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 图为山东省副省长于国安(左一)在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宋继宝(左二)陪同下,现场调研济南市莱芜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落实情况。董若义摄 为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升应急能力,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夜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图为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姚云辉(左二),济南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侯翠荣(前右二)现场了解各小组应急准备和演练情况。王文硕摄 图为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现场采集水样。王文硕摄 图为山东省生态环境执法人员“送法入企”并现场给企业环保负责人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王文硕摄 五岳独尊的泰山在这里拔地而起,中华母亲河黄河在这里奔腾入海,儒家创始人孔子在这里蜚声于世……坐拥“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齐鲁大地,山青海蓝、风光无限。在这片壮美的土地上,万众一心的生态环保人不忘初心、努力耕耘,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为了齐鲁大地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秀美,乘风破浪,坚毅前行——“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这是一亿多山东人的蓝天梦想。逐梦路上,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屋建瓴、统筹谋划,各级各部门紧密配合、履职尽责,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聚焦重点攻克难点,咬紧目标精准施策,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治污攻坚,PM2.5年均浓度提前达到国家下达山东省的“十三五”约束性指标要求;“岸绿景美,水清鱼游”,这是承载百姓希冀的美好愿景。在省内59条重点河流稳定恢复鱼类生长的基础上,山东省生态环境系统逐步将“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向小流域延伸,全面排查整治入河、入湖、入海排污口,打通“水体—排污口—污染源”监管链条,全方位推进水环境治理,全省水环境质量连续18年持续改善;“深化改革,打造铁军”,这是新时期山东生态环保人的新使命、新机遇、新要求。山东省将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构建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战练兵锤炼生态环保铁军,监察、监测、生态、应急、辐射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绘就了靓丽的生态底色……“十三五”以来,山东省生态环境系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让山东山绿起来,水清起来,环境美起来”的指示要求,对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对照优良天数比例提升幅度全国最高的考核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党建引领、实战练兵,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5年来,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九大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其中,PM2.5年均浓度较年下降37%,优良天数比例较年提高14.2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中排名第二,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分别比年改善70%、15.8%,均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2.3%,优于年近20个百分点,也是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旗帜鲜明,扛起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山东省政府与生态环境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区、经济绿色转型示范区;省生态环境委员会正式运转,统筹协调作用有效发挥;湾长制体系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体系与生态环保工作深度融入,党政同责、陆海统筹的治理格局进一步巩固……“十三五”以来,山东省积极构建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成立了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强化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省政府组织编制“1+1+8”系列攻坚方案,标本兼治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山东省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全省生态环境系统1.3万名干部职工实现垂直管理。出台《关于落实〈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的若干措施》,持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管发展就要管环保、管生产就要管环保、管行业就要管环保”,在山东,这不仅仅是口号,更落实在行动上。为健全完善污染治理攻坚责任体系,山东省制定了《山东省环境保护约谈办法》,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同时,出台了省直有关部门和中央驻鲁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成立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职机构,对16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驻区督察。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山东省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在全国较早出台《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制定实施《山东省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规定》。以分阶段逐步加严为主线,修订6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印发实施8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山东省不断创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建立了“1+6”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政策体系,设立主要污染物排放调节基金,实施节能减排奖惩制度。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确定赔偿金额52.35亿元,案件数量、案值数额全国第一。进一步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全省共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9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总数位居全国第二。聚力攻坚,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穷尽一切办法、挑战生理极限、变不可能为可能”,这是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入关键时期实行的“极限工作法”。在省生态环境厅党组的带领下,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强化政治担当、扛牢时代使命,精准施策、综合治理,紧盯目标、攻坚克难,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全力保障九大核心约束性指标全面实现。山东省聚焦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全力开展重点领域治污攻坚,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淘汰燃煤小锅炉4.1万余台;余台现役燃煤机组实现超低排放,23家钢铁企业完成有组织超低排放改造,1.1万余家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提标改造工作,1.3万余台(座)工业炉窑完成综合整治,4余家工业企业完成无组织排放治理。