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元旦白癜风预防 http://m.39.net/pf/a_5777861.html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吉林省的曾丽圆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曾丽圆,吉林市生态环境局高级工程师,一名“80后”芳华正茂的生态环保人,从她担当起蛟河市漂河镇青背村驻村第一书记的重任起,这个乡村的脱贫致富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为了让幸福花朵扎根在这个村落,曾丽圆迎难而上,大力发展木耳种植产业,增加村民收入,带领青背村彻底摆脱贫困。她克服困难,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扎根青背村,做村民最信任、最亲近的贴心人。

从扭转贫困局面开始

吉林省蛟河市,有个坐落在青背河边的青背村,村里户口人,贫困户18户。守着青山绿水,青背村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发展木耳产业。在曾丽圆上任的前一年,村里接受包保资金投入30万元,建设了木耳种植基地,结果不但没能增收,还亏损了6万元。

曾丽圆入户走访贫困户

在得知这一情况,曾丽圆去查看了木耳园区。那天她在朋友圈里记录到:“年7月12号,我驻村的第8天,查看村里唯一的集体产业,去年亏损了6万元的木耳园区,不慎,一脚陷进了泥潭里。”

为了让木耳园区重新“活”过来,曾丽圆开始四处学习木耳培育相关知识,走访木耳种植大户,通过一次次探索和实践,终于找到“突破口”。她决定采取“集体+种植大户”的合作经营模式,用种植大户的专业种植经验为木耳园区保驾护航。

为了让贫困户都能共享木耳产业的成果,她挨家挨户地动员,向村民讲解“勤能补拙”的道理。“双手勤了,日子也就好过了。”村民为她的执着而感动,纷纷投入木耳生产中。

曾丽圆还发挥生态环境专业特长,制定标准化生产流程,采用98米深井优质水浇灌,种植全过程零添加、无污染,坚决杜绝打药、熏蒸、染色等违规操作,使木耳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她经常去园区查看木耳的长势情况,并把同步视频发到朋友圈,使得木耳生长情况处于全程可视状态。

曾丽圆的有效举措盘活了木耳种植基地,当年就产出优质秋耳斤,比原来翻了3倍还多。

为把青背村木耳带到更广阔的市场,曾丽圆借助“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参加各类展销会进行宣传推广。在她的积极协调下,青背村与中国邮政合作,实现网络销售,木耳远销北京、上海、山东等地,成为许多大都市里人们的美味佳肴。

在她的努力下,4年来,仅凭木耳基地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55万元。依靠产业脱贫的青背村和广大贫困群众,彻底感受到勤劳致富带来的幸福。

从扩大扶贫产业声势入手

“打起鼓来,敲起锣来,推着小车来送货。”这首脍炙人口的东北二人转曲目《新货郎》,简直是曾丽圆的贴切写照。只不过,昔日的小货车,变成了网络时代曾丽圆的朋友圈和直播间。

打开曾丽圆的朋友圈,我们不仅能够看到青背村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热情的乡亲们,更能看到曾丽圆为乡亲们代销的鸡、鸭、鹅、蘑菇等农特产品。她热情地自驾车往返于城市和农村,经常送货到深夜,只为了及时把卖货的钱送到贫困户手中。

随着网络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通过展会和其他第一书记的交流中,曾丽圆找出了大家在工作推进中共同面临的难题。“我慢慢发现,大家会屏蔽朋友圈的微商,怎么样才能让客户通过平台发现第一书记和我们的产品,了解产品?”

曾丽圆向扶贫干部讲解带货直播重点

年1月22日,旨在把全省第一书记们组织起来联合作战的吉林省驻村第一书记协会注册成立。曾丽圆积极参与其中,作为协会领导班子成员,科学建立了完善的组织体系、运营体系、保障体系,并在年10月研发综合性电商平台“第一书记代言”APP并上线推广,明确农产品收入必须有一定比例归所在村集体,常态化开展直播带货,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

全新的平台和更多专门为吉林省农产品增设的曝光机会,为曾丽圆和全省的第一书记打开了销售农产品的全新世界。他们通过协会组织第一书记和村书记代言销售积压滞销农产品,销售额达万元,推动全省第一书记代言产品销售额超过两亿元。

销售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幸福之花从青背村绽放到吉林大地。在曾丽圆的带领下,吉林省驻村第一书记协会成立不到一年就荣获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曾丽圆为青背村木耳做直播带货宣传

从把村民装在心里起步

“我们村离城市远,老百姓大多是老年人,特别喜欢、特别想看二人转。快过年了,我特别希望您能去我们那边演一场,和乡亲们互动互动,让大家乐乐呵呵地把这个年过了。”在永吉县吉剧团,曾丽圆的真诚感动了团长徐晓霞。

年春节前,热热闹闹的“送戏下乡”演出走进青背村。一出出老少皆宜、深受欢迎的二人转正戏深得村民喜爱,满溢幸福的欢声笑语在青背村久久飘荡。

无论何时,曾丽圆时刻把村民装在心里。她不仅在经济上带领山乡致富脱贫,还要在精神上根植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创新推行“星级评定”“家庭农场”“红色影院”等扶贫举措,传递正能量。

把幸福播种在青背村每个人心中的曾丽圆,也有过困难和动摇。

母亲身患小儿麻痹,肢体残疾需要照顾,儿子年幼,爱人在外地工作,家里全靠父亲一人支撑。年4月,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医院看望父亲。在医院里,她无意中听到医生、护士们议论准备下乡义诊的事,便立刻想到青背村那些患病的老人,医院申请把义诊地点放在青背村。

医院领导被她心系贫困群众的真情深深打动,欣然接受了她的请求。年8月,医院组织11名专家来到青背村,为53名村民进行了义诊,并免费发放了5万余元药品。

然而,就在她组织村民参加义诊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曾丽圆感觉天塌下来了,她带着孤寡老人看病问诊,却没能在老父亲的病床前尽最后的孝心;万般无奈中,她向村支书透露出要离村的想法。

50多岁的村支书韩君听了双眼潮湿:“你要走,我们舍不得。干脆把你母亲接过来,我们大伙儿照顾。”村民们听说后,留着眼泪纷纷挽留她。“实在不行,你雇个保姆,我们给你掏钱。”

不走,母亲怎么办,儿子怎么办?曾丽圆给丈夫打了个电话,丈夫思索后对她说:“你不要回来,村里需要你,乡亲们也需要你,我回来照顾家。”于是,曾丽圆的丈夫辞去了月薪过万元的外地工作,回到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

舍小家,为大家,曾丽圆选择了留下,她把青背村当作自己的家。

凭着执着与坚持,在奋斗中,曾丽圆带领青背村实现致富梦想,山乡幸福花朵灿烂绽放,安居乐业、欣欣向荣。

来源:中国环境APP

编辑:米西

更多精彩,请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