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磐石市 > 磐石市经济 > 西北行

  • 时间:2018-9-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今夜不知何处去,平沙万里绝人烟。”

    不到西北去,大概像我这种南方人是不会清楚地域环境对居民性情的影响有多大的。也有连绵不断的山脉,却几乎寸草不生,触目尽是荒芜黄沙,天地宽了,欲求褪了,“心如止水”吗?——也不是,水终有荡漾的那一天;大概是“心如磐石”吧,坚硬顽固,宁可被西北风消磨也不愿移动一寸。

    木·土

    凌晨的青海草原雾气浓重,绿草丰美,让尚处于恍惚梦境的人误以为置身蓬莱仙岛。太阳升起来了,这才能看见辽阔的草原上零零星星有几户人家。不寂寞吗?邻居之间都隔着得喊上两嗓子的距离。牛羊倏忽间就会出现在视野里,目中无人地在四十五度斜坡上悠然地啃草,或是在牧羊人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扰乱司机的驾驶计划。

    (这张是同行的游客拍的)

    到了德令哈的时候,才明白海子深深的悲伤。“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唯一的最后的草原,跨向戈壁滩的最后一道坎。阳光下的戈壁是狼狈的,没有草原的生机,也没有沙漠的从容,就连顽强的骆驼刺、梭梭树都是灰头土脸的;可他又是棱角分明的、硬气的,袒着胸膛朝着天的,扑面而来的是荒无人烟的荷尔蒙气息。傍晚车头追着夕阳时,好像一扭头就可以看见车窗外夸父魁梧疲惫的身影,不知地动山摇的步伐能否超过金属怪兽的速度。

    水·火

    没有比较,是看不出一个湖的美的。

    刚到青海湖时,太阳又晒,气温又低,戴着草帽墨镜又穿着羽绒服的不只我一人。在错乱的人群之间观了湖,拍了照,乍见之下只觉得辽阔,却并无什么特别之感。直到后来又看了可鲁克湖,两相比较下,才惊觉青海湖真的蓝得无与伦比。为什么透过小学课本插图所向往的那种美丽,到了现场却毫无触动呢?我斗胆猜测,是不是自己这些天见多了全无水泥森林遮蔽的自然,就误以为是野人终于回到了家园,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对这样的美景熟视无睹,仿佛天然本就如此。——几天后回到家中整理照片的自己其实有点后悔当时自己没再贪婪地多看几眼……

    (青海湖)

    茶卡盐湖,卤水矿化度.4g/L,pH7.8,化学沉积盐层4-8m,岸边没有沙土,全是堆积的盐粒盐块,踩上去会刮伤脚底,阳光下也晶莹耀眼。往水里趟了一回,上岸后不一会儿小腿肚上挂满盐霜,跟盐渍猪蹄大概没有分别。

    敦煌

    不知为什么,觉得敦煌应该单独辟一节;而且应该在开头就重复那句嚼烂了的古语:敦,大也;煌,盛也。

    (只消一夜西风,沙漠上的驼印又会被抹平)

    极度干燥的气候(60:1的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是敦煌的特色,伴随而至的是甘美至极的瓜果,以及甘美瓜果也无法缓解的时时冒烟的喉咙,还有随时可能发生的全城停水。马路极宽敞又平坦,每盏路灯都是精巧的飞天造型,住所旁边就有商业街,超市大到令人咂舌(和其他市县碰见的杂货商店相比)……可是我的兴趣却在市区外,在莫高窟里。

    (这张是车上拍的,效果实在不够好)

    很奇妙的一种感受就是,你心心念念的莫高窟——在语文课本里、美术课本里,在大学专业课里——到了才发现它不过是一个景点……为什么说“不过是”呢,可能是因为门票价格,也可能是因为现场游客的神色……

