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亳州安国玉林荷花池药市价格上涨或有 http://www.dadouhuangjuana.com/ddhjpz/5677.html

桃花源里古村落

文图/芮海林编辑/磐石

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的徽州古村落,幢幢粉壁黛瓦,排排犬牙交错,户户飞檐翘角,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徽州历史文化的浓郁气息,催人去探寻徽州古老和神秘……

耳闻目睹,徽州古村落至今保持了完整的明清时期的村落原型格局,整体构筑精巧,空间层次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有着显著独特的地域特色。黟县是徽州人类居住最早的古县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居住。自古别名“桃花源”,其村落称为“桃花源里人家”。如黟县的屏山村、关丽村、宏村、西递村等,全县尚存明、清民居近幢。保留了其古老的风貌。宏村,原名弘村,清代乾隆年间更名为宏村,始建于南宋。清代诗人胡成凌云:“何事就此卜邻居,花月南湖画不及。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据说全村来户人家,牛肠小溪绕家穿户,九曲十八弯,贯通月塘和南湖,长流不息。正值盛夏,但使人感到十分清凉,仿佛来到了“东方威尼斯”。

走进宏村村口,老树、古宅、画桥在碧蓝的湖水映衬下,十分迷人,令人陶醉,恰似一幅天然的水彩画,据介绍,眼前的南湖,素有“黄山脚下小西湖”美称,清代诗人汪彤霞在《南湖春晓》中云:“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间水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鞭呤过画桥边”。又称:“春来桃红染湖水,夏日绿荷映碧天。”宏村占地28公顷,地理风光形以卧牛形。有趣的是村后耸峙高昂的雷岗山似牛头,山顶古木似牛角,山下古民居群似牛的身躯,村中的月塘似牛胃,穿村绕户的小溪似牛肠,村前的南湖似牛肚,村边河流上的4座木板桥似牛的蹄子。整个村落尤如一头悠闲的神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间。游览中,记者有意地询问了一当地农民,道出了其别出心裁的水系设计。清澈见底穿村过户的牛肠小溪不仅解决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及未妨溪路边,家家门前有清泉”的美妙格局。据导游介绍,整个牛形村落的设计与建造整整花了多年,仅风水先生察看地势、审视山川走向就用了10年时间。

经过多年风雨沧桑的宏村,今仍然较好地保存明清民居有幢。记者目睹有“民间故宫”誉称的承志堂及其大院;有气势恢宏的“乐贤堂”、“三立堂”以及多私家园林式小院;还有月塘北畔居中的汪氏崇祠的“乐叙堂”;以及南北岸的“以文家塾”——南湖书院。这些古民居古朴典雅,画栋雕梁充分体现清代平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相传明朝江西状元罗洪先来宏村访友时,把宏村誉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当今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一聿铭游览宏村时留言道:“黟县宏村建筑物是国家的瑰宝”。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一教授赞美宏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间艺术杰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先生情不自禁地称之为“世界第一村”。

西递村距黟县城北10余公里,驱车约20分钟到达村口。导游说,西递村占地20多公顷,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至今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多幢明清邸宅。游览中,我们发现,这些明清邸宅,清一色徽派建筑特色。洁白的马头墙,黝黑的屋脊瓦,曲径通幽小巷,阡陌交错石道。檐牙高啄,参差错落,或毗连而建,或独立而筑。那黑与白的对比,虚与实的映衬,光与影的和谐,深与浅的呼应,依势而建的布局与自然环境十分得体、统一。砖雕、木雕、石雕的灵活动用,使其显露出几多文化气息,透射着几分儒雅、几分恬淡、几分闲适。

西递的历史是厚重的。自北宋皇祜年间始建,距今已近千年,是胡氏宗族聚居之地。相传,胡氏始祖本是唐王李后裔,为避难改为胡姓。公元年,对风水颇有研究的胡氏五世祖,途经西递,见这里溪水逆东西行,认为是风水宝地,遂举家迁来营房聚落。从而,在这块土地上写下了近千年繁衍生息、不懈创造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宗族兴衰的历史画卷。

西递人个个是精明的生意人。多户人家几乎每家经商。步入庭院,你会发现每家厅堂、门楼、天井、巷道都摆着令人目不暇接的书画、笔砚、观赏石和古玩等千姿百态的工艺品。当你一走进时,主人便笑脸相迎,连声说:“看看吧,不买不要紧。”这里经商,“说实价,不还价”,好一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官商”气派。记者在观赏时便问一位青年主人才悟道:他们有一个自信点就是,当你穿堂过巷在欣赏建筑艺术时,不可能不浏览这些艺术商品。难怪我们的一位记者毫不犹豫地花上元购买了一幅古色古香的古条幅画。回来的路上,我不由想到环境就是效益的话题。是的,西递人就是利用这种精湛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的环境打开了致富的大门,成为招财一大“法宝”,不得不令人叫绝!年11月29日,联合国第24届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正式批准,宏村和西递古村落双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逢哪用通姓名,但问高居何处村。”说的是徽州人路上相见,互相招呼,无须报出各自姓名,只要说出住在哪个村子,那么你的姓氏自然也就清楚了。因此,徽州境内不少村落都是以姓氏来命名的。据《新安名族志》记载,仅歙县就有近二十个族是用自己的族姓来命名的,像黄村、姚村、洪村、王村、卢村、胡村、许村、江村、宋村等。卢村,这个以卢姓为主聚居的古村落,位于黟县北部,其雕刻精美的木雕楼群而著称,政有“中国木雕第一楼”之誉。体现徽派民居精华的木雕楼,是卢氏第三十三代传人卢邦燮于清光年间所建。是由七家里居民组成的木雕楼群。木雕技法采用浅雕、深雕、镂空雕等多种类型,栩栩如生的图案,折射出古代徽州艺人娴熟的技巧和超凡的智慧。年《走出蓝水河》剧组演员斯琴高娃动情地说,卢村太美了!并欣然题字:“秀美卢村。”许村,位于歙县西北部,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户部尚书许儒选中这块风水宝地,举家迂往,至今己有四十代。民国《歙县志》收入许村名人人,其中5人留学海外。许村处于歙北要道,其箬岭古道又称千年古官道始于隋朝,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箬岭古道由青石板铺就,直达黄山脚下的潭家桥。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战将李德生,就是率领部队从这条古道跨越箬岭解放歙县的。如今,走一走许村箬岭,去品味徽州人的辛劳,体会古官道的安谧,探寻徽州古村落的神奇……

(配图4幅)

芮海林,男,宣城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经济记协理事、《宣城散文》副主编。时任宁国市文联主席、市作协主席、中共宁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宁国日报》总编辑、技术职称:主任编辑。

年以来出版《新闻采访入门》、《走进新闻》等新闻专著5部,散文《江南写意》、《走进山水》、《书香盈路》、《人在旅途》等7部,其中《走进山水》获全国第二届中山杯优秀图书奖。散文、随笔多见《人民日报》、《文学故事报》、《安徽文学》、《安徽日报》、《深圳晚报》、《香港大公报》等报刊。

“环球文艺纵横”是文艺爱好者的领地,是灵魂工程师们安放心灵的佳苑。平台以文会友,以情交流面向全国文艺爱好者,致力于文化思想传承、推介,教育教学叙事、交流,文艺创作、欣赏,时事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