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5/6169081.html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党的十九大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惠及民生,造福后代的伟大事业。面对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身处一线的广大村级基层组织担负着乡村振兴的重任,他们心怀党恩,主动担当;他们大胆作为,无私付出;他们紧跟新时代,创造新奇迹,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出了重大贡献。山阳县杨地镇后荫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就是这样的一个响当当的模范群体。 地处大秦岭深处、鄂陕交界的山阳县杨地镇后荫村,因处大荫山下,绿树成荫,蒙荫后人而得名。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不为外界所知、且异常闭塞的行政村。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户,人,区域面积13.6平方公里,有林地亩,耕地亩。近年来,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指引下,在山阳县委、县政府及杨地镇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以李新成为首的后荫村两委会班子不等不靠,开拓创新,创造了多个“第一”: 年,《唐家河畔后荫村》村志首发,这在山阳县尚属首例。 年,陕西省绿化委员会把后荫村11棵古树列为重点挂牌保护,这在全市村一级十分罕见。 年,创建后荫村村史馆“两室五馆”(一室红色纪念馆,人文文化馆,二室回顾历史馆,翻身解放馆,改革开放馆)这在山阳县是第一家。 年,《秦岭秘境后荫村》作为红色文化专题调研成果编撰成书,开创了村级组织出版红色书籍的先河。 年,“鄂陕红军第一村”红色文化暨后荫村经济振兴座谈会在商洛市行政中心市政协会议室成功召开,村级组织座谈会走进市府,规格之高,反响之好,这在全市是第一次。 年,创建党建引领脱贫路、“三建三带”促振兴;“三驾马车”齐发力、脱贫成果有真招;烤烟产业为主导、田园规划绘蓝图;群众承诺摘穷帽,一心一意跟党走“四个工作法”。如此系统而完备,这在全市是第一个。 奇迹往往靠有为、有识者打造。让我们走进秦岭秘境后荫村,慢慢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她,欣赏她...... 实施乡村振兴,首先让共产党员的牌子“亮”起来 “党”,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党员”,是一个光荣的称呼;“党建”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党的基层组织之所以根深叶茂、长盛不衰,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后荫村这样的党支部的精心培育和辛勤浇灌。要实现乡村振兴,先抓党建,抓好了党建,就是抓住了一切工作的“牛鼻子”。这正是后荫村党支部的独到之处。 党员心系群众,群众心连党员。为了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年,党支部书记李新成创办了远近闻名的“党员之家”。全村党员被整体亮出身份,统一制作“党员之家”标志牌,组织人员敲锣打鼓把牌子挂到每个党员家的门框上,金光闪闪的牌子使得全家人都感到光荣,作为党员自身更感到一种责任感,无形中产生了进步的力量。一时间,年轻人学党员、做党员,老党员要牌子、保牌子在后荫蔚然成风。“党员之家”像块磁铁把党员和群众紧紧地吸附在一起。让共产党员的牌子首先“亮”起来,是后荫党建工作的一大创举。 “党员之家”,作为后荫村党建活动的一个亮点,先后被省市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山阳县委组织部也以专题片的形式,通过电视台向全县人民反复宣传播放。 成为全镇党建工作的样板,李新成被誉为新时期的“梁生宝”。 后荫村党支部在党员管理中先后出台了“两个不忘记,两个必到场”的规定。即:“七一”不忘党的生日,召开纪念大会,重温入党誓词,表彰优秀党员,接收预备党员,年底不忘看望困难党员、团拜党员,给每个党员送一张日历画,一个笔记本,一组伟人像;党员工作遇到阻力、支部成员必须到场;党员家里有事要帮,全村党员必先到场,党员病故,所有党员必须相送,并举行告别仪式。“党员抬党员”,“党员死了还要再光荣一次”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后荫特色亮点抓党建、促脱贫成效显著。后荫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扎实开展以“四大行动”和“九项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党旗引领脱贫路主体实践活动,聚焦“三建三带”、“一领三提”,实施四支力量、党员带头、先进典型帮扶促脱贫保脱贫等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共实施易地搬迁54户,实施危房改造32户。全村路、电、水、汛设施已实施到位。贫困户“一收入、二不愁、三保障”已全部够格达到标准,年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任务。 