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南省雕塑院院长雷宜锌为湖南雷锋纪念馆创作的雕塑作品《榜样》。 年3月开放的新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 年11月20日,湖南雷锋纪念馆建成开放。 50年,人到中年。同样是50年,湖南雷锋纪念馆依然青春焕发、蓬勃生长。 早晨,长沙的雷锋街道,阳光洒进一处依山而建的院落,院落里江南风格的民居白壁飞檐与典雅大气的现代化场馆交错点缀,在绿树红墙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广场上,在冬日颇有些寒意的空气里,人们静静驻足、仰望,眼前这座用麻石雕刻成的雷锋塑像脚下,整齐摆放的鲜花默默传递着人们对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的敬意与缅怀。在雷锋的家乡,湖南雷锋纪念馆虽不是海拔的最高点,却已成为人们心中最尊崇的道德高地。半个世纪以来,它见证了湖南人民对雷锋同志的追慕、对雷锋精神的坚守,见证了这片红色土地上文明美德血脉的蓬勃奔涌。 50年来,它穿越峥嵘岁月,接纳了一批又一批参观学习者,多少人来到这里,接受雷锋精神的洗礼,找寻到生命存在的真谛。 50年来,它沐浴时代阳光,启动了一项又一项志愿服务活动,多少人从这里起步,汲取榜样力量的营养,将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地方。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需要坚强的载体。秉承“播雷锋精神,做雷锋传人”的理念,在全省人民50多年学雷锋的历史进程中,雷锋纪念馆始终坚如磐石,托起了雷锋精神的丰碑! 一座闪闪发光的殿堂 走进湖南雷锋纪念馆,只见两厢枫林夹道,花坛青草如茵。以雷锋原名命名的正兴广场上,灰、红相间的门楼呈八字形展开,像一列长长的火车,寓意“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门楼上方的银色螺丝钉,犹如一排忠诚的士兵坚守岗位,象征雷锋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 正对宽敞的门楼,是一面高11米、宽12米的汉白玉浮雕艺术墙,毛泽东、刘少奇等六位湘籍领袖英姿飒爽地走来,构成一幅《湖湘魂》。右边是湖南党史陈列馆,左边是今年3月对外开放的新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馆体直连一块平方米的电子屏,滚动播放雷锋故事、新时代学雷锋模范、雷锋公益广告等。雄伟开阔的广场配上大气恢弘的建筑,令人肃然起敬。 初建时,雷锋纪念馆占地面积仅平方米,如今全馆总面积10.4万平方米,陈展面积1.19万平方米,除平方米的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还囊括雷锋塑像广场、雷锋故居、长沙国防人防教育馆、当代雷锋·长沙好人事迹展览馆等多个景点,能让参观者更加全面、深刻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巨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50年间,纪念馆经历了三次大规模提质改造—— 年,江泽民总书记再次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全国再掀学雷锋高潮。这一年纪念馆接待观众85万人次,面对如潮的观众和排起长龙的车辆,小小的纪念馆显得十分拥挤。望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扩建纪念馆,使参观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年,为适应新形势和发展要求,纪念馆再次改扩建。这一次的陈展开始摆脱旧思维影响,更加注重突显雷锋的生活细节,展出了他曾穿戴过的皮夹克、手表等物件,让雷锋走下了神坛,成为大家身边一个更加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鲜活形象。 至年,雷锋纪念馆进行了新一轮提质改造,项目总投资1.2亿元,新建了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当代雷锋·长沙好人事迹展览馆、游客服务中心、出入口门楼,改建了中央广场、停车场、馆内游步道等。建设完成后,雷锋馆用了一年多时间精心陈列布展。 “望城区委要求,陈展要深入挖掘雷锋同志在家乡十八年生活、工作的文物和史料,突出雷锋精神在望城的起源、发展和形成过程。”雷锋纪念馆负责人介绍,按此要求,纪念馆通过组织雷锋生前亲友召开座谈会、调档查询、北上走访、网络征集金点子等方式,共征集有关雷锋的文物、史料多件。同时邀请名家创作主题作品,如请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南省雕塑院院长雷宜锌以雷锋18岁时在望城县委当通讯员的形象为蓝本创作了雕塑作品《榜样》,请著名油画家李自健创作了油画作品《晨光——团山湖的雷锋》,展现了雷锋在团山湖参与治沩时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形象。 在陈列布展上,大家更是集思广益、别具匠心,实现了声光电多媒体形式与内容实质的完美融合。在“毕业誓言”场景中,幻影成像技术为参观者展现出动态、真实的荷叶坝小学教室,小雷锋站在讲台前,用亲切的家乡话说出要成为“好农民、好工人、好战士”的人生目标;而在“耕耘大地”场景处,雷锋的诗作《南来的燕子》化作优美的朗诵音频,雷锋曾为工友解闷唱的花鼓戏《儿要治沩娘也忙》录成老戏骨的高水准唱段,结合雷锋驾驶拖拉机耕耘在祖国大地上的布景,充分展示出雷锋多才多艺的文学青年形象。 如今的湖南雷锋纪念馆环境优雅、设备一流、功能齐全,集参观学习、观光旅游、实践体验于一体,有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荣耀,俨然已成为一座道德殿堂。 一批传递精神的火炬手 雷锋精神是崇高美德的火种,需要持续传递、悉心呵护,才能越燃越旺,催生出千簇万簇精神文明的火花。雷锋馆人,甘当传递精神的火炬手。 今年85岁的雷孟宣,是一位“从嘴巴到脑子到脚板从没离开过雷锋的人”,20多次北上搜集珍贵史料,整理了大量雷锋相关资料,发表文章50余篇,外出作报告余场。退休后,他在社区办起“老馆长故事吧”,为居民义务讲雷锋故事,外出时还时常带着自己所画竹子图,赠与遇到的做好事的人。 出生在北大荒的谭荒芳,幼年因事故截除双手,被安排到纪念馆工作后,主动接手档案整理工作,整理完善雷锋相关文物、实物近百件。剪贴时,她用手腕夹着剪刀,用胳膊压住报刊,一下一下细细剪;装订时,她用两个手腕夹住针,再用双膝固定卷宗,将线穿进针眼;电子存档,她硬是从一点下去就同时碰到几个键,反复练习到能熟练操作电脑。退休后,作为长沙市“五老宣讲团”金牌讲师之一,仍坚持宣讲雷锋精神。 上个世纪80年代,学雷锋活动曾受到怀疑,雷锋纪念馆也曾门庭冷落。冷风没有吹凉雷锋馆人的信仰热度,一个大胆的决定飞出:创办流动展馆,把雷锋精神送上门!于是,纪念馆的宣讲员们,背着“复制”的“展馆”,跋山涉水,走村串户,深入机关学校、田间地头,为群众带去更“接地气”的宣讲。宣讲战线从最初的望城县各村镇,逐渐拉至长沙、浏阳、宁乡、株洲、沅陵、平江各市县,一趟下来常常是大半个月。没有交通工具,他们就靠双脚行走;没有旅馆,他们就睡在四面通风的教室里。 几十年间,纪念馆的宣讲员们足迹遍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多个县(市),外出作报告、举办流动展览0余场,听众达万人次,发放各类有关雷锋的宣传资料余万册。今天,他们仍在持续开展雷锋精神进校园、进部队等“六进”活动,带着制作精美的PPT及动画视频,把雷锋精神送到百姓心中。 为给参观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纪念馆提供免费参观、免费讲解、免费茶水等“八项免费服务”,同时因人施讲,如针对青少年群体偏重讲雷锋求学的故事,针对党政团体则偏重廉政教育,力求做到每一次讲解都不是简单的重复。一次,一名小男孩问讲解员:“雷锋叔叔是什么星座?”讲解员立马答道:“雷锋叔叔是射手座,射手座的人性格开朗,喜欢追求梦想,所以雷锋叔叔才对梦想这么执着。”正是用这样生动的语言,让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雷锋的精神世界。 对待群众,雷锋馆人始终如春天般温暖。一个寒冷的冬夜,长沙县某村支部组织党员外出学习,来到纪念馆时已是晚上8时多,已经下班的讲解员们又重新打开灯光音响,穿上工作服、佩戴好工作证,在馆内声情并茂地开始了讲解工作。一个雨天,一名学生不慎跌进附近池塘,被救起后,值班宣讲员当即冒雨跑回家,拿出自己小孩的衣服给学生换上,将其衣服烘干,还为其熬煮了祛寒的姜汤。年,馆里的扶贫队员主动帮助白箬铺镇贫困户李军祥,大胆提出产业扶贫思路,帮他贷款4万元发展家庭养殖业,之后又利用白癜风公益活动持续开展北京中科医院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