就有白色棉毛形同棉团,才得以此名。修订:上图为银背风毛菊蔷薇科的地榆跟拳参一样,也是当下高山草甸上的常见小花,穗状花序如同一个个小球,大多是深红色,但是在百花山拍的颜色都要浅一些。菊科的蓝刺头属于看过就不会忘的品种,因为它实在是太名如其人了,蓝色,刺头,实在是太形象不过。别看着它刺头厉害,真正扎人的却往往是隐藏在草丛里的他们的叶子。蓝刺头的叶子两回羽裂,特别硬,反正穿着长裤也能被扎得生疼。华北蓝盆花,忍冬科/川断续科,蓝盆花属,看头状花序的花和羽状深裂的叶其实蛮像菊科植物的。在红包书上分为华北蓝盆花和大花蓝盆花,前者植株高但花序小,后者植株矮但花序大,从拉丁文学名看,大花蓝盆花是前者的一个变种,而在像中国植物图像库的资料里,它们俩都被定为蓝盆花。微距镜头下的蓝盆花花序还是蛮有特点,边上的花花冠是唇瓣形状的,像是兰花的花,而中央的花则是筒状,个人感觉中间花没开的时候比全开了时好看。狭苞橐(tuó)吾,菊科橐吾属,草甸和林下均有分布,基生叶宽大呈圆形,边缘有齿,但是茎上的叶就小得多。花比较特别,看上去跟普通的总状花序差不多,但视觉上的每一朵花就跟菊科其他植物的花一样,其实又单由好几朵花组成的一个头状花序。微距镜头下看会明白一点,看上去的一朵花,其实是好几朵花组成的,一个“花瓣”其实就是一朵舌状花,花心里其实又是10多左右的管状花组成。这就是菊科植物花的复杂之处。糖芥有着典型的十字花科植物的外形,花橙黄色,从五月就进入花期了,分布在山坡上较多,尤其是在百花山盘山公路两旁,尤其明显,六七月份简直每过一个弯首先看到的就是在各个角落里闪耀着橙黄色光芒的糖芥。同为十字花科的毛萼香芥生境与糖芥类似,花瓣的颜色由粉至紫色各异,花瓣上有白色纹路。之所以叫毛萼,可以观察到花萼上有毛刺,在总状花序中央尚未开放的花蕾容易观察,有明显的毛刺。在通往白草畔的路上,林下石壁上很容易见到球茎虎耳草,当时爬山爬得有点喘,加上赶时间,所以把它给拍虚了。更清晰的照片可以参见之前东灵山拍摄的,也证实了球茎虎耳草的花期的确够长,从5月一直能持续到7月。说起百里香,大家想到的肯定都是西餐里的香料植物,但其实在中国北方,唇形科百里香属的百里香是特别常见的野生植物。我是在白草畔山顶看到的这丛百里香,比别地儿看到的相比显得比较矮小。当时没有去观察它的香味,总之如果不用手去触碰,并没有明显感受到书上说的“浓烈香气”。花序头状,典型唇形科花朵。就在白草畔山顶岩石堆的百里香旁边,长着一丛金露梅,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所以花型看上去跟我们在城市路边经常见到的各种委陵菜很像。不过枝叶的气质则明显不同,呈小型灌木状,枝干红褐色,木质化明显,叶子密集,不似其他委陵菜多为匍匐草本。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种跟它生境状态都特别像就是花是白色的叫做银露梅,可惜没有找到。翠雀也是夏季野花里的颜值担当,毕竟大自然中深蓝色的花本就不多,加上它奇特的形状——毛茛科的特点还记得吗?对的,五片“花瓣”其实是它的萼片,后面一条长长的距,尚未退化的花瓣藏在距里,花里两片黄色绒毛叫做髯毛。整朵花被认为形同小鸟,因此得此名,在中国还有一个名字更有江湖气叫做大花飞燕草。翠雀在中国北方和西部的山区还是比较常见的野花,在川西好多草原上经常现成翠雀的花海。而熟悉欧洲绘本的读者也会发现,翠雀也是特别常出现在绘本中的野花。长在白草畔景区人造石壁上的卷耳,之前曾经介绍过,石竹科常见野花,就不多介绍了。