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庆幸,较早的时候被人启发了天赋。 首先是中文写作,其次是英语学习。 中文写作是怎么启发的? 和我家一位恩人家成员有关。 我称呼她为李阿姨。李阿姨当过老师。 那年,我也就7、8岁左右。 有个周6的下午,父母请李阿姨辅导我做语文家庭作业最重要的一项:写1篇作文。 我记得是嘟着嘴不情不愿的过去的。 清晰记得作文要求是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不限是和人还是动物有关。 我就想写我和老家那条叫小黑的田园犬之间的故事。 可我当时怎么都想不好如何开头。一直在挠头。 到了李阿姨家。 李阿姨没怎么教我。就是不断鼓励和启发我:“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我渐渐平复心绪。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 写完后,我拿给李阿姨看。李阿姨跟我说:“毅恒,写得不错啊!就这么写就对了!” 新的一周到了。作文交上去,评为了全班范文。 这是我第1篇被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表扬的范文。也是从这篇文章开始,我知道一点: 只要我想,我就能写好很多主题! 然后,陆续有文章被语文老师拿到语文课上亲自给全班朗读。。。。。。 随着小学年级的提升,我又陆续参加了学校周末的作文兴趣班。 最高纪录是一次写了7页作文方格纸。2个小时时间完成。 小学6年级,语文老师有次让班上写作不开窍的同学完整抄我的作文1遍。 上了初中。 初二上学期,参加年级作文比赛。比赛的是一篇材料作文。让我们根据拳王阿里(?)的事迹,谈谈自己的体会。 少年志气豪啊!看过材料,默想几分钟,然后就动笔了。。。。。。。 原本因字体丑陋,被评为三等奖。但当时的语文老师替我打抱不平,拿着我的比赛作文,冲到年级语文办公室去朗诵---“给这小子讨一个说法”。 结果,改了。年级一等奖。 哪怕是在我最受打击的高中时期(当了整整四年的学渣),作文也照样被高中班主任老师写过表扬评语。 真的感恩从李阿姨开始的几位点亮我内心写作世界的贵人。 关于业余写作这件事,这些年来,我有一些感悟: 1、笔随心动,一定不能拘束自己,不要给自己设立这样或那样的条条框框,比如说我一定要呈现什么什么,要避免什么什么。越自然越好。初期训练,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特别是最高兴的时候,有了灵感的时候,立即就写,马上就写!不要硬逼自己每次非要写多少字。条条框框一多,就失去了写作的乐趣。 2、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开始写作训练,比如日记形式训练。可以看一些有很大影响力的自媒体达人的日记,比如懂懂日记。但最终要回归“本我”---做自己就好。PS:懂懂每周雷打不动5篇(以前是每天必有1篇),每篇平均字,那是多少年的数量级累积?跟风他,想想累不累?迟早就放弃了。 3、无论是什么文体的文章,首先是写出来给自己看的。其次才是给读者看的。如果非要委屈抑制自己的天性去迁就读者,建议还是停笔算了。自媒体平台创作,一味迎合所谓平台规则和追随爆文特性,最终消磨掉的是自己的特性。为了几个钱,灭掉自己的特性,我觉得不值当。 4、文字影响力巨大。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文字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且广。稍有不慎,就容易搞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错事、憾事甚至关乎自己和他人人身安全的麻烦事。所以,下笔后,提醒自己:人在写,天在看。笔下有因果。 我有位淡水之交,是某圈层真正的大神(这里的大神没有贬义,人家真的有料)。过去10年间,写了接近60多万字的劝善改过方法系列文章。总浏览量保底过万遍是早有了。救过的人不计其数了。我一直笑称他是处女座。为什么?他每次写完某篇文章,发给我看,让我挑毛病。我还没反应过来,不超过2天,他又会连续发多个修改版本给我。此兄的文风,我总结为:谨慎因果、尽善尽美、不留遗憾、朴实贴切。 5、“佛说家常事”真心没毛病:少堆砌修饰,多大白话。 再说英语学习。 我学英语是初一,13岁开始。 够晚吧? 那个时候国内初高中的英语教学其实已经就被广泛诟病了。 没办法,咱还是要接受这种教学体系的熏陶。 从A,B,C,D,E,F,G开始学起。 Ifine,thankyou,andyou?韩梅梅、李雷、吉姆和凯特到底有啥秘密,咱们那时候也没多研究。 只是多年后更佩服挖掘英语教材人物关系链条八卦黑幕的人的脑洞。 太有才了! 学英语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插曲: 曾经在小学时期短暂出现过的应激性结巴又出现了! 那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你明明很想清晰的表达,也觉得自己不紧张啊。但就是表达不出来。 半天憋不出一个字。 紧接着,就是耳旁响起的同学们的哄笑声:“哈哈哈哈!结巴了。” 他们越笑,我反而才真正开始紧张和不知所措了。 那个时候,我真的是想找个树洞啊! 也就是在初学英语期间,发生了一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 初一英语老师兼班主任王老师(男)在有次我被他抽问,又出现应激性结巴后,带领全班同学念我的名字整整3遍。 这对于经历过小学“变态”老师折磨的我来说,是一股真正的暖流。 从头到尾的温暖。 我当时没哭,但我告诉自己:我要一辈子记住这个场景。 后来,到了大三暑期。 我陪伴学院的老师再次回到初高中母校做暑期教师培训。我还兼做同行的外教翻译。 又一次见到了王老师。 我抱着王老师肩膀,笑着跟他说:“谢谢您!” 王老师笑得很开心。 四、六级英语考试,我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当时也是有资格参加考试的。 考前没有复习,这2项都是一次性通过及格线。 专业英语四、八级,也都是一次性通过及格线。 参加工作后,还因为老本行获得过被重新青睐的机会---有次电话会议,我1个人撑了大概2个半小时的英汉交替传译。 关于外语学习,我一直有几个观点,但也写出来和大家做分享,觉得对,您就采纳。觉得说错了,笑笑就过去吧: 1、孩子如果从小把中文的根底搞扎实了(3到6岁的中文阅读伴读+自主阅读确实非常重要),对于外语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2、没必要在学前年段乃至包括小学阶段在内就给孩子创设所谓双语环境。母语后天自然习得的重要性远大于双语环境灌输。当然,土豪随意。 3、语音语调真心并不重要。咱们干嘛非要往翻译国家队标准靠呢?讲出来,你自己听得懂,对方也听得懂,不就OK了? 4、外语学习是最典型的目标细分+单点爆破的实战。真要达到让自己能从中赚取收益的程度,必须要经过时间数量级和训练数量级的双重洗礼。所以,口口声声说要学好1门或几门外语的亲,还是先掂量一下:我是一时激情还是真的下定了决心?时间是最贵的人情,也是最贵的成本---钱再多也买不起! 5、钱再多,也要看好钱包---慎选所谓线下高端外语培训学校和线上短期性质英语学习课程。你面对的课程顾问,很可能连公共英语四级都还没过。没有开玩笑,这真的有。(我当过类似机构的代校长,深知其运作。) 如果发现不了自己的天赋,先主动出击去试错吧。 在试错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再发展兴趣,成为后天优势。 然后持续打磨后天优势。一生就在一个点上发力。 生命自然会有绽放的时刻,何必急躁? 如果你已经有了宝宝,当你发现孩子的天赋后,请呵护它,珍惜它,引导孩子尽情去挥洒。 TA会还你一个惊喜世界。。。。。。 你开心就好 毅如磐石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