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选定东土大唐的高僧玄奘,为去西天取经之人。为保护唐僧一路的安全,观音给他指派了三个徒弟,就是家喻户晓的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 沙和尚在流沙河被观音收服,菩萨为他摩顶受戒。因他原来生活在流沙河,就指定他姓沙,法名悟净,沙悟净的名字由此得来。 观音将沙和尚的法名取为悟净,有什么考虑呢?沙和尚自称是灵霄殿的卷帘大将,其实就是一个负责收卷帘子的小服务生,因为在蟠桃会上,不小心打碎一个玻璃杯子,玉帝大怒,将他打了八百下,贬到了凡界的流沙河。 观音是何等的聪慧,一听就听出了其中的道道来,认定他没什么大的本领,将来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指望他除魔降妖可能没多大希望,还得另寻他人。但是,去西天的一路上,路途遥远,艰难险阻,那唐僧是人间凡胎,需要一个人精心照顾,好生服侍。既然这沙僧没多大能耐,就让他做个保姆的角色也好。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菩萨为沙僧取法名为悟净,“净”当是虔诚、尽心的意思,寓意是让他尽心尽力、全心全意、心细体贴,将来照顾好唐僧的生活起居,保障唐僧的日常生活。 沙僧算是悟透了观音菩萨的用心,一路上鞍前马后,老实本分,尽职尽责,不管什么脏活累活,都是他争着干,毫无怨言,对师傅唐僧的照顾,也可谓精心备至。 观音在福陵山收服了猪八戒时,为他取的法名为悟能,又有何深意呢?猪八戒原来是天河里的天蓬元帅,因为喝多了酒,居然调戏嫦娥,被玉帝贬下凡尘。不料事不凑巧,下到凡间投胎时,走错了路,阴差阳错投在了母猪胎里。 观音听说他原是天蓬元帅,想来还有几分本事,又投在猪胎里,就给他指定姓猪,法名悟能。希望他老猪要发扬自己的长处,继续好好修炼自己的本领和能力,一路上打虎斩蛇,斩妖诛怪,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的人身安全。 可是这猪八戒,呆头呆脑,完全没有明白菩萨的用心。在去西天的路上,好色贪吃,胆小自私,立场最不坚定,一遇到困难,就喊分行李散伙。也从不修行练功,本领和法术都没什么长进。一路上,虽然也帮着大师兄硬仗,但基本上没发挥什么关键作用,离开了大师兄,他是寸步难行。 观音菩萨在五行山下,为“妖猴”齐天大圣指出了修行正果的明路,正要给他取法名时,大圣却说,他已经有了名号,叫“孙悟空”。“孙悟空”的名字,是他在灵台拜师学艺时,菩提祖师给他取的名字。 沙僧和八戒的法名中都有个“悟”字,“孙悟空”的法名中也刚好有个“悟”字,观音听后,连声说“甚好,甚好!” 菩萨说“甚好”,不仅仅是对“悟”字满意,更是对“悟空”这两个字表示非常满意。 孙悟空的来头,远非猪八戒和沙和尚所能相提并论,他可是菩提祖师的徒弟,闹过天宫、闯过龙宫、去过地府,见过玉帝、斗过如来,还曾做个至高无上的“齐天大圣”,天宫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他都见识过。对于这样一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同时又是享过富贵、有过尊荣、见过世面的大人物,要让他从今以后,跟着唐僧这凡夫俗子,一路上吃苦受难、低头受气,决非容易的事情,需要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坚如磐石的毅力。因此,“悟空”的法号,就是要时时惊醒猴子,要放空自己,忘记曾经所有的过往,忘记过去所有的“辉煌成就”,真正放下姿态,从新开始,重头再来。 孙悟空对观音的期待,算是有所参悟,一路上保护唐僧去西天,尽职尽责,对待师傅唐僧,也是放下身段,尊敬有加。但最终还是受不了唐僧的好善不分、愚昧无知,却又固执迂腐,回了花果,重新做回了美猴王,修行正果差点就半途而废。 唐僧的这三个徒弟,对观音菩萨给自己的法号,只有沙僧真正领悟了,孙悟空只是领悟了一大半,猪八戒是完全没有领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