    一次只能看八个窟。洞窟内外的温度差异很能造成一种错乱之感,踏进洞窟、刚适应黯淡光线时,一抬头就看见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细挑的眼睛全都盯着我,好像是我们这群游客打断了他们延续千年的修行一样。惶恐、敬畏,一刹那都涌上心头。窟内的墙壁上偶尔挖有若干禅室,供当日的僧人打坐。干燥与阴凉是天生的,但是这样的“凝视”是他们赋予的,而他们又在自己建造的“凝视”中敛气屏神,潜心佛法,这是人类与自己的对话。每一面千佛壁,每一个极富韵律与动感的飞天,都是土石的音乐,可能是那一刻我察觉到土石自身不同于水木的生存姿态,也是西北不同于南方的生存姿态。

    刚到青海的那天晚上,酒店停电了,我们一时没能找到去房间的路,于是一个好心的服务员阿姨开着手机的电筒光带我们去;路上我们问到附近有没有超市,她说这儿的超市九点半就打烊了,我们只好作罢。

    在黑暗的房间里歇了十几分钟,电还没来,我们正打算整理行李时,突然响起敲门声。以为是导游,结果开了门,是刚刚的阿姨。她说,下班时恰好路过附近一家超市,人家还没关门,她就赶紧回来喊我们一起过去。那一刻觉得很感动,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随口问出的问题,停电又寒冷的夜里,她本可以不必再回来告诉我们的……

    阿姨带我们绕了个弯走到了超市,我们千谢万谢,告别了她之后,走进超市才发现虽然还没关灯,但是已经打烊了。正想着千万别让阿姨发现,俩人偷偷拐回酒店,没想到阿姨过了马路,还回过头,见我俩依然杵在那儿,又小跑回来。“那我带你们去别的杂货店吧,虽然有点小了。”然后她又带着我们走了一段路,才找到另一家还开着的杂货铺。我们买了东西后,她又执意要送我们回酒店:“哎,我带你俩走了这么远,要是你们认不得回去的路那就不好了,十点多了……”

    (这张也是同行的游客拍的,青海湖旁金灿灿的油菜花田)

    一路上遇见的热心人还有很多:给我们推荐游玩路线的司机,邀请我们试吃葡萄干还给我们讲解制作过程的大爷,坐在寒风里一边烤着香肠一边跟我们说天冷了多穿衣的大叔,还有一家羊肉泡馍店的老板娘,我们吃了她家的粉汤,觉得粉很特别,就问她在哪里买的,然后她竟就叫厨师出来看店,自个儿带我们去一个半地下的菜市场挑!——我们俩天天都在一迭声地道谢和感慨。

    因为报的是“半自由行”,我们跟着一辆大巴的游客一起往返;一开始各自都不认识,十天下来渐渐混熟。在车上的时间特别久,我看着坐在我前排的两家人的小男孩,从一开始各玩各的,到后来常常凑到一起,成语接龙,脑筋急转弯,聊作业……中间自然也有矛盾,就是典型的小男生之间的摩擦,一个思维活跃些,一个温吞又不服输,俩人针锋相对,最后以后者的急哭、爸爸的训话告终;然而第二天两个人又凑到一块儿去了,只是不再玩那个游戏。

    在半闲聊半揣测中,可以窥探到大家来西北的目的:六七十岁的老夫妻大概是退休后周游全国;北京来的父子俩不仅是在度暑假,也是在为小孩子的暑假日记提供素材(每天似乎不得少于一千字);在上海同样读旅游管理专业的女孩子,和年轻的导游聊得特别好;四个阿姨,精力最充沛,衣服最艳丽,镜头前最多姿,可见闺蜜情深;也有和我们一样刚刚毕业的,也有姐妹俩带着七十老母亲出来散心的……西北包容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包容了各式的热情与龃龉,同时也在风雪中自我磨灭又增长。

    (进入敦煌前的检查站)

    旧时的西北,也容纳了无数豪情与泪水,荒芜与辉煌,史简与刀刃,幸运的是它还能够在现代化的浪潮所不及之处假寐。趁早去一趟也挺好,让戈壁滩上的繁星像漫天黄沙一样迷住双眼。

    图/自己拍的别人拍的

    ——

    MMMegi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癫风是什么
    昆明治疗白癜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