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8-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清光绪年间磐石地图

磐石作为地名,始于光绪二十八年(年)八月二十九日,吉林将军在向清廷设民官奏章中,以“磨盘山分防州辖境宽阔……民户较为繁庶,应即改建县治,以资治理”为由,请示清政府“拟请知县一员……名曰磐石县”。磨盘山分防州于是改为磐石县。

磐石之地清初(年开始)归盛京管辖,称“盛京围场”,亦即后来的“吉林围场”。作为“吉林围场”一部分的磨盘山(今磐石市),当时还属蛮荒地域。地广人稀,山高岭峻,树繁林密,兽异禽珍。民谚道“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貂、鹿、野猪、雉等都是向朝廷进贡的野物。

斗转星移到了清朝后期,随着国力衰落,围场围禁不断为闯关东的人所突破,流民增多,渐渐人烟稠密。作为围场和采贡之地也失去应有的意义。因人烟俱增,山兽远避,史载“每次围捕、贡鲜,几无所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光绪七年(年),吉林将军铭安向皇上请求准许磐石放荒开垦,用来充实国库和地方收入。皇上当即准奏,并由吉林将军府派荒务总理彭明道督办磨盘山一带荒务。

彭明道到任后,丈量土地,发照,规定照章纳租。招揽荒户,利用“流民”、居民开荒。同时规定,头三年免租,第四年开始纳税。这就是磐石一带发展的开始。

光绪八年(年)五月二十日,吉林将军铭安在向皇上报告放荒情况时,以磨盘山离州所在地太远,地僻民聚,盗众官稀,鞭长莫及为由,提出了设分防巡检,用来辅佐州衙治理。同年六月,准设磨盘山巡检员一名。

光绪十三年(年)七月二十六日,吉林将军铭安,看到磨盘山地方,人烟一天天增加,就上奏朝廷,以这里“方圆五百里上下,原设巡检难以镇抚,加之山深林密,必须驻扎队勇,常行巡缉”为由,请求皇上,将原来准许设置的巡检裁撤,改升分防州,名为磨盘山分防州。这是磨盘山正式设治的开始。

而在此之前,清同知李鹤亭于光绪十三年(年)七月二十二日已经同讼局委员廉丞瑞来磨盘山勘测城址,筹建衙署。李鹤亭率同乡照罗盘线定标立柱。城按一绳一柱,署按两丈一柱。四门四街俱用铁锤定柱,柱深二尺,高五尺。柱根培土二尺,柱面写明方位。并该州贴有告示责成磨盘山乡地,不许放牧牛羊触倒界柱。

磨盘山分州设置以后,为了解决地方官员的办事、民居场所,经吉林将军府核准,于光绪十六年(年)州同长庚任内,委派修建委员赵敦诚主持,开始修建分州衙署,地方大致在现磐石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光绪十六年(年)制磨盘山城衙署图

建成后的分州衙署格局大致是,正面是大门,大门外边有照壁(也叫影壁,使人在路上看不到大门里面,也是清时建筑的一种装饰),上边画有各种彩色图画。照壁两侧是东西辕门。大门上方塑有“伊通分州”四个用油灰堆塑的阳文(向外凸起)大字。进大门后是仪门(也叫二门)二门的东边和西边各有灰砖房三间,是外班衙役的住所。进了仪门是大堂,由三大间砖瓦构成。中间是暖阁,是地方官审理案件的场所,所谓“升堂”,就指的是在这里办案。东边和西边各一间房,是库房和差役们的住所。大堂前的东西两侧各有正房六间,东侧是礼、户、吏三房和粮房,西侧是兵、刑、工三房和承发房。在大堂和仪门中线的中间,有牌坊一座,上绘有各种彩绘,十分壮观。大堂的后面是二堂,有灰砖房五间,中间是地方官办公场所,东边两间是文案房,西边两间为库房。二堂前有东西厢房各三间,是门房衙役们的住所,俗称“门房”。二堂东院,前边有神庙和胡仙堂一座,东侧后门外有马厩、厨房。二堂东院正房为花厅。西院有房五间,由幕友居住。二堂是内宅,周围有院墙,有小门通二堂,是地方官家属、家丁们的住处,内宅有正房五间。有东西厢房各三间。

清光绪十九年(年),州同长庚出于分州衙署安全和格局的考虑,经吉林将军府核准由委员赵仙瀛主持,修砖城一座。

磨盘山砖城(即后来的磐石县城),是按清朝制定的县城规模修筑的。据县《乡土志》载,城墙四边总长3.2里,城墙高一丈六尺五寸,大青砖筑城。城上有箭道可并行二人,与墙外侧相齐筑有垛口,每个垛口中间筑有口字形箭孔。城四角筑有方形炮台,长宽各一丈,可供驻兵和守城之用。从炮台至城下筑有马道。城东、北、西三面各有一门,东、西两城门开在各面城墙的居中处,唯北门开在北面城中点的偏西一侧,城南有城门二座,全城共开城门五座。东门叫“东来门”、西门叫“丽泽门”、北门叫“天一门”,与北门相对的南门叫“阜成门”,俗称“小南门”;小南门东边的城门叫“崇礼门”,俗称“大南门”。城门为圆拱形,靠城外一边由厚铁皮包制,用直径二寸的大圆头铁钉铆固,每扇门在靠城门中线一侧镶有两个兽面衔环门饰。每个城门上建有两层飞檐蟠龙吞脊、竭山吊角、筒瓦翘檐、碧窗红柱的古典式城门楼一座。每个城楼的箭窗上方,都悬挂写有各门名称的楷书、阳刻、描红的大横匾额一方。城外四周,挖有深八尺、宽三尺的护城河围绕,护城河上与城门相对处筑有桥梁以供通行。后来,护城河逐渐塌毁淤平,渐成道路。年(民国二十一年)阴历九月初十,磐石事变宋营破街时,大南门、东门被毁,后大南门修复,而东门一直未修复。

磐石县城(旧磨盘山城)之阜成门。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年,磐石解放后,由于城镇建设需要,砖城逐渐被拆除。

通观磐石历史,此地虽战略位置较为显著,但并无重大战乱发生,各种史志记载也无重大天灾人祸,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之地。

(秦雪凤)

本文图片由于洪江提供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磐石论坛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白癜风怎么治愈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