叉歧繁缕,也是石竹科常见小野花,看到就拍了,因为我挺喜欢石竹科这些小花,所以还是继续发上来吧。前文老牛筋讲的腮红一样的红色雄蕊花药,在叉歧繁缕身上也是一样。东陵绣球,也叫东陵八仙花,绣球花科绣球属,跟我们常见的园艺绣球相比,虽然同属灌木,但植株还是明显高大,差不多有成年人那么高,在百花山和白草畔的林下都有广泛分布,不过7月中旬进山的时候能见到开花的已经不多了。绣球、荚蒾一类的花有一种特点,就是当中有许多品种的聚伞花序具有两型花特点,即中间的可育花和外围的不可育花。东陵绣球就具有这种特征。上图很明显可以看到,在一个花序的外围生长的花跟中央的花明显不同。外围好看的花其实是不育的,它视觉上的4片花瓣其实是花萼,没有雌雄蕊自然也无法繁殖,中心那些看上去密密扎扎乱七八糟的部分才是真正可育花,5片萼裂片,5片花瓣,10根雄蕊,正因为花小内容还多,所以聚在一起才有一种乱糟糟的感觉。而我们常见的原产日本的绣球,则几乎全为不育花,能够完美地组成一个球形。水金凤是凤仙花科凤仙花属的植物,但是看到它的时候我一点也想不起小时候叫指甲花的凤仙花是啥样的了,专门查了图,大概还是能看到之间的联系,不过不知道水金凤会不会像凤仙花一样能轻松给指甲上色呢?水金凤的花型还是很有特点的,尤其是长长的下弯的距,有点像一个带护耳的魔法师帽子。上图会比较明显地看清水金凤的花的构成。2片萼片卵形,先端急尖;旗瓣圆形或近圆形,直径约10毫米,先端微凹,背面中肋具绿色鸡冠状突起,顶端具短喙尖;翼瓣无柄,长20-25毫米,2裂,下部裂片小,长圆形,上部裂片宽斧形,近基部散生橙红色斑点,外缘近基部具钝角状的小耳;唇瓣宽漏斗状,喉部散生橙红色斑点,基部渐狭成长10-15毫米内弯的距。(以上是从中国植物志上截取的对这朵花的描述,哈哈哈,所有学科都有它独特的学术语境。)菊科紫菀属东风菜,又是一种典型的“野菊花”。再复习一下关于菊科小花的特点,头状花序,总苞半球形,外围花瓣状的其实是7-10枚舌状花,中间黄色如同花蕊的其实是黄色管状花。复杂的结构,造就了人见人爱的各种小菊花。没想到美蔷薇还在开,蔷薇科蔷薇属,北京山上最常见到的野生蔷薇,除此之外还有山刺玫、刺蔷薇等种,如果结了果比较容易分辨,没有结果的话大多看枝干上的刺,美蔷薇刺直立,山刺玫刺弯曲,刺蔷薇则是特别密的刺。定种困难大户菊科,我猜一猜是全叶马兰吧。山蚂蚱草,又是一种以动物命名的野花,石竹科蝇子草属,嗯,又是蚂蚱又是蝇子的,这是得多乡野啊!不过如果按我说,不如叫小墨斗鱼草来得形象。虽然名字土里土气,但是其实花还是好花,很有特点。毛建草,也叫岩青兰,唇形科青兰属,唇形花,轮伞花序,而且好几轮,挤在一起开起花来热热闹闹的。跟青兰属其他类似的花比较的话,毛建草的叶子算是比较特点,叶片是三角状卵形有圆齿,有点像薄荷的那种叶片,其他北京常见的青兰属植物叶片则多为狭长状。雾灵柴胡,伞形科柴胡属,复伞形花序,也就是说伞形组合了两次。五角星状是几朵花组成,然后几颗五角星再组成上一级的花序。虽然雾灵柴胡不大,我看到的这一株也不像柴胡属大多丛生,是孤孤单单生在石阶草丛里,不过这样反而让我更加认真地去打量这棵小小弱弱的花草。以上,就是7月中旬在百花山看到的一部分野花,夏天的下一座山,会是哪里呢?你们可能还会感兴趣的其他“京野花”图文:01期:京野花

玉渡山春花记录02期:京野花

5月底的百花山03期:京野花

6月初的玉渡山04期:京野花

开放在北京之巅六月的东灵山05期:京野花

6月中旬百花山魏尧

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