后荫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党建活动和对党员的管理模式,有效地增强了党员的核心意识、政治意识、看齐意识、大局意识。真正把党员的身份“亮”起来,把党员的爱心“献”起来,把党员的形象“树”起来,让党员实际“干”起来,走人尽其才、各显其能的党员管理新路子,为每个党员围绕中心,体现个性,展示才华,争当先锋搭建了平台,找到了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经。后荫党支部一班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把党的雨露和阳光普洒到后荫四面坡上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 努力终有回报,后荫村党支部、村委会连续多年被上级部门评为先进党支部、标杆支部、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十佳创新奖、市级民主法治村等光荣称号。作为连任多届的市、县、镇党代会、人代会的代表,李新成同志先后被陕西省委、商洛市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人物奖”。至今,先后被上级部门评为优秀村干部、先进个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红星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年被中共山阳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年被中共山阳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授予“产业发展先进村党支部书记”。 实施乡村振兴,三驾马车齐发力,脱贫成果有真招 致富之路宽又长,百业发展无止境。位于两省三县的交界处的后荫村属典型的高寒山村,曾几何时,大荫山的阻隔圈住了老百姓致富的梦想,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如何走出大山,打响脱贫攻坚这一仗,后荫村一班人反复考量,群策群力,使出了“三驾马车”齐发力这一招: 一是拉好产业这驾马车,巩固脱贫成果,增加农民收入。后荫村虽山大沟深,但地质优良,土壤肥沃,水源、光照充足,而且销路无忧,村民历来有种植烤烟的历史。烤烟产业既是富民,又是富村的大产业好产业。烟农种植烤烟可脱贫致富,同时又能带动本地劳动力,在烤烟基地打工挣钱,不但能解决贫困户劳动就业问题,又能把撂荒的土地利用起来,土地又实行给大户经营,形成规模型的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带贫益贫效果明显,可尽快实现“烤烟增效、烟农增收、生态增值”的目标,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此,后荫村党支部、村委会把发展的定位瞄准了烤烟产业。通过多方科学论证,制订了建设“以烟为主、产业配套、多业融合”的烤烟产业田园综合体规划书。在建设规划项目书中,详细设置了基本情况、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烟田和土地流转规划、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烤烟产业发展规划、多元化产业发展规划、保障措施等七大板块,描绘出后荫烤烟产业发展的框架蓝图。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发展烤烟种植面积亩,烤烟收入.96万元,人均烤烟收入多元。有了主导产业的带动,后荫村的未来可期。 与此同时,后荫村抓好中药材的种植,现已发展苍术亩、五味子亩,连翘亩,每年可创收入多万元。以峰发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大力发展养殖业,全村共养牛88头,养羊只,养猪头,年收入可达多万元。后荫村包谷酒、柿子酒、甘蔗酒、核桃、红油香椿等农副产品年收入50多万元。综上四项后荫产业收入人均达到多元,产业收入占年人均收入的50%以上。 二是拉好民居环境综合治理和村组公路养护管理这架马车,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后荫村设立了环境治理综合办公室,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把民居环境综合治理作为该村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先后修通硬化了40多公里的通村通组通户公路,全村形成了公路迂回网,公路通组硬化率达%,通户公路硬化、白墙化均达到%。电视、电话组组到户户通,家家吃上自来水,户户用上大网电,全村群众拍手称赞。 三是拉好红色基地开发、古树保护、农家作坊、人文文化等为一体的这驾马车,实施乡村振兴。其一,年成功编制了“后荫村店垭子红色文化旧址规划编制方案”,编写了《秦岭密境后荫村》一书,成功出版发行《唐家河畔后荫村》村志,建起了后荫村村史博物馆。后荫村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是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后荫村的店垭子年红二十五军在此地成立苏维埃政府,鄂陕特委、鄂陕游击总司令部、中共镇安县委、镇安县苏维埃政府也在此建立,被誉为鄂陕红军第一村;其二,全村有16棵古树,被省绿化委员会挂牌保护的就有11棵;其三,全村以包谷酒、柿子酒为重点的农家小作坊远扬县内外,知名度很高,品牌已经打响;其四,后荫人尊老爱幼、勤劳厚朴、热情好客、重教育人的村风民俗是后荫人民的传统美德和乡村文化。