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晴空万里布下拾庭,分割天空的马头墙骄傲的挺着头,光线充裕下的绿色枝叶,鲜艳花朵在白墙下缓缓随风飘动,一眼碧湖,山石嶙峋,荷叶蓄养待艳,孤舟却没有蓑笠翁的寂寞,木质走廊,正是听风赏雨品茗自得的好处。

这是拾庭画驿正门的一段,烟雨里的徽州说是最美,晴空万里亦别有风味。哪怕雨天落下的水珠,落在湖面上便悄无声息。

▲拾庭画驿·荷塘摇橹船

砍柴为篱,垒石为笆,不为锁红杏。种树几株,拾庭快意,撷禾为米,再酿两瓮清酒。摘花捻汁,把远来客的眉心染醉。

拾庭位于黟县石亭村,有青山为碧山。风景秀丽,一年四季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春若处子,夏若止水,秋若涟漪,则冬若磐石。

▲黟县碧山的田园秋色卢剑峰摄

日光渐升,云雾在山中飘荡,清澈甜美的晨光,安详文静的老屋,回荡少年们打打闹闹的聒噪动静,正是这儿时穿堂跑巷的回忆,才有了现在精彩的拾庭画驿。

▲南屏晨钟图虫

方托马斯摄

南屏的小村落出生的黄智勇,拾庭画驿的创始人,黟县当地人。他的初衷非常的简单,“就是为了保护故乡的徽派建筑,哪怕是一砖一瓦。”

▲去往徽派老宅的小道

这条路两侧的良田,面朝青山去,其时夕阳西下,淡金色的斜晖照在作物上,溪水上,清溪波光粼粼。而漫天霞光淡紫,衬出远山浅碧。有这一方好水土,咋能不好生惦记呢?

“黄智勇创业归乡,重新回到云山诗意中,看遍世界之后的他更觉徽派建筑之独特,不忍老屋的废弃破败,而他想到最好的方式便是,以房养房。“

▲老宅的气势恢宏

拾庭画驿前身是一处徽商老宅,原主人姓邵,衣锦还乡后,建起的这座三进豪宅。

主体是2栋2层的老房子,挑梁极高,庭院幽深,很多地方的时光痕迹清晰,八角门仍然保留着建成落地时篆刻的“蔚然深秀”,门楼石雕也比较完整,气势恢宏,石鼓相对...

也许是文革时期,被作用为革委办公室而得以完好保存,之后被而分为七户人家的住处,其中只有一户老夫妻仍然居住在这里。

想要保护老房子和打造心中的拾庭画驿,必须要取得这对老夫妻的信任。

从一开始上门说起此事时,被警惕的老夫妻狼狈地被赶出门外,黄智勇没有气馁,两年间不断的探访,看望老夫妻,换来老夫妻的认可:"我们信你,定能护好这栋老宅。"

直到16年4月,条件都具备了,所有准备就绪,才开始着手打造拾庭画驿。

▲迎霭门的墙体布满岁月的痕迹

老房子改造,并非推到重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符合现代人居住的习惯下尽最大可能保留原有的模样。费心寻找手艺精良的徽派木匠、瓦匠等,替换腐朽的榫卯立柱,修缮瓦墙,原有的莲花门、迎霭门、厅堂的天井、刻着木雕的窗棂和楹柱,都被完整地留了下来。使用现代材料处理屋顶的防水隔热以及室内的隔音防潮等,保留天井的条件下,使用遥控开合的玻璃装置,保留与天空云彩呼应,冬天房间内看雪花飘飘的欲望,同时也能防水保温。

室内的家具部分,更是选择使用了同样地处徽州的水木天石原木家具来实现整体的和谐。

▲水木天石原木家具

哪怕是数百年的时光,这栋老房也是从现在这一刻开始的。

小巷里的一块苔藓,因为改造施工中损伤,也会细致的填补让它慢慢恢复

▲改造后的老宅新貌

老宅新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冠以新名,是一场颇有仪式感的事。

创始人思忖良久,取名拾庭画驿。因拾庭二字谐音“石亭”,蕴含主人拾得此处庭院的欣喜之外,也暗暗地标识了其所在地为石亭村。

▲大厅饮茶区及壁画

画驿谐音“画意”,画既是动词,亦是名词。

▲拾庭画驿·屋顶风景

▲拾庭画驿·青葱院落

▲拾庭画驿·廊道

拾庭画驿共有三进院落,24间房。

▲用具设施丝毫不差

▲身着旗袍的客人

▲提笔的孩童

▲清吧区域·老宅也有夜生活

▲拾庭画驿亲子DIY活动

—拾庭画驿—

具体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