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今年一季度,在疫情催生的“宅经济”影响下,国内游戏行业迎来一波意料之外的爆发式增长。伽马数据的报告显示,一季度移动游戏市场收入达近亿元,同比增长49%,环比也出现大幅增长。但账面上的漂亮数据,仅存在于俯瞰风景的视角。“黑天鹅”带来的短期增长,对游戏行业的可持续增长力几乎难以构成持久影响。一方面,这种被动式增长的动力并非来自环境改善或行业进步,而是特定时期用户需求的短线波动,对应于常态竞争没有太多参考价值;另一方面,短期做大的“蛋糕”更多惠及头部厂商,众多缺乏作品库存,又受到长期停工影响的中小CP,正面临更大的生存挑战。因此,游戏行业的探索与破局,不妨暂时遗忘过去三个月的短期繁荣,而是着眼于更宏观的时代与环境变迁,找到应对新常态竞争的破局之路。本期磐石看点精品课程,邀请到亦复数字副总裁陈兴禄,从当前时代游戏行业的跃迁入手,剖析用户、厂商、媒体与营销服务商四大维度变化,解读游戏行业的营销格局。环境与需求推动行业跃迁随着过去5年移动终端设备的持有率不断触及天花板,国内移动游戏产业也正式渡过了“蓝海期”。从年到年,移动游戏迎来市场与用户规模的增长率“双降”,年版号政策的变动,更成为众多厂商命运的分水岭。虽然版号审批在当年年底重启,但审核标准趋严,大幅压缩了市场供给。从好的方面看,严格的版号审批制度,可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有助于推动游戏精品化,从而吸引更多用户。但版号的稀缺性也催生出“套版号”的做法。创新性稀缺、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在精品化趋势下,有实力的厂商逐渐做大,如今已形成明显的马太效应。腾讯游戏、网易游戏等头部厂商占据大部分市场,众多中小厂商则在极度有限的市场中挣扎求存。从产品层面看,精品化趋势带来游戏研发的IP化。无论是已有IP的游戏化,还是厂商原创IP,都成为大多精品游戏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随着游玩场景的碎片化、广泛性分布,游戏研发也呈现轻量化特点。尤其值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