其五,打造好以店垭子革命旧址为核心,村级公路为纽带的红军路,改造提升50户农户开办农家乐和农家民宿。 “三驾马车”的成功实施,后荫村实现“增收产业旺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文明乡风树起来,乡村治理强起来,旅游开发搞起来,农民生活富起来”的宏伟蓝图已为期不远。 如今的后荫百业兴旺,民风淳正,生活富裕,社会安宁,依山而建的民居小楼及青堂瓦舍,崭亮如新,错落有致,通村油路穿村而过,公路南侧,黑沟河水清澈透亮,游鱼见底,青山依翠,鸟语花香……一幅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实施乡村振兴,唱响“鄂陕红军第一村”红色文化品牌 立志于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年12月30日上午,由商洛市文化产业协会主办,《大西部》杂志社、杨地镇党委、镇政府承办的“鄂陕红军第一村”红色文化暨后荫村经济振兴座谈会在商洛市行政中心市政协会议室成功召开。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更进一步挖掘后荫村厚重的红色文化、乡俗文化和古树文化,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自然资源,发展田园综合体和乡村红色旅游,为后荫村的经济振兴、产业兴旺提供坚实基础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座谈。 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县长袁良善分别发来发言贺信,充分肯定了后荫村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用自己的方式迈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第一步,可喜可贺!祝愿此次座谈会圆满成功,祝愿后荫村依托深厚的红色资源,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丹峰讲话中建议市、县要把后荫村作为巩固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培育文明乡风、传承红色文化的示范点,要注重挖掘后荫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为文旅融合奠定坚实基础。市人大原副主任李邦印建议“鄂陕红军第一村”可以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惠及后人,让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这一亮点传承下去。市委原副秘书长、商洛日报原社长、市文促会常务副会长朱轩堂建议市县二级相关部门提前编制好后荫村经济发展规划,力争把后荫村打造成一个乡村振兴的示范村,打造成为全市康养休闲旅游村、天蓬4A景区的会客厅。 后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新成致答谢辞,他满怀激情地说:回首过往,我生在后荫,长在后荫,后荫的沟沟叉叉,山山卯卯,乡里乡亲,无不与我血肉相连。可以说我是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的,红军精神给了我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是我一生的精神支柱和座右铭,自十八岁为后荫村服务至今,已有四十三载。后荫的进步发展,我亲力亲为,亲身见证了后荫村改革开放以来的种种变化,道路、饮水设施更加完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烤烟产业已成规模,并且在年率先摘掉贫困帽子,村民实现脱贫致富。时光荏苒,岁月不居,我决心不遗余力,继续为“鄂陕红军第一村”的宣传开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此次座谈会规格之高、影响之大前所未有,为产业协会与基层文化的对接首开了先河,吹响了号角,为全市乡村红色文化的挖掘、传承和推介树立了样板,特别是对于后荫村红色文化的传播和乡村经济的振兴意义重大。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红色资源是后荫村赖以发展的最宝贵的财富,具有无限潜力的正能量。一粒红色的种子,种在这生机勃勃的沃土,85年过去了,如今红花开遍满山遍野,星星之火,已然燎原,愿红色精神在今天这改革的春风里永世长存,生生不息! 平凡之中见崇高,前行路上显真情。在后荫村一班人身上,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的农村基层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优秀品质,忠于党的事业、一心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知难而进、勇挑重担的开拓精神,任劳任怨、苦干实干的拼搏精神。这样的群体,是经过风雨淬炼的群体;这样的群体,是不忘初心、不断奋进的群体;这样的群体,是坚如磐石、重如泰山的群体;这样的群体,是后荫人民的主心骨、是后荫明天的引路人……. 他们是:李新成、毛加平、毛浓敬、毛加华、李顺利、毛照文、陈绪银、毛芳、李秀玉等。 向这些乡村振兴的功臣们——致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