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6-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北浩尔,现日本一桥大学大学院社会学研究科教授,日本政治学者,研究方向为日本政治史。著作有《现代日本的政党民主》,《自民党政治的变迁》等。

导语:日本现在“安倍一强”,“自民党一强”的态势持续走高。这个时节,虽然森友学园与加计学园等问题仍悬而未决,并相继对安倍政权提出严重质疑,然而强势的政权仍在继续运营。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便是自民党在选举中展现的异常强大的力量。

阅读提示:文章字数为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01下降的绝对得票率

自民党在安倍晋三领导下,在国政选举中连续4次的胜利。而且,在两次总选举中获得的众议院的议席率,都是61%,强大程度达到历史性新高。

然而,就像我在拙著《自民党—“一强”的真相》中指出的那样,究竟自民党的强大能被称为稳如磐石吗?

我想就总选举中自民党绝对得票率的推移状况进行分析。首先,相对得票率是指政党和候选人的得票数在有效投票数中所占的比例。与此相对,绝对得票率则是相对于包括弃权者在内的全部选民的得票数所占比例。

自民党的绝对得票率,从年代至年代初,为30%~35%。但是,在年自民党分裂导致细川护熙政权成立之时的总选举中,这一数字下降到24.3%。从年开始,实行中选举区制与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制并立制度。从那以后,小选举区绝对得票率大致为25%左右,比例代表约在15%~20%之间移动。获得选举胜利的年和年的数据也大体与此相仿。

绝对得票率的下降其实在参议院中出现的更早,在由于“土井热潮”(麦当娜旋风)被社会党完败的年的参议院选举中,选举区的数字为19.4%,比例区则更是低落到17.1%。

自民党的绝对得票率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该可以说是支持基础的弱化造成的。在机能上逐步代替较脆弱的自民党党组织机构的,一种是国会议员以及地方议员的个人后援会,另一种便是农业联合会和医师会,以及其他的友好团体。随着日本社会个人化的发展,以及泡沫经济崩溃后平成萧条长期持续,公共事业费用等财政支出被不断压缩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自民党的固定得票数也在不断减少。

这其中唯一的例外,应该说是小泉纯一郎在年的总选举中大幅度领先获胜。而这正是靠在以往固定票的基础上,新增加的无党派阶层的支持力量。因此,可以说无党派阶层的动向可以大大左右国家选举的结果。

02无党派阶层和“选举脸孔”的重要化

所谓的无党派阶层,是指在舆论调查中,回答无固定支持政党的选民。

年的政治改革,使得无党派的影响力大大提升。这是因为,在中选举区制,比如4人区,只靠20%稍多的得票率便能获得席位。而在小选举区制下,若由于2党化趋势明显,得需要最大50%的得票率才能当选,因此仅靠此前的固定票已经不能保证胜利了。另外,由于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制被导入,定数被重新分配,仅仅1票之差便能产生结果变化,因此在城市中相对占多数的无党派阶层的选票重要性便大大提高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年代中期以后,对无党派阶层的宣传开始成为自民党非常重要的课题。在这时,虽然选举公约中的政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最能给人直观感受的,还要数被称为“选举脸孔”的党首的个人形象。

随着年新结成的民主党代替新近党成为野党第一大党,这一倾向更加明显。在自民党年的党总裁选举中,小泉纯一郎力克众敌成功上位。以其后的小泉内阁的组建为契机,无党派阶层的动向得到重视,同时内阁支持率也对政治产生持续影响力。然而,“见异思迁”的无党派阶层,是不会在小泉政权里止住脚步。并且随着日本2大政党中的一方-民主党的不断崛起,无党派阶层的变化更加捉摸不定。曾经对小泉登上首相宝座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无党派阶层,终于倒向了民主党,也因此促成了年的政权交替。

03先后二次的广报宣传改革

固定票阶层主要以个人后援会和友好团体为媒介,与其他政党保持紧密连接。与此相对,无党派阶层则主要通过媒体了解掌握政党信息。因此,无党派的崛起,必然促进媒体在政治活动中的参与度。在这种背景下,自民党积极推动改革,通过加强对媒体的影响控制力,来获得无党派阶层的支持。这种大型的广报宣传改革前后进行了两次。第1次是小泉政权后半期的~年,第二次是在野党时代的~年。

首先,第1次广报宣传改革,是在小泉任首相时期的年。他启用时任自民党干事长的安倍晋三担任委员长,将广报宣传改革作为“党改革验证·推进委员会”的党内改革的一环进行。当时与公关公司PRAPJapan签约的自民党,在年的邮政选举时迅速推进广报宣传改革。虽然也与博客公司开展了相关的恳谈工作,但这一阶段的重点仍然是在电视媒体上。

与此相对,第二次广报宣传改革的中心便是互联网。当时已沦为在野党的自民党由于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露面次数大大减少,因此主要通过互联网来为党的宣传推广开辟出路。

这种网络战略,体现了自民党对网络选举解禁采取的积极的方针战略。年公职选举法被修订,网络选举得到解禁。这种对网络选举的积极回应利用,应该说是自民党优先于其他政党的一大领域。

但是,对于以上广报宣传改革的成果,不应该予以夸大评价。自民党本部的选举对策委员会相关人士也曾对此有过这样的论述“广报宣传虽然有将好的东西更好呈现的效果,却不能让坏的东西变好。因此,我认为不应该过于信赖广报宣传的作用。实际上,在选举中如何选择候选人是最为重要的。”

04在野党的分裂

小泉政权与安倍的第2、3次当权共通的特征是,拥有内阁的极大支持率。然而在年,即使拥有内阁的强大支持,自民党的绝对得票率,仍然仅能到达小选举区的24.5%,以及比例代表的17.0%。安倍首相领带下的现自民党,尽管仍然有来自内阁的高支持率,但仍然无法保证像此前小泉首相在邮政选举时那样,对无党派阶层有强大的动员效果。因此无法保证以无党派阶层为目标的广报宣传战略能发挥很大的实际效果。

在年和年的大选中,自民党获胜的很大原因,便是随着民主党政权的失败而显著化的非自民党势力的分裂。年,日本维新会,大家的党,日本未来的党等“第3极”力量与民主党积极竞争,其中日本维新会更是在票数上超过民主党。类似这样的非自民党势力的分裂,尤其促成自民党在小选举区的大胜。

05低投票率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较低的投票率。年总选举的投票率仅为59.32%,一度刷新了战后最低记录。年更是凭借52.66%的数据再一次刷新历史最低记录。在年和年的首相大选中,任何政党都在动员无党派阶层中失败。这种情况,相对拥有较多固定选票的自民党便取得了胜利。

考虑在一系列选举活动中自民党的优势,就是即使固定票减少,也比其他党派要多的。并且,自民党与主体为创价学会的公明党也保持紧密合作。确实,自民党势力并非如磐石般坚硬。但是,如果非自民党势力无法有效动员无党派阶层,自民党的优势地位便不会崩溃。

(文章选自日本《东洋经济》杂志网页版政治经济版块,年05月21日发表)

责任编辑:王德民(个人)

实习编辑:玄承智(邮箱:

qq.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