为打好碧水保卫战,山东省家国家和省级工业集聚区全部实现园区污水集中处理。16设区市建成区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7.4%、96.6%。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为99.4%和89.8%。全面实行湾长制,明确省、市、县三级湾长名。完成全省入海排污口现场排查,共排查出个入海排口。山东省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依法建立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制度,对家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完成1.7万个农用地点位污染状况详查,按期完成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阶段性工作。提高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水平,16个设区的市均建成至少1家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全省经营企业利用处置能力达到万吨/年。全省辐射环境安全总体稳定,废旧放射源安全收贮率始终保持%,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累计完成个建制村环境治理,完成率.96%。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源头防治,调整“四个结构”,做到“四减四增”。5年来,山东省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累计治理“散乱污”等落后企业11万余家,压减生铁产能万吨、粗钢产能万吨、焦化产能万吨。压减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万吨,提前完成年目标任务。大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通过压减煤炭消费,7个传输通道城市淘汰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等行业工业炉窑均采用清洁能源替代;累计淘汰落后燃煤机组.05万千瓦,是国家下达任务的3.47倍。统筹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央企炼厂、省内主要地炼企业基本实现原油管道通达,主要成品油消费区域实现成品油管道通达。沿海主要港口煤炭集港实现铁路或水路运输。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出租车辆,分别占保有量的94.8%、94.5%,天然气营运货车发展到1.7万辆。深入调整优化农业投入结构,全省化肥、农药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共建立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示范面积52.9万亩,有机替代技术示范面积15万亩。发展农业“新六产”,共创建农业“新六产”示范县40个、示范主体家。管服并举,解决突出问题服务经济发展“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年8月,山东省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确定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实施的行政执法事项个,并明确了事项对应的实施主体和第一责任层级,严禁以属地管理为名将执法责任转嫁给基层。行政执法目录清单的制订,是对山东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十三五”以来,山东省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健全环境执法监管体系,着力解决各类突出环境问题。截至目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64项问题,已整改完成39项;“回头看”反馈的34项问题,已整改完成11项。实行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共接收群众环境信访案件33.1万件,均及时受理、及时推进办结。设立环保督察热线,实现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群众环境诉求解决机制常态化,累计交办案件件。山东省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全省共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空气自动监测站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个。在6家重点排污单位个点位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施,数量居全国前列。对余家中小微企业开展环保设施用电量监控。制定了《山东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开展练兵比武、执法稽查,5年来,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件,罚款48.6亿元。环评制度作为约束项目与规划环境准入的法制保障,是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山东省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环评审批权限做到应放尽放、减无可减、放无可放。其中,对18大类、46小类项目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对22大类47小类原需登记备案的建设项目实行环评长期豁免管理,对个重大项目分别明确专人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山东省建立了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将约家企业纳入清单,开展非现场检查一万余家次。实施差异化分级管控措施,严防五个方面“一刀切”。修订《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对纳入民生保障类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中不实施停产措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收官之年”的生态环境形势更加严峻。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生态环境部门责无旁贷。为守牢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山东省对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与服务实现%覆盖,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做到%落实。全省涉疫情医疗废物全部在当天及时安全处置,家接纳医疗废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均稳定达标排放。“空气质量改善之快前所未有,水体优良比例之高前所未有,土壤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表述,正是山东省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不懈、奋力攻坚,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硕果压满枝头的最好诠释。相关数据显示,年1月-11月,全省PM2.5浓度43μg/m3,同比改善12.2%,达到有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优良天数比例71.0%,同比增加12.4个百分点,改善历史最快。山东省83个国控断面,年内均值全部达到或优于水质管控要求,优良水体比例72.3%,优于年度考核目标10.8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数值均为有记录以来历史最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从排名靠后一跃成为全国领先,受污染耕地全部采取安全利用措施、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8.55%。回首“十三五”,辉煌成就令人欣喜。山东各级各部门携手并进、砥砺前行,万众一心的生态环保人,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省治污攻坚成绩斐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展望“十四五”,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实干笃行的山东生态环保人,将继续弘扬生态环保铁军精神,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有序推进各项任务目标,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绘就绿水青山齐鲁画卷。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周雁凌季英德董若义编辑:李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